“革命”的定义是“变革天命”,可那却是对多数人而言的,对于红色女间谍黄慕兰而言,她的革命却恰恰是“服从”——
黄慕兰
1942年,黄慕兰在重庆向她的“上线”周恩来哭诉丈夫陈志皋的外遇。原来,他竟在与她结婚的第十年,与自己的大学初恋彭庆修旧情复燃了。此时,他们已经生养了三个子女。
黄慕兰此时年35岁,因为保养得当,她看起来依旧年轻貌美。这样的她,怎会甘心守着出轨丈夫度日呢?
不甘心的黄慕兰曾在知道丈夫出轨后不久,申请调往延安工作:她已不想留在重庆继续间谍工作,她想彻底离开丈夫。
黄慕兰哭诉完后,周恩来对她表示了同情。但他接下来的话,却让她死了心,他说:
“我们共产党员度量要放得大一点,眼光要看得高一点、远一点。民主人即使有过那么一段罗曼史,有时恐怕也是出于社交工作方面的需要,逢场作戏而已,在这方面对党外人士不应苛求……你的心胸一定要开阔一些, 一切以大局为重,不要去计较这些生活上的小事情了。”
周恩来
黄慕兰擦干眼泪,不自主地喃喃说出了“大局”二字。她心里多少是委屈的,过去的十多年里,她曾为“大局”做出过很多牺牲。
黄慕兰嫁给陈志皋实际也是牺牲,这个男人并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她之所以会答应他的求婚,全是为了“服从”。
在嫁给陈志皋之前,黄慕兰有过三段婚姻,她的第一段婚姻是父母包办,丈夫是个只知道抽鸦片、打丫环的二世祖。逃离那段婚姻后,参加革命的她嫁给了革命者宛希俨。他们的儿子刚生下后不久,宛希俨就牺牲了。之后,为了革命事业,她忍痛将儿子送回丈夫老家,前往中央机关工作。
黄慕兰的第三任丈夫也是一位革命者,他们结识于武汉。婚后,两人伉俪情深,可革命年代的婚姻总是命途多舛。婚后不久,贺昌被调往中央苏区,两人被迫生离。
贺昌即将被调走前,黄慕兰死活要跟着一起去,她已经因为“生离”永远地失去了第二任丈夫,她怕送走贺昌、送走他们的儿子后,她的悲剧命运会再度重演。
不想忍受生离死别的黄慕兰哭了整整三天,贺昌劝解无果,只好找来黄慕兰的好友吴德峰、戚元德夫妇做思想工作。他们劝她“服从”组织安排,留在上海,因为这里有一个重大的任务正等着她:营救被捕的革命志士。
一边是情,一边是义,黄慕兰最终擦干眼泪选择了“义”。而后来的结局如她所料:她和贺昌永远地分开了。
贺昌
与贺昌分开后,黄慕兰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营救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人关向应。让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正是在执行这次任务的过程中,她再度“服从”安排,而这次“服从”,她将牺牲的正是她的婚姻。
为了营救关向应,年轻貌美的黄慕兰将自己扮成了贵族名媛。她辗转找到了在上海法租界做律师的陈志皋,请他出面参与营救。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是上海法租界刑庭庭长,是上海滩法学界的泰斗级人物,还是上海滩大亨黄金荣的救命“恩公”。
黄慕兰找到陈志皋,几乎等于打通了任督二脉。果然,在她的要求下,陈志皋很顺利就帮助他营救出了关向应。
开展营救的过程中,陈志皋对黄慕兰产生了好感,他开始对她展开追求攻势。此时的黄慕兰因为心里一直挂记第三任丈夫贺昌,并不想与他深交。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将改变她的想法。
青年黄慕兰
就在黄慕兰营救出关向应后不久的六月,她与陈志皋约在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两人在附近一家咖啡馆喝咖啡时,租界当局的一个法语翻译在闲聊中透露:他们悬赏十万,抓捕了一个中共的大头头,湖北人,镶一口金牙,酒糟鼻子,只有9个手指头。
黄慕兰听到这儿后竖起了耳朵了,而接下来的话,更是让她紧张不已。翻译说:这个人没有一点骨气,还没用什么刑,就把什么都交代了。
黄慕兰根据法语翻译提供的资料,很快判定:此人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
“若此人叛变,包括周恩来等在内的中共地下党,将被一锅端!”黄慕兰脑子里飞速旋转,她必须得尽快想办法。
那位法语翻译走后,黄慕兰就假装头痛,要求陈志皋送自己回家。回家后,她迅速将这个重特大消息告知了潘汉年。
就在得知消息的当晚,中央的周恩来、李富春、蔡畅和众多同志迅速完成了转移。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来到周恩来等人的住所时,自然扑了空。
黄慕兰立下大功后,中央敏锐地察觉到:陈志皋此人,对于当下的革命意义非凡。于是,得知陈志皋正向黄慕兰求婚后,中央领导刘伯垂对犹豫不决的她说:
“你和陈志皋结合组成家庭后, 将更有利于掩护自己的身份,极有可能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这绝对是工作需要的。这件事我一定会向中央证明,不是你私自的无组织行为,完全是服从于工作的需要。......对贺昌同志,将来我们都会向他说明个中缘由。贺昌是个很开明的人,他也绝不会埋怨你。”
在刘伯垂的鼓励下,黄慕兰终于答应了陈志皋的求婚。结婚时,因为心里始终惦念着革命和贺昌,她与陈志皋做了三项约定:第一,支持她营救被捕同志;第二,婚后互不干涉个人行动;第三,允许她将来与前夫遗孤相认。
结婚那年,黄慕兰再次服从组织安排:脱党,并以民主人士的面目出现和活动。
黄慕兰与陈志皋婚礼
如刘伯垂所言,嫁给陈志皋后,她的地下工作被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她成功依靠丈夫的关系,营救出了很多党内同志。
婚后不久,黄慕兰得知了贺昌牺牲的消息,但悲痛欲绝的她,只能将悲伤咽进肚里。贺昌牺牲后,她将全部感情倾注到了陈志皋身上。可偏偏,在她全心全意对他,并接连为他生儿育女时,他却出轨了。
昔日对你百依百顺、宠你到骨子里的人突然背叛,这样的滋味,黄慕兰怎受得了。一想到他们之间的种种,她就心如刀绞。此时,“逃离”已成了近乎本能的选择。
可黄慕兰毕竟不是普通的女子,她是有组织的革命者。所以,她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征得组织同意。
周恩来在听她哭诉完后,说出的那句“以大局为重”,让她彻底看清了现实:她不仅不能离婚,还必须好好地继续充当好“陈志皋妻子”这个角色。
此后的数年里,黄慕兰一直将个人感情隐忍于革命需要之下。她和陈志皋一直貌合神离,这样的日子,对已有新欢的陈志皋而言不算什么,可对黄慕兰而言,却度日如年。
黄慕兰与陈志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陈志皋因不满新政权给他的职位:提出申请,希望到海外另创一番事业。考虑到海外发展、为国谋利可以打破西方封锁,组织有心派黄慕兰与丈夫一同出国。可这次黄慕兰终于没有再服从:她拒绝了。
1950年5月,陈志皋离开上海并与初恋定居香港。也从那时起,黄慕兰与陈志皋再未相见。
陈志皋与黄慕兰和一子三女全家福
送走陈志皋后,黄慕兰结束了她和陈志皋合办的通易公司的善后工作,这也算她为他们这段婚姻画的一个句点。她非常确定:从此后,自己将走进新生活。新生活里的一切,都将由她自己做主。
现实并没有如黄慕兰想的那样,政治风波没有放过她,经历复杂的她,因受“潘汉年案”牵连几度入狱。出狱后,她一直努力为自己平反。没错,她要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一切。她的努力没有白费,1980年,她得到了平反……
平反后的黄慕兰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儿孙身上,她最大的快乐,就是常常扳着手指算‘今年家中 有多少好事’,而这些‘好事’,大多是儿孙们的成功或晚辈们哪怕是一点小小的长进。
偶尔,黄慕兰也会和子孙说起自己的婚姻,她的后人都知道,她视为真爱的是贺昌。她的孙辈们总想:若非因为革命,她和贺昌定会是最幸福的一对。
2017年2月7日,黄慕兰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离开时,她的脸上没有悲喜。
后世研究者,曾将黄慕兰的一生总结为“服从人生”。他们认为:黄慕兰的服从性,几乎是骨子里的。
然而,真正了解她一生的人都知道:“服从”并不是她的天性,她和同时代的进步女子一样,内心始终有“叛逆”,她也并非一直在“服从”,她的“服从”仅仅限于革命年代。
所以,她的服从,实际是牺牲,而非本性,她早期的服从,和后来的反抗,都在证明:她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