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哪个时代,卖国求荣的汉奸都是受万人唾骂的对象,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出卖灵魂的宵小之徒。
其中有这么一个人,他曾经是革命青年、抗日志士,却因为一时赌气,走错了路,投靠汪精卫伪政府,犯下了卖国罪行,最后被依法枪决,可惜可叹又可恨。
他就是最具争议的汉奸叶蓬。
叶蓬(右)
年轻气盛,抗日反被撤职
叶蓬是湖北黄陂人,这里是最早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的地区之一,湖北新军就是在这种思潮中成长起来的。
1911年,著名的武昌起义爆发,刚刚十几岁的叶蓬血气方刚,加入了学生军,随时准备上战场厮杀。
袁世凯被重新起用后,与南方革命党举行了和议,促成了清帝退位。学生军是未来的希望,于是叶蓬被保送到湖北陆军小学,经过系统学习,考入保定军官学校,于1918年毕业。
他是个天分很高的人,写得一笔好字和好文章,被上司提拔为军事法庭下属的监狱长,但这种偏文职的工作显然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不久返回家乡等待机会。
1923年,辛亥元老夏斗寅返回湖北,任鄂军司令,编练地方部队。叶蓬通过参谋长万耀煌的关系,进入鄂军担任营长,在这里度过了平淡无奇的八年时光。
袁世凯
常言道水涨船高,领导进步了自己才能进步,夏斗寅在中原大战中站队蒋介石,蒋介石胜出以后投桃报李,举荐夏斗寅任武汉警备司令、第十三军军长、省政府主席等重要官职。
叶蓬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发迹,荣升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因为当时还处在“军政”阶段,所以警备司令部的权力非常大,除了管辖武汉驻军外,还兼管铁路、航运、新闻、邮电等命脉部门。
夏斗寅职务繁多,无暇分身,叶蓬就成了司令部实际上的话事人,1932年,他不惜重金贿赂军政部长何应钦,经过上下打点,正式转正为警备司令,短短两年时间就从籍籍无名之辈成为军政要员。
这人呐,一发达就容易得意忘形。从武昌的一桩奇案开始,叶蓬一步错步步错,暴露出性格中自私偏激的缺陷,最终走上不归路。
何应钦
1934年端午节前后,下了一场大雨,雨水冲垮了一户人家房后的土坡,露出了几根金条。这户人家不简单,户主是国民党元老孔庚,孔庚追随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元帅府大本营,曾担任过湖北省政府常委,如今虽退休在家,背景却很硬。
邻居姓彭,夜里到后院解手时意外发现了金条,顿时见钱眼开,兄弟二人翻进孔家,挖出了二十多口箱子的财物。
这么多金银财宝放在家里不放心,于是彭家兄弟将这些箱子偷偷运到汉口,因为要过长江,所以必须接受警备部队的盘查,当时司令部副官李某正巧在汉阳门码头上,查获了财宝并盘问彭家兄弟。
李某是孔庚的老部下,心中起疑,便打电话到孔家询问,彭家兄弟趁着时间差,花钱买通看守财宝的士兵,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另一个码头上船,扬长而去。
孔庚知道后大吃一惊,到自家后院一看,剩下没带走的银锭就捡出来几大筐,可想而知彭家偷走的财宝能有多少。
金条
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当年太平军埋藏起来的,有的说这是附近一个明代王陵里的陪葬,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地皮都是私产,从地里挖出来的东西都归自家。
孔庚大呼肉疼,立即向警备司令部报了案,彭家兄弟也不简单,有钱能使鬼推磨,拿出一部分财宝四处活动,当然也少不了警备司令叶蓬的好处费。
拿人手短,叶蓬一直拖着案子不办,与孔庚的矛盾越来越大。
此时蒋介石开始排除异己,将夏斗寅免职,派亲信张群到湖北主持大局。孔庚跟张群是老相识,一看机会来了,就在张群的欢迎宴会上诉苦,指责叶蓬贪赃枉法,叶蓬血气上涌,也大骂孔庚倚老卖老,想钱想疯了,弄得场面一度失去控制。
新官上任三把火,张群正要立威,没想到遇上这么个刺头,气得当场就把叶蓬赶了出去。
张群
梁子就这样结下了,夏季长江发大水,叶蓬责无旁贷,上堤指挥抗洪抢险,脾气暴躁的他见一名民工动作迟缓,竟下令枪毙。张群大怒,痛斥叶蓬无法无天草菅人命,让他滚回司令部待着。
叶蓬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1935年底,以“一二九”为代表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舆论风潮很快波及武汉三镇。
于是叶蓬以警备司令部的名义开展防空演习展览,在现场一幅斗大地“还我河山”非常扎眼,还用日本国旗的图案做标靶,进行实弹射击,大状抗日声威。
这一切被日本驻武汉领事馆发现,向蒋介石当局提出抗议,要求严肃处理。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歪理,正集中力量“追剿”红军,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妥协退让,但自己也不想出面,就电令张群看着办。张群正愁没机会收拾叶蓬,一纸命令将他撤职查办,永不录用。
蒋介石等人
鬼迷心窍,踏上汉奸不归路
几番较量下来,叶蓬与张群已经生同水火,他溜回南京,加入成立不久的“复兴社”,企图抱上少壮派的大腿,利用其中的矛盾刺杀张群,报一箭之仇。
计划失败后,蒋介石要追究叶蓬的责任,他又赶紧改换门庭,求汪精卫出面说和,互相卖个面子,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他也因此与汪精卫“结缘”。
过了一段时间,叶蓬回到武汉,干起了警备司令部参谋长的老差事,可是物是人非,司令部的老面孔都不在了,现在主事的都是蒋介石的嫡系,自然也没人再买他的账,只能做一个无足轻重的空头参谋长。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叶蓬无处安身,跑到香港做生意,但是他这样一个高傲的人,怎么可能受得了这个寂寞。次年,汪精卫公开卖国投敌,组织南京伪政府,需要笼络大批“人才”,尤其是所谓的军事人才。
经大汉奸周佛海的牵线搭桥,叶蓬权欲熏心,选择了出卖灵魂,成为汪伪政权的核心成员之一。
汪精卫
谁能想到,这个几年前还在对着日本国旗射击的爱国将领,竟摇身一变投入日伪的怀抱。汪精卫为了组织伪军,开办陆军将校训练团,由科班出身的叶蓬担任教育长,1942年,他又升任汪伪军委会参谋部长、陆军编练总监等要职。
一旦上了贼船,叶蓬就彻底放弃了底线,1943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他却率领汪伪“军事观察团”赴日访问,拜见天皇,还恬不知耻地发表忠于日本的讲话。
回到国内后,他做了湖北省主席兼武汉绥靖公署主任,是湖北的土皇帝,当然要过一把瘾,垄断湖北的食盐贸易,组织走私烟土,还以各种名义向各县摊牌钱款,真的是贪得无厌。
到了1945年,所有人都看出来日本长不了了,叶蓬惶惶不可终日,迷上了算命,经常出入汉口的一家算命馆打问自己的前程,原来他也怕被清算。
汪精卫等人
其实事情还是有转机的,日本投降前夕,蒋介石急于接收国土,拉拢大量汪伪高官,通过军统系统委任叶蓬为新编第七路军司令。
可是当时叶蓬被困在南京,脱不开身,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他急急忙忙坐飞机往武汉赶,快到的时候又担心是圈套,匆匆在黄冈降落,挂出第七路军司令部的牌子,以造成既成事实。
不过在这个关键时刻,忙着“反正”的可不止他一个,武汉的驻军已经被其他人收编了,手里没兵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就在叶蓬还在苦苦等待的时候,蒋介石下达了对他的逮捕令。
几名宪兵冲进了叶公馆,叶蓬的妻子赶忙拿出几根金条,还想通融通融,但没人敢接,叶蓬见事已至此,也不反抗,乖乖地跟着宪兵上了车。
日本投降
被判处死刑以后,他一再表示自己不是汉奸,还告诉记者报导时也不要称呼他汉奸,对此他振振有词:西安事变后,我追随蒋委员长坚决抗战,准备战死在武汉,无奈老母非要离开不可,我不怕死,是受日本人胁迫不得已而为之。
他还把在武汉作威作福的经历当作“功绩”,认为他保护了武汉人民,日本人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军事法庭哪里会听叶蓬诡辩,维持判决,他难逃一死,却故作姿态说:“既然如此,我希望国家从此安定,委员长身体健康。”
接下来,他被押赴刑场,一声枪响结束了他罪恶而荒唐的人生,而当天正值“九一八”纪念日。
枪毙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叶蓬乖张的性格从私人生活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年轻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想要续弦,把家里的一个丫环扶正,他听说后怒火中烧,竟然拔出手枪指着父亲,幸好子弹没有上膛,不然肯定要背上弑父的罪名。
可是轮到他自己,却不满意家里包办的原配夫人,背着家里人在武汉另娶了一房太太。
叶蓬当汉奸的原因,可能是与张群的矛盾激化,受到当权派的排挤而投靠日本,也可能是举行防空演习被撤职愤而“曲线救国”。
然而无论是什么理由,根本来说都是他的性格扭曲所致,当他选择投敌卖国,站到人民的对立面的时候,灭亡就是注定的结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参考资料
《武昌掘金案与叶蓬的汉奸之路》.知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