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2022年10月14日20:39:41 历史 1493

1972年,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内,创始人邵逸夫先生正端坐在办公室内苦思冥想,脑子里乱糟糟的。

原来,他的邵氏公司接受了一项“棘手”的业务:挑一些优质的港产电影影像带,经由广州送到北京。

然而,邵逸夫听闻此事之后,竟然惊出了一身冷汗。

对此,邵逸夫身边的律师朋友特意安慰道:“怕什么,尼克松都到北京了,我们不妨以电影为纽带,拉进与北京方面的关系呢?”

听罢自己律师朋友的劝说后,邵逸夫下定决心,同意将公司出品的电影借给大陆。

于是,一批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影像带被整理包装好后,经由内地文化部门的转运,顺利运到了北京。

那么,彼时的北京为何要向邵逸夫先生借电影,这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寻影之路

上世纪70年代后,昔日身体健朗的毛主席也在时间的侵蚀下,开始出现了各种疾病!

长年累月的伏案工作,导致他的视力严重下降,只要是长时间用眼的活动,譬如读书和看报,对主席而言都是巨大的痛苦。

但毛泽东嗜书如命,要是不能看书,对他而言又是一个莫大的折磨。

为了满足主席的阅读需求,同时也能更方便地照顾主席的日常生活起居,党中央特意成立了一个行动小组,为主席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首先,行动小组从印刷部门入手,和出版社的同志们一道成了一个“大字本组”。

“大字本组”,顾名思义就是将毛泽东要看的书,经过特别注释之后,排成“大号字”后再进行编辑出版。

这种“大号字”版本的书籍有效解决了毛主席的看书问题,印刷厂还特意为毛主席翻制了一批新的字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席的眼病愈发严重,尤其在患上白内障后,医生多次嘱托毛主席不要过度用眼,要适当减少读书看报的时间。

可毛主席当时年届八旬,平日除了读书看报就没有其他爱好!为了解放主席的双眼,行动小组决定从另一个方向入手,寻找其他适合主席的消遣方式。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向热爱电影艺术,对镜头语言也是颇有研究。建国后,为了扩大视野,了解海外的文娱产业,毛泽东看了一批来自海外的优秀电影,诸如《基督山复仇记》、《苏伊士》等。

而当时,恰值香港电影发展的巅峰时期!

武侠小说的兴起和发展为电影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土壤,以李小龙为代表的香港功夫片红极一时,以金庸古龙梁羽生黄易等人创作的武侠小说成为古装电影的绝佳剧本。

而在一众出品电影的公司中,由邵逸夫创办的邵氏兄弟公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邵氏出品也成为了当时香港电影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因此,行动小组考虑到毛主席已经观赏过很多外国电影,也是时候换换口味了。于是,华国锋找了在文化部负责分管电影的刘庆棠,让他想想办法,弄点香港电影到北京来。

但在当时,大陆和香港的文化交流几乎为零,别说电影了,就是连本香港出品的连环画都没见过。

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去找香港电影,那可真是难上加难。于是,刘庆棠动身前往广东,希望能在这个离香港最近的地方碰碰运气。

来到广东后,刘庆棠就立刻前往广州军区的驻地,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政委的韦国清。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韦国清见老友不远万里从北京前来,必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在得知刘庆棠的来意后,韦国清也愣了一下:“老刘,我是主管军政的,对文化产业是一窍不通,你找我可是找错人了,算了,你先别急着离开,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突然刘庆棠灵光一闪:“对了!电影是文化产业,文化人跟文化人肯定是有交流的。国清,你带我引荐几个广州文化界的人呗,以前他们经常去外面搞文化交流,肯定有什么合适的路子。”

“文化界!新华社的同志们行不行,毕竟都是用笔杆子的,正好咱们新华社在香港有分社,叫一个同志回来问问不就行了。”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当时,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是梁威林,已经在香港工作了14年之久,对该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发展水平有深刻的认识。

说干就干,韦国清拨通了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电话,让梁威林回来一趟,有“重要任务”要下达给他。

接到韦国清的电话后,梁威林立刻动身,从港返粤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往韦国清所在的军区驻地,商量搞几部香港电影的事宜。

梁威林一听,拍了一下大腿,说道:“你们早说啊,邵逸夫公司的律师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我找他就可以了。”

事不宜迟,梁威林连忙赶回香港,找来了自己认识的那位律师朋友,拜托他问邵逸夫先生借几部电影过来。

邵逸夫得知北京方面要借自己公司出品的电影,心中不免七上八下。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但同时,这又是一次绝佳的内地香港的交流机会,很有可能借此打开两地文化沟通的大门,两方顾虑下,邵逸夫不知自己该怎办比较好。

就在邵逸夫为难之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之时,律师朋友出面打了一针“强心剂”。

“你看,基辛格尼克松这样的美国政界大拿都访华了,中美都破冰了,你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万一我们这文化的纽带建立起来了,邵氏的电影能进入内地了,那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啊。”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有了律师朋友的“背书”,邵逸夫坚定将电影借给大陆的决心,于是从公司库房中精心挑选了几部在香港地区颇具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将其打包整理后,通过律师交给了粱威林。

毛主席与李小龙

拿到邵氏出品的电影后,粱威林立刻将其交给了刘庆棠,一条陆港之间的文化纽带就此建立起来。

很快,电影被送到了北京,在这一批被挑选出来的电影中,除了邵氏公司的主打武侠片,还有三部李小龙在港期间拍摄的功夫片,分别是《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

相较于邵氏出品的武侠片,毛主席对李小龙的电影青睐有加,在那段时间里,毛主席有时候为了看李小龙的电影忘记看文件。

当时,借来的香港电影,毛泽东一般要看十几天,断断续续地看,每次看个几分钟。而只有李小龙的电影,主席要看整整一个月,而且是反复观看。

为什么毛主席会热衷于李小龙的功夫片呢,结合主席的革命经历和这几部电影的主体剧情,我们能从寻到一些蛛丝马迹。

《猛龙过江》是由李小龙自导自演的一部功夫片,这部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讲述了一个来自香港乡下青年,受叔父所托前往意大利罗马协助一家中餐馆的餐厅经理。

餐馆经常受到一伙意大利黑手党的威胁,逼其出卖餐馆的地皮,并常常派遣地痞流氓对餐馆进行骚扰。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而李小龙在本片就扮演一个救世主一般的角色,面对当地黑手党的威胁,他凭借一声高强的武艺和顽强的斗志将敌人杀败,歼灭了这个为害一方的犯罪团伙。

《精武门》讲述的是清末武术大师霍元甲被日本人暗害而死后,其徒弟陈真从日本归来后为师报仇的故事。

和剧中不同的是,历史上的陈真只是霍元甲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徒弟,电影结合民间传说和多位民国时期的知名人物。

是由性格上不畏强权、敢想敢做的陈其美;以及陈公哲等具有真功夫的无数大师,糅合而成的一个电影人物。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在影片中,由李小龙饰演的陈真孤身一人闯入日本道馆与一众日本高手较量,最终亲手解决了杀师仇人。

其中他踢碎“东亚病夫”牌匾的那一段剧情更是成为名垂青史的电影桥段,象征着夺回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而在《唐山大兄》中,讲述了在清末民初时期前往海外务工的劳工群体,面对工厂主无理和血腥的欺压,最终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讨回了工友们的血债。

其实以现代电影的视角来看,这三部电影的剧情都非常简单,拍摄手法也比较普通,没有复杂的镜头语言,但他就是能成为毛主席这样伟人心中的佳作,无非是其中的内涵和思想性。

这三部电影无一例外,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和当时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也不无关系。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内忧外患之下,早已失去了“天朝上国”的名号,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列强借此打压中国人的心性,试图让国人变成精神上的行尸走肉,“东亚病夫”这种极具侮辱性的称号由此出现。

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饱受欺凌的中国人终于站了起来,凭借在朝鲜战场,日内瓦会议上,以及各路外交场合的出众表现,早年间前往海外谋生的华人也渐渐抬起了曾经被欺压的头颅。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不仅如此,在伟人毛泽东的带领下,全球各地的穷苦人民纷纷举起了手里的镰刀和锤头,无产阶级革命之势犹如燎原之火一般。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影视作品也开始向下延伸,描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属于基层人民的史诗,也频繁出现在全球各地的大荧幕上。

而李小龙饰演的这些角色,无一例外都是武艺高强,心地善良的底层百姓,是属于群众之中的英雄,而他所对抗的,都是诸如黑社会,民族敌人这类罪大恶极的暴徒。

72年工作人员为毛主席借电影,邵逸夫惊出一身冷汗,律师:怕什么 - 天天要闻

因此,李小龙的电影符合毛主席心中对英雄人物的想象,他在看李小龙的电影时,看到他暴打那些恶徒之时,年近耄耋的他不由的为其欢呼,一边鼓掌一边喊道:“打得好,打得好。”

可以说,观影是毛主席晚年除读书看报之外为数不多的放松方式,给他老人家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结语

但是1975年后,由于周总理、朱老总的相继离世,毛主席感到更加的孤独与寂寞了!

在情绪低沉的情况下,病魔还在不断侵袭着老人家的身体。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国家和人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末带娃有多野?后爸让孩子摸炸弹的生死考量 - 天天要闻

清末带娃有多野?后爸让孩子摸炸弹的生死考量

在动荡不安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些瞬间让人过目难忘。电视剧《人生若如初见》中,朱亚文扮演的吴天白,就上演了一幕令人心惊的场景——他竟然让年幼的继子吴不顾触摸炸弹。这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却是清末革命者在生死边缘的艰难抉择。吴天白的革命生涯,从一开
重温“人民军队进城第一课” - 天天要闻

重温“人民军队进城第一课”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记者踏访我军解放上海前夕“丹阳整训”故地——重温“人民军队进城第一课”■本报记者 费士廷 赖瑜鸿江苏省镇江军分区组织民兵在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杨建军摄初夏时节,江南古城丹阳,草长莺飞,鱼翔浅底。人民广场正北,林立高楼间,一座德式建筑颇引人注目。这里,是...
战犯的新生之路Ⅱ(325):辽西兵团的事,我知道 - 天天要闻

战犯的新生之路Ⅱ(325):辽西兵团的事,我知道

第1小组的自觉气氛正浓,不料被前来求援的范汉杰给一下子“搅黄”了,原来,前来上课的一个历史讲师,在锦州战役的时候,是解放军的一个战地记者,解放后到北京一所大学里当上了现代史讲师,在和范汉杰课间交流的时候,问了范汉杰这样的一个问题。
突发讣告!程立逝世 - 天天要闻

突发讣告!程立逝世

​据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发布的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享局级离休干部、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7日11时45分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9岁。程立1927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4月至1949年5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华东白求恩医学院...
埃及最耻辱的一仗:六天被以色列打垮,纳赛尔总统崩溃 - 天天要闻

埃及最耻辱的一仗:六天被以色列打垮,纳赛尔总统崩溃

地跨亚非二洲的埃及,一直是北非、中东地区的大国,特别是纳赛尔总统时期,埃及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升,俨然已经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核心。然而就在纳赛尔总统的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以色列却仅用六天就将埃及彻底打败。
AI时代,导师如何做好学术引路人 - 天天要闻

AI时代,导师如何做好学术引路人

人机协同生成 每逢毕业季,无数学生和导师都会为毕业论文倾注心血。在这个AI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科研范式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新形势,导师群体既面临重大挑战,也迎来全新机遇。唯有主动拥抱AI技术,持续更新知识储备、调整指导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首先要看到,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存在...
中美互降关税后 欧盟对美国更硬气了 - 天天要闻

中美互降关税后 欧盟对美国更硬气了

5月21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班夫,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举行,加拿大财长(右二)和央行行长(左二)同欧洲央行行长(左三)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合影。视觉中国供图 继英国和中国分别与美国就关税问题进行贸易谈判并达成协议后,欧盟也于日前正式与美国展开了关于关税问题的贸易谈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龚炯在接...
与风沙赛跑,抢救千年土遗址 - 天天要闻

与风沙赛跑,抢救千年土遗址

2025年3月,崔凯团队成员在陕西定边砖井堡调查风雪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受访者供图 风有形状。 在西北荒原上,土遗址受狂风、沙尘暴无数次撞击,风沙合谋把它们悄然蚕食出底部空腔,最后失去支撑,便轰然倾塌成历史的残章;在东部海隅,咸涩的海风在夯土表面覆盖一层结晶,日日剜割着土体的筋骨,致其一寸寸坍缩。 我国土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