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党史和军史中,常常提到数位从曾氏家庭中走出的革命家:曾志、曾山、曾中生、曾希圣、曾广澜、曾传六、曾品三、曾宪植等。他们之间有的存在亲密的血缘关系,有的又分属不同的省份。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区分呢?还得从彼此之间的简历上来区分。
曾志
曾志:女,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的城关镇。著名革命家陶铸的夫人,曾经担任过中组部副部长。
她毕业于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很早就参加了革命。1926年8月,奉命参加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明其志立即改名“曾志”。同年10月加入党组织,主动解除父母包办的婚约。1927年春,她开始担任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与组织部长夏明震结婚。后随夫赴湖南郴州,夏明震任中共郴县县委书记,她任秘书长。
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进入湖南境内,发动湘南起义。其丈夫夏明震在郴县积极响应不幸牺牲,她随部上了井冈山,后与蔡协民结婚。1929年奉派赴福建,先后任共青团闽委组织部长、福安中心县委委员、闽东特委组织部长、福霞县委书记。
曾志
1934年5月,蔡协民被叛徒出卖牺牲,她在福建厦门和陶铸以夫妻名义开展地下工作,随着感情加深结合成夫妻。抗战暴发后随陶铸派湖北省委工作,先后任中共湖北临时省委妇委书记、汤池农村合作训练班党支部书记兼教员。1938年10月起分别任荆门、当阳、远安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12月赴延安马列学院学习,结业后任中央妇委秘书长。解放线争时期调东北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武汉、广州等地工作,担任过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等职。1966年5月,陶铸调任中共中央常委,她随夫赴北京。文革中因所谓“闽东问题”曾遭受长时间“审查”,最后不了了之。
1977年12月平反昭雪,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协助胡耀邦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和考察培养年青干部的工作,后于1982年9月当选中顾委委员,1983年7月离休,1998年6月逝世,享年88岁,骨灰埋在井冈山红四军医院旧址旁的树下。膝下留有三子:石来发(夏明震之子)、蔡石红(蔡协民之子)、陶斯亮(陶铸之女)。
曾日三
曾日三:出生于湖南宜章城关镇曾家湾。省三师毕业,曾担任县署督学。1928年1月,朱德、陈毅发动湘南起义,将宜章的上层人物一网打尽。他作为正直青年,被吸收到县苏维埃政府工作,从此参加了红军,后随部到达井冈山。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红3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福建军区政委等职。长征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代政委。红5军团被缩编为红5军后,改任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会后,调任红9军政治部主任。后随部西渡黄河,任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9军代政委。转战河西走廊,兵败被捕后遭到敌人屠杀。其夫人吴仲廉,曾任西路军妇女先锋团政委,兵败被捕,送往南京关押,被周恩来营救出狱,重新回到组织怀抱,后与江华重建家庭。
曾山
曾山:1899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锦源村一个私塾家庭。曾庆红之父,夫人是红军老战士邓六金。哥哥曾延生在1928年牺牲,弟弟曾炳生1927年被害,妹妹曾广澜是红四方面军著名的红军女将。
1925年受哥哥曾延生影响,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次年入党。参加了南昌起义,随部到达广东后又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于1928年辗转回到家乡,组织发动赣南起义,并担任中共吉水县委书记,不久又调升赣西特委组织部长。1929年3月与毛泽东、朱德会师,随红四军开展地方工作,当选赣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创建,于1930年10月当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相继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部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兼江西军区政委员等职。
主力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守苏区,开始坚苦卓绝的游击战。后因与组织失联,潜往上海寻找,奉派赴苏联进入列宁学院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担任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并兼任新四军驻江西办事处主任,协助叶挻、项英创建新四军,开辟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改任华中局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也一直在华中局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建国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上海市副市长。后调到北京先后担任过纺织部长、商业部长、交通工作部长、内务部长等职。1972年4月在北京辞世。
曾山有5个子女,长子曾庆红曾任国家副主席,次子曾庆淮是著名文艺活动家,三子曾庆洋、四子曾庆源、小女曾海生,都被授与少将军衔。
曾广澜
曾广澜,江西吉安永和镇锦源村人,曾山的亲妹妹,红四方面军红25军军长蔡申熙的夫人。蔡申熙牺牲在撤离大别山的最后一战“河口战斗”中,她带着不到2岁的女儿蔡迹萍随部西征,到达川陕根据地,曾经担任巴中市委书记。后奉命担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团长。独立团升编为独立师后,担任师政委,师长就是著名的“无衔女将”张琴秋。随部参加了长征,后被编入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因兵败被捕,与张琴秋、吴仲兼被送南京关押。
抗日爆发后,经周恩来亲自营救出狱,护送至延安,重返组织。被派往江西吉安,在新四军驻吉安通讯处工作。1940年12月再度被捕入狱,直到1946年才获释。1950年重新入党,最高职务是吉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969年遭“四人帮”迫害致死。
曾中生
曾中生:出生于湖南兴宁(今资兴)州门司镇一户书香家庭,曾任南京市委书记。1930年11月赴大别山,担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军委主席,成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最高领导人。1931年5月,张国涛赴大别山主政,建立中共鄂豫皖分局,曾中生改任红四军政委。不久发生“东进”与“南下”之中,被免去政委一职,受到批判,降任黄安独立一师师长。
红四方面军被迫离开大别山至大巴山,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期间改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因在小河口会议上反对张国焘的错误政策,为张国焘所忌恨,在长征途中被其杀害。夫人黄杰,毕业于黄埔6期,首任中共松滋县委书记。长征到达延安后,与徐向前元帅结为连理。
曾希圣
曾希圣:曾中生的亲弟,出生于湖南资兴。1920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后赴苏联学习。回国后曾在河南、山东从事秘密工作和兵运。
曾希圣一家人
后来担任长江局军委秘书长、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长、中央军委二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中央社会部、中央南方局、新四军军部等处工作。延安整风期间,与康生、许建国组成中央保卫委员会。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7师政委。
解放战争中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山东野战军第7师政委、二野副参谋长兼豫西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后担任过安徽省委书记、山东省委、华东局第二书记、西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1968年7月在北京逝世。
曾传六
曾传六,湖北黄安人,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建国后任商业部副部长。1983年10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出身贫苦,1925年开始参加农民运动,曾当选七里坪区农民协会委员长。黄麻起义参加者,担任过交通员、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机关总支书记,参加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30年调任商城县保卫局局长,后进入主力红军任红10师29团政委,还兼任过独立第二师政委员。先后参加过西征川陕和长征。在地方、主力红军中的许多岗位历练过,先后担任红31军、红9军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与中央红军会师后,又改任红四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后编入西路军任政治保卫局长,还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常委。西路军失败后,随李先念等人突围至新疆。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到八路军129师担任敌工部长,后奉调到延安工作,不久又派到河南的豫西军区担任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河南军区副政委,1946年调往东北工作,参加了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整个历程。解放后曾担任国家商业部副部长,1983年10月在北京逝世。
曾宪植
曾宪植:湖南省双峰县人,叶剑英元帅夫人,曾担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
1927年叛封建家庭投身革命,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女生队,成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批女兵。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
年青的曾宪植
广州起义失败后,随叶剑英转入香港并结为伉俪。1928年春入党,被派往上海从下地下党工作并就读华南大学。1929年被捕,获释后留学日本,1931年回国。抗战暴发后先在武汉《新华日报》工作,后转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担任交通员。1941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在中央敌工部工作。1946年春随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先后任邓颖超秘书、南方局妇女组长。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妇联工作40年,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