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亲自提议,创办了我党的理论刊物《红旗》,这本刊物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著名的理论文章都是最先刊登在《红旗》上的。在创办《红旗》杂志时,毛主席亲自拟定了编委,这些编委基本上都是当时著名的“笔杆子”,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就是当年《红旗》创刊时毛主席拟定的编委之一,后来还担任了《红旗》的常务副总编辑。
这个人就是范若愚。范若愚出生于1912年,山西五寨人,早年时期,范若愚主要在家乡读书,稍微长大后,他前往北平。在北平读书期间,范若愚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并在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了反帝大同盟,开始在我党的带领下参加革命活动。
1933年,范若愚正式成为一名党员,此后他返回家乡,奉命在家乡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很多有志青年都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抗日救国的行动当中,范若愚也在1938年到达了延安,进入了延安的马列学院学习,毕业后留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长期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在我党的带领下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范若愚进入中央党校工作,继续从事理论研究,1956年,他被调到周总理办公室,担任了周总理的秘书,不久后又兼任了刘少奇的秘书,主要协助两位首长从事文件起草等方面的工作。范若愚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在任期间深得周总理与刘少奇重用,是他们的得力助手。同时,范若愚也升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成为我党在理论宣传方面的权威专家。
不过,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范若愚也受到了迫害,1966年6月,时任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诬陷范若愚是打进我党的“间谍”,而且还是“国际间谍”,伺机窃取我党的重要情报。在这种背景下,范若愚被暂停了工作,接受审查。
在被审查阶段,谢富治持续诬陷范若愚,强迫范若愚承认“里通外国”,有“特务嫌疑”,范若愚有口难辨,即使百般申诉,也被谢富治驳回。不过,范若愚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地同谢富治等人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此后谢富治在审查范若愚的过程中不断逮捕与范若愚有交集的人,很多无辜的干部受到了牵连。
其实,谢富治审查范若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迫害刘少奇,因为范若愚曾担任过刘少奇的秘书,与刘少奇有过交集,谢富治希望从范若愚那里取得成果,所以不断审查范若愚。在审查范若愚时,谢富治还曾大言不惭地说:“逮捕地不算多,没有一个人是劳动人民,就是案子不成立,也不冤枉他们”。在这之后,范若愚被关押起来,一直被关押了七年多时间,直到1973年才恢复自由。
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范若愚又回到了中央党校工作,陆续担任了中央党校的副教育长以及顾问等职务。范若愚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这次复出后,他十分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论教育工作当中,为我党培养了很多理论方面的优秀人才。晚年的范若愚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85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