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发展快速进行着,我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可是那个带领着我们走向富强的伟人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伟人去世后,也有很多人带着崇敬的脚步来到了他的故乡韶山,感受伟人曾经的气息。
1984年,故乡韶山又迎来了一批游客,只是这一次却发生了一件不一样的事情。当他们来到毛主席小时候晒谷子的地方时,一名穿着朴素的妇女突然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嘴里喊着:“爸爸,女儿好想你啊?”这些话可把周围的人惊呆了,大家也都非常好奇这名衣着朴素,跪地失声痛哭的人到底是谁呢?她口中的爸爸到底是谁呢?
主席身边长大的孩子
等到这位妇女终于稳定下来了,她慢慢地解释道:“我是主席的女儿李讷,刚刚控制不住情绪了,不好意思!”大家这才明白过来,这个痛苦的女子正是伟人的女儿!
李讷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在主席的身边长大,和他的哥哥姐姐不一样,因为当时的一些政治战争等原因,他们一生和父亲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李讷出生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长期在延安忙碌事业的毛主席对于这个小女儿的到来稍微感到了一丝轻松,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身为一名父亲的喜悦。
喜悦过后,主席还是要面对各种战场突发事件,经常会忙碌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周围的人也不敢轻易的劝主席去休息,因为主席都是口头答应,转身就继续工作去了。每当这时,李讷就会欢快地跑到父亲的身边揽上他的手,带着他去一起散散步休息一下。看着身边天真烂漫的女儿,主席紧锁的眉头终于有了一丝的松动。
在之后的生活当中,主席只要有时间就会陪李讷玩一会,不过,主席也非常重视李讷的教育问题。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知识的影响,成为一名有文化的现代女性。因此主席有时候在看文件的时候就会让李讷在自己身旁,教她一些古诗词。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还不到6岁的李讷就已经会背上百篇古诗词,还对一些古今人物有了了解。
低调完成学业
长大后,李讷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在学校期间,毛主席一直在叮嘱孩子一定要谦虚,不能因为是主席的女儿而有什么特殊的待遇。而李讷也一直谨记父亲对自己的叮嘱,从小学开始就是保持朴素的作风,除了个别人知道他的身份,就连老师也不知道她是主席的孩子。
到了大学,虽然学校距离自家的距离非常远,他也没让父亲的司机来接送过自己一次,每天就是自己骑着很多年的自行车上下学。毕业之后,她也选择身承英雄儿女的热血投身到了建设当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可以说,李讷这一生父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身为主席最疼爱的小女儿,在父亲去世之后,她却很少去韶山。因为母亲江青的原因,她不敢去韶山面对父亲的故乡,面对这个对父亲意义非凡的地方,这是她的遗憾。
韶山是主席出生的地方,是一切故事的开始,是主席想要落叶归根的地方。1976年,主席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到了说话都非常困难的地步了,但是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终于在同年8月,思乡心切的主席提出想要回到韶山修养的提议。
不过考虑到主席的身体情况,再加上当时的交通运输并不发达,所以当时暂时没让主席回到韶山。过了一个月,主席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理想,而主席也想要尽快回到故乡修养。中央即刻通知了水滴洞的相关人员,工作人员也是抓紧时间准备着接待工作。只是这一项接待还没有准备完成,在1976年9月9日,一个噩耗传来:毛主席与世长辞!
替父回到韶山
主席也没能实现回到故乡的愿望,不过李讷一直将这个心愿放在自己的心中。距离父亲去世八年之后,李讷终于决定带着父亲的愿望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到了父亲的故乡韶山。
回到韶山之后,她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动作,就用丈夫的名字登记了游客名单。两人衣着朴素,在导游的带领之下参观了毛主席曾经居住的地方。在这里,李讷看着父亲曾经使用过的书桌,水杯……她情不自禁的想要抚摸着这些东西。仿佛最爱的父亲并没有离开自己一样。
想到这里,她渐渐的和其他游客分散开来,她和丈夫一起回忆着往日和父亲之间的点点滴滴。听着妻子讲述的往事,丈夫王景清的眼中也不免湿润了起来,他温柔的安慰好妻子的情绪之后带着李讷再次跟上了导游的步伐。
慢慢地他们来到了一处晒谷场,旁边还有一块石碑上写着“毛主席曾经劳动之地”,看着这些,李讷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悲痛,一下子就跪到地上哭了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景清也愣神一下,他很快反应过来搀扶着妻子安抚着他的情绪。
不过大家都已经听到了李讷的声音,开始纷纷猜测这个在地上痛哭女人的身份。丈夫解释了她的身份,这下众人才知道这个痛哭的妇女正是主席的主席的女儿,大家都为父女俩人之间的浓厚的情感所感动。当韶山的工作人员得知主席女儿李讷来到韶山之后也是非常的喜悦,仿佛就有一种感觉“毛主席”回到了这里一样。
结语
40多岁的李讷终于是代表着自己的父亲回到了故乡韶山,落叶归根也终于有了归宿。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可见故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