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高举酒杯,热情洋溢地对众人说:“让我们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强大工业而干杯,如果没有美国盟友提供的产品,我们将输掉这场战争!”
1968年,苏联传奇元帅朱可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二战中美国对盟国的支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些援助,那场战争将无法持续下去,他们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即便是向来信口开河的赫鲁晓夫,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援助,苏军将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会战,也无法调动更多的部队参战。
但是翻阅前苏联的历史档案,我们却发现了另一个矛盾的记录。
1948年,苏联政府统计部门对二战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地统计,其中也包括了来自国外的援助。奇怪的是,这里面对于来自美国方面的描述非常少,仅有短短几句话。
并且,在统计报告中还提到,在二战时期,美国确实向苏联提供了援助,但是援助总量进展同时期苏联同类产品的4%。
很显然,这份报告的撰写者认为美国的援助比重不大,因此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至少不是决定性作用。
此后,苏联官方一直以此报告的方向为基准,对于美国援助苏联之事所提甚少,甚至有意淡化,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国援助苏联一事。
那么美国在二战时期为什么要支援苏联?究竟支援了苏联多少物资?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为什么苏联人自己的评价却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呢?
要说清楚这些问题,仅仅列举数据是不够的,还需要把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大体捋一遍。
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俄罗斯人和英美德法这些人相貌体征差不多,并且都是信奉上帝的民族,因此他们之间不是远亲,就是紧邻。
相对于我们地地道道的东亚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加亲密一些。
但实际上,俄罗斯民族在西方人眼中一直就是个异类的存在,他们之间的恩怨和仇恨,早在数百年前就存在了。
俄罗斯人是发源于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的后裔,而现在欧洲主要以雅利安人、日耳曼人等北欧民族为主,当然还有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原本就不是一家。
而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还是宗教信仰,俄罗斯人信奉的是东正教,而西欧以天主教为主。在我们看来信的都是上帝,但人家不这么看,反而觉得对方是异端,水火不容。欧洲大陆上的宗教战争也是屡见不鲜。
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之间从历史上就相互看不顺眼,但是古时候由于距离遥远,交通极其不便,俄罗斯也没有后来那么强大,这种矛盾也不那么明显。当然,那时候美国还没出生。
但工业革命之后,俄罗斯凭借自己强悍的战斗力快速地扩张领土,并且参与到了殖民地掠夺中来,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后来便发生了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战败,但俄罗斯人不服,这个梁子就算彻底结下了。
再后来,列宁推翻了沙俄建立了强大的苏联。不过新政权的建立非但没有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反而激化了更加尖锐的矛盾,阶级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政权对共产主义的仇视,这一点我们相对熟悉一下,二者更是水火不容。
苏芬战争之后,苏联成为了整个西方的公敌,那时候美国已经崛起,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他们自然是站在西欧这边。于是美国对苏联实施了禁运、禁飞,还冻结了苏联的海外资产。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于苏联的制裁并不是冷战之后才开始,而是二战之前就存在了。
总而言之,双方的关系一直不好,无论从民族、宗教、政权性质还是经济利益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矛盾。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欧美有很大一部分人看纳粹德国和苏联几乎是一样的。
一战之后,德国受到重创,但是他们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就迅速建立起了一支世界上最为强悍的军队,而且还是在国联的严密监视之下。这一切都是因为苏联在暗中提供帮助,他们之间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当时是德国为苏联提供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现代军队建设理念,而苏联则为德国提供广袤而又保密的后方训练基地。德国强大的航空兵就是在苏联训练的。
还有一点,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全名就叫“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单地说,最初希特勒也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来蛊惑人心的。所以,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看社会主义就是法西斯。
直到现在,这种观点在西方依然存在。
但是,欧美与苏联之间的矛盾,都随着希特勒疯狂的野心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德国人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
这段历史大家就比较熟悉了,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以550万人的总兵力从三个方向对苏联发起了猛攻,也就是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
苏联红军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损失惨重。
这个时候,欧美与苏联有了共同的敌人,纳粹德国。
和纳粹相比,欧美与俄罗斯人之间的民族、文化、宗教以及利益方面的矛盾,统统不再重要。因为希特勒太可怕了,他的目的是要灭了所谓的“劣等民族”,这个情况就严重了,所以欧美和苏联不得不开始联手了。
当时美国已经开始援助英国和中国了,后来罗斯福又力排众议,解除对苏联的制裁,并命令支援苏联。
因为如果苏联被德军击溃,日本和德国就有可能实现在亚欧大陆上的东西联合,到时候,美国更麻烦。
不久之后,美国政府又很快批准将苏联列入到了《租借法案》名单之中,开始名正言顺的大规模援助苏联。罗斯福的这个决定得到了丘吉尔的支持。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方面逐步解密了当年的资料,承认了美国对苏联提供的大量援助,数据与美国方面的记录相吻合。
从这些数据来看,美国对于苏联的援助规模是很惊人的,多个苏联领导人赞扬美国的援助不无道理,也是公正的。
根据记录,自1941年9月开始,美国就开始向苏联提供援助,资料显示,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的援助折合总价高达109亿美元。
而美国支援中国抗日提供的援助总额仅有8.5亿美元。
美国支援苏联的物资高达1700万吨,其中包括了粮食、武器弹药、机械设备、通讯工具等等。
美国援助苏联的武器装备对抗击德国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缓解了苏军的压力,为后来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美方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作战车辆和运输工具。其中各类坦克6000余辆,坦克运输车600余辆。装甲战车3100余辆,维修车1500余辆。此外还附带了大量的维修保养配件,相配套的弹药也一并供应。
苏联地域广阔,拥有全欧洲最长的铁路里程,但是德军占领了乌克兰以及顿巴斯等地区,其工业体系遭到严重破坏,难以生产足够的火车头和车厢。
应苏联的请求,美国向苏联提供了1900辆蒸汽火车头,内燃机车66辆,此外还向其供应了一万余节各种火车车厢。
苏联重工业体系非常发达,但是发展不均衡,在卡车和轻型战车方面基础薄弱,产量不高。美国向其提供了四十余万辆卡车、吉普车,以及三万余辆摩托车,其他各类特种作业车若干。
美国方面向苏联提供这些装备时,配套的零部件以及原材料也都一并供应,有力保障了这些装备的正常运转。
苏联当时急缺战斗机,美国也是毫不吝啬,免费送给了苏联14000余架各类战斗机。最初的时候,美国防部甚至将原本该供应给太平洋战区的飓风战机调拨给了苏联,那时美国海军航空兵正被日本零式战机狂虐。
后来苏联又得到了大量更加先进的P40、P39、P63,苏联飞行员对P39赞不绝口,也为后来苏联战斗机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经验。
除了战斗机,美方援助还包括B25重型轰炸机、水上飞机、运输机、侦察机、教练机等等。
海军方面得到了美式护卫舰28艘,登陆艇60艘、驳船6艘、扫雷艇77艘、猎潜艇103艘、鱼雷艇175艘。以及数前门各类舰炮,价值数百万美元。
除军用船只之外,还提供了大量了运输作业船,仅远洋邮轮就有10艘,重型货船90艘,此外还有各类特种作业船。
苏联当时拥有强大的枪炮制造工业,美国又向其提供了各类原材料和重要的机床设备,保障了前线枪炮的供应。
美国还向苏联提供了先进的通讯设备,大大提高了苏联的通讯保密和作战效率。
最后,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500万吨的食品。
上述数据,仅仅是我们从海量的数据中摘出的一部分,实际中美军的援助规模是很惊人的,如此之多的援助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那么这些证据是否就足以佐证,“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无法赢得战争”这种观点呢?
恐怕还不能!
我们所看到的美军援助数据是非常惊人的,但这是绝对数量,并没有进行对比。以粮食为例,四年之间,美国支援了苏联近500万吨粮食,但是我们也发现,苏联同时期的粮食产量为5000万吨。
这还是在乌克兰等区域被占领的情况下,尽管有了美国粮食的援助,战争导致他们的粮食短缺现象依旧存在,不过并没有发生严重饥荒。也就是说,美国援助的粮食有帮助,但比例不大。
不过,美国援助的食品中有大量的肉类罐头、糖、油脂等产品,为前线士兵提供了营养保障。
二战之后,还有很多盟军老兵十分怀念美国的罐头。我们也常在影视剧中听到国军官兵提到美国的牛肉罐头。不过,现实中美军也没有那么奢侈,牛肉罐头很少,大部分为午餐肉罐头,但这在战场上也已经是奢侈品了。
美军援助物资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运输车辆和通讯工具。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大批的兵员和物资都需要从遥远的后方运到前线,而苏联自身无论是火车头还是卡车都极为缺乏,并且生产能力太弱。
当时行驶在苏联铁轨上的火车大部分是美国的车头在牵引,美军的卡车和吉普车也深受苏军喜爱。
美军的运输车辆成为了苏军后勤的重要保障,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另外一个就是美军先进的通讯系统,这也是苏联方面的短板。一战时俄军内部的指挥电台甚至还不会使用密码,直接用明码下令,结果遭遇惨败。美国的装备帮助苏军快速升级为现代部队。
美军向苏军提供的重要工业原料例如铝合金等稀有金属,也有利保障了苏军武器的制造。
苏联人并不否认美军援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并不认同援助有决定性作用。
尽管美军早在1941年9月就开始支援苏联,但最先到达的是钱,而不是武器装备。当时苏联人正在打莫斯科保卫战,美军援助没帮上什么忙。
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候,美军的装备才开始出现在战场上,并且并不是集中大批量运至,而是小批量断断续续运到的。
严格来说,美军援助大批量进入苏联,已经是1943年的事情了,这时候战场形势已经发生改变,苏军已经靠着自己扭转了局势。所以,在苏联人看来,美国的援助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并不是美国人不尽心尽力,而是路上不太平,运输非常困难。
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运输路径有四条,这四条路线都要走海路,而德军的U型潜艇神出鬼没,专门针对美国运输船进行偷袭。
1942年,美国支援苏联的PQ17运输船队遭遇德军袭击,13万吨货物沉入大海,23艘重型货轮损失。美国不得不暂停了物资援助,而此时斯大林格勒正值激战时刻,斯大林还为此大发雷霆。
直到后来,盟军海军掌握了海上控制权,运输路线才得以通顺,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
这个时候,苏联的卫国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他们开始向西追击德军。
所以,今天的俄罗斯人承认美国人的援助,也承认这些援助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他们是心存感激的。但是,要说没有美国人他们就打不赢,战斗民族是不认同的,毕竟这胜利是先辈们以血肉之躯打下来的,不是靠武器堆出来的。
更何况,美国人总喜欢关键时刻掉链子。
既然美国援助苏联是存在的,斯大林、朱可夫以及赫鲁晓夫都承认,那么为什么后来的苏联政府却有意淡化这件事情呢?
这也和战场形势的变化息息相关。
进入1945年之后,德军节节败退,上半年盟军和苏联红军从东西两线攻入德国本土,纳粹大势已去。这个时候,美国与西方集团内部就出现了停止支援苏联的声音。
4月12日,罗斯福去世,支援苏联的坚定人物没有了,力度随即开始下降,但是并没有立即结束。
因为盟军还需要苏联帮助他们快速解决日本,他们还继续援助了苏军先进的P63战机,但也给出了限制条件,即不能用于对德军的作战。那么这款战机要对付的敌人,就只有日本了。
这个时候,双方的高层都开始警觉起来,他们正在恢复到原来的矛盾之中。1945年8月17日,日本刚刚接受波茨坦公告才两天多时间,杜鲁门就下令停止了对苏援助,并且还向苏联索要战后剩余物资折价。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有一个题外细节我们应该注意一下,1945年8月14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裕仁宣布的是《终战诏书》,不是投降诏书。在日本人看来,他们是主动要求停战,为了和平做出让步,他们从未投降,当然也不认为自己有错!
很显然,在二战正式结束之前,西方和苏联之间就进入了“铁幕时代”,这是冷战的前奏,双方碰头,面和心不和!
罗斯福为了赢得这场世界大战,对于苏联的援助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只有一部分非军用支援约定了要苏联战后偿还。
所以,从杜鲁门开始就一直拿着《租借条约》跟苏联人要账,要么退还物资,要么折价付款。苏联人也非常的痛快,就一句话:都用完了,一点不剩,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美国人对此非常生气,苏联人对于西方的敌对态度也不高兴,美国人纠缠了很久,终于在数年以后和苏联签了一份协议,同意支付美国七亿美元。
美国人松了一口气,要回点补偿,也不算白送;苏联人签完之后,回去就不知道把协议扔哪儿去了。直到今天,一分钱都没给,据说至今还有人在惦记这笔账!
双方的对立立场也是导致后来苏联刻意淡化美国援助的根本原因。
客观来说,即便是站在第三方的我们,也很难精准地去评价美国对苏联的援助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认清这段历史,从中摸索历史发展的规律,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那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已经结束,但历史的恩怨并未消除,即便是在以和平为主旋律的今天,战火又被重新燃起。今天的欧洲大陆上空又是战云密布,我们由衷地希望战争不要扩大,不要延续,覆巢之下无完卵。历史的灾难不应被一再重演!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