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1年10月8日,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乘专机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他为期一天的国事访问。
日本首相外出访问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小泉纯一郎此次访问却在论坛上引起广泛讨论,是因为他是第一位到达中国抗日纪念馆进行参观的的日本首相。
小泉纯一郎
10月8日的上午,小泉纯一郎的飞机一到达北京,他就跟同行人员前往卢沟桥,
随后,他们又来到抗日纪念馆进行参观,在这里,小泉纯一郎默哀片刻,提笔留下了两个字:忠恕。
在参观完纪念馆之后,小泉纯一郎在现场发表讲话,再次申明自己今后会带领日本走和平发展和交往道路,绝不对再发动战争:
“我对因那场侵略战争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表示衷心的道歉和哀悼。”
正当人们以为日本就要同德国一般,正视历史时,小泉纯一郎归国后的一系列行为却再次让中国的领导人及民众失望了。
假象
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小泉纯一郎一共6次参拜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的是侵华战争的甲级战犯。
2004年元旦,在这个恭祝新年的日子里,小泉纯一郎依然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他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反战人民的强烈反对。
更无耻的是,在2004年1月份日本自民党召开会议,把“继续参拜靖国神社”写入执政党的行动纲领。
可以说,他们把参拜靖国神社视作正常且必须要做的事,这无疑无益于中日之间的关系,并且完全撕裂了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正视历史的伪装,再一次欺骗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2001年4月26日,小泉纯一郎成功当选首相后,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中国访问来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但其后打脸行为不断,一度让他在中日两国的口碑都直线下滑。
日本民众原本对这位第56任的新首相抱有很大的期望,因为上任首相丑闻缠身,且一直没有做出能够振兴日本政治、经济的有效措施,所以日本国内希望新首相可以改变日本的现状,最起码有一些能够看到的进步。
但是小泉在上台之后,却一直把重点放在扩大日本的政治影响力中。
小泉纯一郎在竞选首相的过程中,多次在自己的竞选发言中提到他会在当选首相之后,去参拜靖国神社。
对于二战和日本发动的战争,小泉纯一郎坚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观,其他国家不应当对日本教科书进行干涉。”
可以说,小泉纯一郎这些言行是彻头彻尾将历史用诡辩论进行了立场篡改,而刻意忽略已经发生过的具体事实,用唯心主义来模糊侵略战争的边界。
而在神社大门外竖立着两座大约十米高的石塔。这两座石塔是日本在1935年修建的,用来纪念自己国家的光荣事迹。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浮雕雕刻的是日本从198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九月十八日事变,还有第二年上海的沦陷。
这些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沉重的苦难,但是在这里却被他们看做是荣耀。
所以,不难理解对于日本首相,包括小泉纯一郎前往靖国神社拜祭他们的军人的行为,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愤怒之情。
此前,小泉纯一郎坚持说自己要去参拜神社,并且把日子选在了8月15日这一天。
8月15日是二战时日本投降的日子,而这个日子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用来提醒我们十四年艰苦抗战的日子。
因此,小泉纯一郎此番话一出,就引起了中国强烈的愤慨。迫于压力,小泉纯一郎把日子改到了8月13日,但是这依然没有平息人们的愤怒。
中国外交部首先做出反应,对小泉参拜一事做出回应,呼吁其立足世界,拥有国际大局观,正视自身历史,再次声明其不妥当行为是对所有侵略战争中被其杀害的人们的不敬。
接着中国驻日大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也向日本表达了对小泉参拜的愤慨与谴责。但是依旧没有改变小泉的想法。
在8月15日的上午,大约30名清华学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他们向日本驻华大使馆递交自己写的抗议书,以此抗议日本首相在13日参拜靖国神社。
接着他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横幅,横幅上面写着这样的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表抗议,他们还一起高歌爱国歌曲。
此时,一位女生站在使馆前,大声喊出他们的抗议:“我们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向中国以及其他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人民做出正式道歉!”
反观日本国内,也并非所有人都赞成小泉纯一郎的行为。
持反对态度的日本政界和民众认为小泉的行为极易激起其他国家人民对日本的仇恨情绪,现在是和平时代,日本应该以一种更和平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交往,而小泉的行为明显是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有这么多人持反对意见,小泉纯一郎为什么还坚持去参拜靖国神社?
小泉纯一郎做出这一列行为,与流行于日本政坛的新保守主义有关。
谎言背后的政治立场
日本靖国神社的前身是建于1869年的“东京招魂社”,当时的日本官员给在戊辰战争中死去的3500多位官兵建立这样一个地方,想要安慰他们逝去的灵魂。
10年之后,即1879年,这一招魂社正式改名为“靖国神社”。自此之后,靖国神社就成为与日本军国主义、民族主义密不可分的象征。
同时,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重视发展经济,再加上有美国的扶持,当时日本经济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在1980年已经占据世界的10%,达到美国经济一半的水平。但是,当时日本的政治状况却比不上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日本民众对战争充满厌恶,安于现状。但是日本的政治家并不满足此,他们想要扩大日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新保守主义就这样诞生。
新保守主义者强调崇拜天皇,他们把天皇的存在作为民族统一的象征。
与我们和其他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有关的是,新保守主义者对战争进行重新定义,他们为二战期间日本发动的战争寻找借口,并歪曲历史真相。
他们所做的行径之一就是参拜日本靖国神社。
小泉纯一郎本人是新保守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者,也是日本右翼的拥护者。由此可见他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是有着足够坚定的政治立场。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又为何要来中国访问,在参观抗日纪念馆时,表明自己会正视历史呢?这明显与其政治立场是相互矛盾的。
归根结底,这只是他作为日本首相做出的假面,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国际形象,以此来掩盖自己亲美反中、并在此后篡改教科书掩盖历史的一系列政治野心罢了。
2001年10月8号,在全社会的瞩目之下,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等待小泉纯一郎的到来。见面会,小泉纯一郎首先感谢中央领导人的会见。
在这次会面中,小泉纯一郎向国家领导人表达自己的歉意,表示自己及代表的日本会反思过去在历史中做出的不当的行为,而且坚决不会让这样的历史重演。
中央领导人也很高兴听到日本领导人的这一番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希望双方能正视历史,从而推动两国正常交往。
小泉纯一郎公开参观纪念馆,并公开反省的态度获得了中国上下的好感。
中央领导称赞了他在中国的行为,不断强调正确看待历史是改善中日关系的前提,期盼以后合作中能够在实际行动上看到小泉纯一郎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小泉纯一郎在参观“血肉长城”雕塑时,曾经拿毛笔写下来两个字“忠恕”。他向旁边的人解释“忠恕”二字的意思,按照词义来讲,这两个字代表宽恕、理解。
这样看来他似乎真的在为日本过去发起侵略战争而感到后悔。
人们看到小泉纯一郎的行为,也听到了他对中央领导人说的话,他们非常激动,认为曾经饱受日本摧残的中国人或许可以等来日本的诚挚道歉。
但很快,小泉则在回国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至此落实了其表现的正视历史的虚假表象。
不同于日本对于中日之间关系的不明确的态度和行为,中国经历过战乱后,对于和平发展更加珍惜,并试图与日本在能够正视历史的前提下,建立两个国家之间的正常的外交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他的对日看法,他认为在战后对待日本,以及考虑过现今国际局势,中国应该保持积极态度,只要日本能够尊重事实,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发展利益。
当时因为日本奉行的是亲美政策,而中国处于美国的封锁之下,中日之间起码在政府间没有直接的交往。
但是随着两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再加上两个国家之间的独特的邻居关系。中日两国国民之间的经济往来愈发密切。
当时的中国政府没有阻碍这种关系的发展,甚至在有突发情况时,给予日本国民帮助,一时间,中日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民间交往而逐渐缓和。
但是因为日本始终坚持跟随美国的立场,这种关系也一度处于停滞。直到中美之间的关系恢复到正常水平,中日之间的状况才有了更明显的进步。
面对局势的变化以及中日两国人民对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中国领导人首先做出积极的回应。
1972年田中角荣成为新一任日本首相,在他上任之前,周恩来曾经在与日本访华团见面的会上公开说,如果田中角荣成为新首相,中国必然欢迎他的到来。
田中角荣
1972年9月田中角荣来到中国,从25号到30号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
国内,为表达对日本首相的尊重,周总理和随性人员在首都机场等候。周围有大量的民众和媒体,每个人都希望能目睹历史性的一幕。
随着插着中日两国国旗的专机缓缓降落在停机坪,田中角荣走出机舱,看到周恩来前来亲自迎接,田中角荣加快脚步,伸手向周总理示好。
虽然日本首相访问中国,这对两国来说是一个能够进行交流、互动的好机会。但是,在谈判过程中,在面对一些历史问题和立场问题时,仍然发生了争执。
在谈论中日之间发生过的战争问题时,田中角荣用“带来麻烦”一词描述日本发动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
听到他这样的描述,周恩来面色不快,随后严厉反驳这个词用得不准确:
“这个词把中国人民多年来遭受的折磨和苦难说得太轻了,这是避重就轻的托词。”
在周总理的坚持和抗议下,田中角荣不得不改变他的态度,最后在中日联合声明中针对战争问题,着重说明日本会对过去所做的错事进行深刻的反省。
中日之间的关系在1972年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极具不稳定性,受到中日两国国家内部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因为日本的态度和行为。
后来,中日关系又因为日本首相的行为发展到僵化的阶段,原因是1985年8月15日,日本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
这次参拜是战后40年后日本首相一职的官员对靖国神社的第一次参拜,而且他们还选在了8月15日,日本投降的这一天。可以说,这一行为在国内外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涉及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多次违背与中国签订的条约内容。按照中国的要求,台湾省是中国的领土,日本作为主权国家,可以和台湾省有经济的贸易往来,但是不能有外交行为。
但是,日本国内的一些党派,却认为日本可以和台湾保持一切关系,包括外交在内。这种论调完全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益。
中国的对日观念和政策也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发展,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我们希望与日本展开友好交往,在他们能够尊重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基础上。
上个世界80年代时期,日本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遭受美国对经费的强烈需求,以及苏联国家对他们的打压。
为了中国的发展,建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对外关系格局,邓小平决定加强中日之间的关系。
会见日方人士,以及对日本政府和民众的讲话中多次强调两国之间是有问题的,共同点也有很多。
邓小平亲自前往日本进行访问,来到日本之后参观日本的企业,还与日本企业家谈话,他说自己前来日本目的之一就是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
邓小平和煦的谈话迅速在日本传播开来,日本民众深受震撼。
中国一直在寻求与日本之间建立在共同历史政治认知上的关系常态化,但是却不断失望。
尽管我们可以和日本建立友好关系,但是面对日本国内鼓吹军国主义、忽视其侵华战争的行为,我们也要始终保持警惕,并且在关键时刻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在侵略中国的十几个国家中,获利最大的国家就有日本,他们掠夺了中国的土地,杀害了数不清的中国人民,让整个中国和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后十几年的时间。
历史是惨痛的,但历史的存在也能够更好的惊醒世人,无论在任何时刻,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将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对待日本问题上,我们的领导人能够以宽广的胸怀、理性的态度去处理,但是前提是日本能够正视历史,尤其是日本侵华的历史。在此基础上,中国才能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日本。
反观,近几年的中日关系也因为日本对侵华历史的含糊其辞和刻意回避而处于震荡之中。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国家的强大使得我们能够有底气,也有能力对日本的不良行为做出反击。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绝对不能忘记历史,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坚守的底线。
对此,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