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铸剑铸刀造木牛流马,姜维亲自为他写传记

2022年09月29日04:53:46 历史 1665

我们知道,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不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个大发明家。

他的著名发明有:木牛流马、孔明灯、十连弩等,这些发明都非常实用,在解决军粮运输、信息传递、提高装备战力水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发明,都是和诸葛亮重视科技研发应用息息相关的。

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铸剑铸刀造木牛流马,姜维亲自为他写传记 - 天天要闻

在这样的主帅,自然会有这样的工匠。并且,离开这些技术优秀的工匠,即使再好的发明构思和设计,也不会造出相应的实物。

在诸葛亮的手下,就有这样一位能工巧匠。甚至可以说,在诸葛亮的倡议下,木牛流马的构思,可能就是这位工匠的想出来的。这位工匠就是蒲元。

《三国志·后主传》中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这其中就提到了诸葛亮的军粮山地运输工具木牛流马。

在赵无声《快史拾遗》中有:“蒲元造木牛流马,今人皆谓武侯所创。”按这里所说,蒲元是按诸葛亮的创意制造的。

在杜佑《通典》中说:“亮集督军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马。据此,则蒲元诸人实创之,非亮自创也”。按这里所说,木牛流马的发明人,很可能不是诸葛亮一个人,而是众人合作的结晶,并且,很可能提出创意的是诸葛亮,而实际设计制造人,则是蒲元。

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铸剑铸刀造木牛流马,姜维亲自为他写传记 - 天天要闻

在清代张澍编的《诸葛武侯文集故事制作篇》中更说的明确,“孔明欲北伐,患粮运难致。元牒与孔明曰:‘元等推意作一木牛,兼摄双环。入行六尺,马行四步。人载一岁之粮也。’”由此来看,蒲元则是“木牛流马“的实际上的主要发明者之一。

蒲元是诸葛亮军中难得的一位巧匠。他不仅制造出了木牛流马,还奉蜀主刘备之命,采用金牛山之铁,“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列七十二炼,柄中通之,兼有二字”。——看来这是军中的通用武器装备。

为刘备“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除此之外,还在诸葛亮出兵斜谷时,奉命打造了三千口刀,他打造的刀极其锋利,他的技术水平甚至达到神乎其神的水平。为此,后来的大将军姜维还为他专门写了传记《蒲元传》。

传记中说:“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鼻类之事出若神,不尝见锻功,忽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异常法。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是谓大金之元精,天分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之。

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铸剑铸刀造木牛流马,姜维亲自为他写传记 - 天天要闻

有一人前至,君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水者犹捍言不杂,君以刀画水,云:‘杂八升,何故言不杂襍?’取水者方叩首伏,云实于涪津渡负倒覆水,惧怖,遂以涪水八升益之。

于是咸共惊服,称为神妙。刀成,以竹筒密内铁珠满其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剃生刍,故称绝当世,因曰神刀。今之屈耳环者,是其遗范也。”

什么意思呢?姜维说,这蒲元生性有许多奇思妙想,并且都是天然得来的,常常是触类旁通,有如神助。平日里也未曾见过他打造过什么器物,却忽然在斜谷为诸葛亮铸造了三千把军刀。

并且他打造兵器的方法很不一般。他把刀打好之后,说汉中地区的汉江的水软而钝弱,不耐淬火;而蜀江(岷江)的水爽快清烈,聚有金属的元精,天然生成。于是,就派人到成都去取岷江之水来铸刀。

一个人把水取回来了,交给了蒲元。蒲元拿取回的水淬刀,一试,就说这水里面掺了涪江的水,不能用。可取水的人坚持说没有掺其他的水。

蒲元拿起刀在水里划了一下,说:“这水里掺了八升涪江水,你怎么不敢说没有掺?”

取水的人一见,慌忙叩头认罪,说,是在将水运到涪江渡口时,水器倒了,倒出了一些水,因为害怕受罚,所以就就地加了八升的涪江水掺了进去。

其他人听后,无不惊叹佩服,说这蒲元也太神奇了。

诸葛亮手下神奇工匠,铸剑铸刀造木牛流马,姜维亲自为他写传记 - 天天要闻

后来,蒲元把刀铸成了。用竹筒装满铁珠封好,举刀一砍,应手断开,就像是在砍草一样。因此,蒲元铸的刀在当时被称作一绝,号为神刀。

现在的屈耳环,还保留着他的样式。——当然,我们现在连屈耳环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

这蒲元也可堪称是蜀汉王朝的“大国工匠”了,怪不得姜维大将军亲自为他写传记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黄种人,西方的野蛮游戏下的洗脑称呼? - 天天要闻

黄种人,西方的野蛮游戏下的洗脑称呼?

白种人干的事多半很龌龊,黄总人干的事总以道理为先。当我说这话,你可能不会质疑,为何我说黄种人,你也会想到自己。所以,为什么会有黄种人这种说法,为什么中国人还不生气?为什么很多中国人看起来比很多白人更白,但白人们却依然称呼我们为黄种人?
国家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被查,毫无底线,决不轻饶! - 天天要闻

国家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被查,毫无底线,决不轻饶!

纪委同志对贪污行为的每一次精准打击,都如同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让心存侥幸者胆战心惊。这是向全领域昭告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任何妄图通过贪污中饱私囊的行径,都躲不过正义的制裁。在全力营造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里,贪污分子毫无立足之地,必将被正义的
【春秋076】齐桓公老年痴呆宠信奸佞,自己惨死国家随之大崩盘 - 天天要闻

【春秋076】齐桓公老年痴呆宠信奸佞,自己惨死国家随之大崩盘

齐国严重内乱,在一年前就有征兆,而且这个征兆咱们后世的人根本看不懂。鲁僖公16年春,即前644年天降陨石,有五颗陨星落在宋国。又有六只水鸟,飞过宋国都城遇到大风,在空中倒行,宋人认为是异象。王室的内史聘问宋国,宋襄公问内史,我们国家的异象是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 天天要闻

一个女人最好的精神长相,不是出众的颜值,而是这3个字

《人生得遇苏东坡》【中】 意公子 著有网友说,在他人生最低谷时,是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治愈了他。还有人说,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将他从极度悲伤的情绪中拉了出来。然而,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这种恬淡的处世态度。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 天天要闻

《庆余年》大结局是不是最好的结局?

《庆余年》的大结局是否真的称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庆余年》,还读了一部以唐玄宗与安史之乱为背景的网文,越读越觉得,《庆余年》的大结局,堪称最佳!在《庆余年》的世界里,太后、皇后、公主、庆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将军、陈萍萍这些庆国高层人物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 天天要闻

1966年的中国: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组拍摄于1966年的老照片。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来看看吧!1966年,解放军战士把毛主席像送给一位贫农。19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 - 天天要闻

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

导语: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如璀璨星辰,跨越时空,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毛泽东。直至今日,国内外各界人士对他赞誉有加,在韶山冲,每天都有游客排着长队,只为瞻仰他的风采。这份跨越岁月的爱戴,源自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和始终如一的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