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2022年09月26日00:47:12 历史 1655

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工作回忆

田映山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作者在联络站工作照


1988年,我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守备第2师4团对外宣传站编辑。到任不久,站长即去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我也就事实上做起了编辑兼站长的工作。不久,我被团财务股借用。在财务股借用期间,我又被调到守备第2师联络站工作,到该站开展秘密工作的某掩护机构担任会计主管兼财务负责人。1989年,成都军区下发《调整云南边境地区联络机构》通知,守备第4团对外宣传站建制撤销,所属人员及相应工作均移交并入守备第2师联络站。

1992年10月,根据成都军区、云南省军区命令,守备第2师与蒙自军分区合并,整编为新的蒙自军分区,成都军区守备第2师联络站改称云南省蒙自军分区联络站。

1999年5月,我被任命为云南省蒙自军分区联络站站长,随后任站党支部书记,兼任联络站秘密工作掩护机构某公司的商行法人兼总经理、酒店董事兼总经理。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成都军区政委杨德清(右一)到联络站检查指导工作,与作者(左一)握手交谈


我任职期间,报经上级批准,由时任蒙自军分区司令员刘廷贵、政治委员王滇伟任顾问,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杜家武任编委会主任,我任主编,张天义任副主编,联络站党支部其他成员为编委,编写了云南省蒙自军分区联络站内部资料《无影硝烟》。由于对外宣传工作是联络工作的特殊重要组成部分,在编纂过程中也将守备第2师4团及其前身云南省军区原边防第13团对外宣传站的工作做了认真的梳理和总结,收集到了一些图片资料,亦有相应的文字资料。

此书编写好后,由刘廷贵司令员、王滇伟政委作序,上报云南省军区,准备获批后少量印刷,在全军联络系统内交流。时任云南省军区司令员王继堂批示指出,由于书中所写的一些内容保密级别很高,不能付印对外交流,只能作为联络站的内部资料列入移交。

《无影硝烟》虽然没有对外交流,但书中记载的很多内容,已经在成书之前就在军内甚至中央高层具有较大的影响,我也因为主编此书,对守备第4团及其前身边防第13团对外宣传站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成都军区守备第4团对外宣传站的成立,是为了适应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对外宣传站的工作主要有2块。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紧急安装广播器材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精心调试对越广播


第一块,是用越语开展对越广播宣传。当时我国的大功率广播共有2台,一台在中苏边境,一台在中越边境。中越边境的这台归守备第4团对外宣传站管辖,设置在河口县四连山居高临下的险要位置。广播覆盖对面越南的老街、谷柳、柑塘、富楼一带纵深10余公里的区域,有力地压制了越军对华广播宣传。所以对外宣传站也被称为对外广播站。

第二块,空飘水漂,就是利用氢气球从空中飘送对越宣传物资、书刊及传单,用竹筏从水上漂送宣传物品。尤其是通过空飘物资、书刊及传单开展对越宣传,影响特别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时越方有反映,说是“从中国红河方向空飘的气球,多次出现在河内地区上空”,“中国空飘的宣传品及传单扩散面宽,对我纵深地区破坏性很大。”所以对外宣传站当时又被人们称为四连山空飘站。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准备空飘器材


不论是对外广播宣传,还是空飘水漂物资、书刊及传单,其目的都在于瓦解敌军士气,获取越南边境地区的军心民心,有效服务于我党我军的工作大局。

成都军区守备第4团的对外宣传工作,并不是从守备第4团开始的,在此之前就卓有成效地开展着了。

守备第4团的前身是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于1978年12月在屏边县成立。团队成立初期,没有独立的对外宣传站,对外联络及宣传工作由团政治处群联股兼职负责,群联股股长熊仕榜、越语翻译马振华等人负责这项工作。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夕,对外宣传工作人员组织被越南政府驱赶回国的华侨深入我边境一线,控诉越南当局反华排华的罪行和事实,极大地激起了边防部队和广大边民群众对越南当局的无比仇恨,为自卫还击作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进入临战状态,群联股组织翻译人员对部队普及10句越语战场喊话培训,为战场瓦解敌军做准备。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教学战场越语喊话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又配合部队深入扎实做好越南民众及越军转化工作。战后军事对歭时期,对外宣传人员适时指导部队和边防宣传员,对越军实施面对面喊话宣传,缓解越军敌对情绪,瓦解敌军斗志,扩大我军政治影响,收到了明显效果。为逐步从越南边境扩展至纵深,从边民群众伸向越党政军内部,我方宣传人员还直接面对面向越南边民赠送宣传品。

群联股越语翻译马振华是北京知青,下乡插队到河口,考上越语学校,分配到河口县邮电局工作,战前就经常与越南方面交往。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过后,马翻译利用会越语的优势,也许还有与对面一些越南人熟悉的关系,奉命组织开展对越基层群众和士兵的喊话对话工作,宣传中越两国传统友谊和我党我军的对越政策,揭露黎笋当局反华排华罪行,瓦解敌军军心斗志,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南溪河边对越军喊话


1980年,边防第13团开始利用陆送、空飘、水漂宣传品等方式,对当面越军及越边境群众开展政治攻势。团政治处群联股干事尹志仲兼任空飘站站长。直径两三米的空飘氢气球一般在冬季随北风往南,从四连山飘往越南境内纵深地带。

当时任驻四连山第4营13连副指导员的王正荣,多次带领战士冒着危险下到南溪河红河岸边,承担水漂任务。1981年,河口四连山对越广播开始播音,广播工作由蒙自军分区群联科指导,边防第13团群联股具体管理,团里主要由群联股翻译马振华负责。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十三连副指导员王正荣(右一)与战士们在准备水漂器材(王正荣供稿)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十三连的战士们在制作水漂筏子(王正荣供稿)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在岸上警卫水漂的战士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战士们趟进河里漂放宣传物品


198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来边防第13团视察,并听取了以我团情况(包括对越政治攻势)为主要内容的云南战区情况汇报,回京向中央汇报后,中央决定开放中越边境口岸,接收越南难民,开展对越喊话对话、广播宣传、空飘水漂宣传品等政治攻势,稳定边境局势。

1985年12月,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整编为成都军区守备第2师4团,团正式成立对外宣传站,群联股干事马福启兼任站长。对外宣传工作取得更加明显的成绩。1986年10月10日,守备第2师以我团对越宣传工作为主要素材录制的《南溪河畔(对越)喊话对话纪实》和28幅对越宣传照片,被选送北京参加对外宣传会议,受到中央首长邓小平、余秋里、胡启立、习仲勋、乔石等高度评价。

1986年1月1日,守备第4团四连山对越宣传大功率广播站竣工开播。

1987年11月,守备第4团对越宣传工作被云南边防对越宣传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单位。


“团史资料”空飘水漂广播喊话:守备四团对外宣传回忆(田映山) - 天天要闻

作者近照


隐蔽战线的工作非常特殊,有如无影硝烟无形剑,非常人所能知。做隐蔽战线工作的同志,特殊时期做对外宣传工作的同志,都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为保卫边疆、捍卫和平作出的特殊贡献。

(图片除署名者外,均由作者提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