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周总理在北京亲切接见了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在外漂泊了25年的王玉龄,忍不住当场痛哭失声。
张灵甫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蒋介石最为看重的心腹爱将之一。正是因为有这重顾虑,在周总理向王玉龄发出回国参观的邀请后,身在美国的王玉龄才顾虑重重,担心回到中国,会不会代夫受过?
但在海外漂泊25年,王玉龄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故乡。最终她还是打消顾虑,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王玉龄不仅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且她还被批准,可以自由来华探亲访友。当时,能享受这个资格的,除了她之外,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
回国受到的优待,让王玉龄感慨万千,她不由得又想到跟着国民党退居台湾的过往。
1949年,国民党在我军的进攻下,溃不成军。蒋介石早早开始经营退路,把许多黄金古董席卷到了台湾,被他点名带走的,有一批国民党将领、文化大师等。王玉龄竟也在蒋介石拟定的撤退名单上。
当时,张灵甫已经在孟良崮战役中阵亡,王玉龄的处境也比较艰难,儿子尚在蹒跚学步的年纪。好在母亲和她生活在一起,尚能给她搭把手。
原本看着国民党节节败退,很多达官显贵已经收拾金银细软,纷纷外逃。再不济的,也想方设法买抢到一张去香港的船票。王玉龄心里也很惶惑,想到丈夫是人民的敌人,万一解放军打过来了,她会不会代夫受过。
就在王玉龄惊惶不安时,得知蒋介石已经点名要把她带到台湾,这让她心里颇为感动,想着国民政府好歹没有抛下她们孤儿寡母。
王玉龄出生于湖南长沙的富贵人家,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哪怕抗战爆发,四处逃难的年景,王玉龄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依然生活无忧。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第47军暂时驻扎在长沙。时任第47军第58师师长的张灵甫在重庆陆军大学受训时,就听说王玉龄是长沙难得一见的绝色佳人。这让他大大地起了好奇之心。所以等受训结束后,他就立刻到了长沙,为的是能早日一睹芳容。
当时的王玉龄不过才17岁,青春靓丽,气质高雅,谈吐亦是不俗。张灵甫在抗战期间,参加过多场著名战役。由于他骁勇善战,不仅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被誉为“抗日名将”。英雄配美人,当然不该是戏台上演给人看的节目。张灵甫顾不得想太多,就热烈地追求起了王玉龄。
王玉龄出生于长沙富贵人家没有错,家中有良田千顷、仆役成群也没有错,可是她早在5岁的时候,就家道中落了。随着父亲病殁,家里的产业也多半换了银圆,仆役也解散了大半。再加上家中并没有男丁,只有王玉龄与母亲相依为命,在那样的乱世,生活还是有诸多不便的。所以能嫁给国民党高官,倒也算是有了依靠。何况张灵甫当时正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少壮军官,不光擅长打仗,学识也非一般人可比。
但王玉龄的母亲,不赞同女儿和张灵甫交往。
张灵甫为了能得到王玉龄,也是使了些手段,他明明42岁,却哄骗王玉龄说,他只有32岁。他明明已经娶妻生子,却坚称他忙于战事,还是单身。
但有一件事,张灵甫瞒不了人。他杀妻吴海兰一案曾经闹得沸沸扬扬,他还因此被关进了监狱。王玉龄的母亲本来就不愿意女儿嫁给一个把脑袋别在枪杆子上的军官,何况张灵甫还有杀妻的恶行。
但少不更事的王玉龄,早就沦陷在张灵甫的甜言蜜语中,哪里懂得母亲的苦心。最终在她的坚持下,母亲只能同意了她和张灵甫的婚事。
婚礼办得很热闹,给张灵甫和王玉龄主婚的是湖南省主席程潜。婚礼结束后,已经接到调令的张灵甫,带着王玉龄到南京就职,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
那段时间,张灵甫虽然公务繁忙,但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家陪伴王玉龄,生活非常和美。其间,张灵甫还花了一笔钱,解除了他和第三任妻子高艳玉的婚姻。
次年,王玉龄怀上了身孕。只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张灵甫不得不告别娇妻,上前线打仗去了。
1947年3月,王玉龄生下了儿子张道宇。
然而,就在儿子出生2个月后,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阵亡了。这消息如晴天霹雳,让王玉龄痛不欲生。望着襁褓中的儿子,她也只能抹掉眼泪,把家操持起来。
1949年,国民党战败,王玉龄在蒋介石的安排下,带着母亲和儿子,背井离乡到了台湾。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由于物资匮乏,虽然每月能从国民政府领到一笔不多的补助金,但也只能勉强糊口。糟糕的是,补助金没过多久,又改为“口粮”,生活也就愈发捉襟见肘了。
王玉龄每年都会被国民政府邀请去参加追悼会。追悼会主要是纪念那些死在战场上的军官。在军官中,张灵甫是被国民党树立起来的所谓“英雄人物”,为的就是对国民党军队里的将士进行所谓的“忠诚”教育。
王玉龄的作用,也仅此而已。
有一次,宋美龄准备接见国民党军官的遗孀。结果,王玉龄等人在总统府外等了很久,都没见到宋美龄。有个秘书出来传话说,夫人精神欠佳,你们请先回去吧。
这让王玉龄非常不满,她心里觉得,丈夫为你们夫妻把命都送掉了,可你们是怎么对待他的遗孀的呢!眼看着继续留在台湾,很难生活下去,王玉龄决心到美国去闯一闯。
其实,出走美国,还有一个原因。王玉龄当时年轻貌美,很多男子都在追求她,这其中就包括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蒋经国身份贵重,对王玉龄追得也很紧。
王玉龄不满蒋介石,当然也不想和蒋经国有什么瓜葛。为了躲避蒋经国的追求,王玉龄找到了姨父孙立人。在孙立人的帮助下,王玉龄只身去了美国。
1953年,王玉龄到美国后,考进了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当时她手里的积蓄只有1千美元。为了能生活下去,她只能半工半读。
拿到毕业证后,王玉龄先后在医院和五星级酒店做过会计。后来,凭着出色的外形和出众的能力,王玉龄进入美国航空公司,一直在公司里服务了21年才退休。
王玉龄虽然在美国生活得很安逸,但她对祖国的感情却从未割舍。并且在很多大是大非问题上,她都站在了国家的立场上。
比如当年日本占领台湾后,把从台湾剥削所得的血汗钱,在日本东京买了两块地,建了“光华寮”和“清华寮”两幢大厦。
日本战败后,产权证迟迟不交出来。王玉龄得知后,立刻请律师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日本政府自知理亏,想把房产证交给台湾当局。又是王玉龄指出,日本和台湾没有官方联系,交给台湾违背了法律。最终,日本政府只得把房产证交给了中国政府。
除此外,王玉龄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为两岸统一奔走。她曾说,台湾选举领导人,但凡是支持两岸统一的,她就支持,但凡是搞分裂的,她就坚决反对。
1973年,周总理联系上了王玉龄,并邀请她回国参观。周总理的邀请,让王玉龄怦然心动。25年来,她没有哪一天不想念祖国的,可是她的丈夫是人民的敌人,人民能原谅她吗?最终还是想回家看看的念头战胜了担忧,促使她终于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王玉龄没想到她会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在谈到她丈夫时,说道:“张灵甫是优秀的将才,作为他的老师,我没把他争取过来,是我的错误。”
坚强多年的王玉龄,再也难抑心中的苦楚,忍不住失声痛哭。这一刻,她想到了在台湾时的生活,想到了蒋介石夫妻的凉薄。
那次回国,王玉龄百感交集,后来她又多次回国探亲,甚至还去看望过张灵甫的前妻及儿女。
2005年,儿子张道宇把生意做到了上海。早就想回国定居的王玉龄,自此定居在了上海。
2008年,80岁的王玉龄终于下定决心前往孟良崮。
在地方领导的陪同下,她找到了张灵甫被击毙的山洞。望着丈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王玉龄的心情五味杂陈。最终她沉默地放上了一束花环,转身离去。
2021年10月,94岁的王玉龄在上海家中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