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2022年07月16日11:03:14 历史 1485

中华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多年,从夏商周开始到最后的元明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些王朝无一没有辉煌时刻,也无一不在落幕凋零。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有句话曾说“一个时代的落幕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崛起。可是王公贵胄的凋零即使是造成朝代没落的原因之一,但朝代的没落却不能代表王公贵胄子嗣的稀少。

而王公贵胄的子嗣薄弱其实也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进程。如果朝代固守原本样貌,不去发展,那被淘汰是注定的。就算子嗣再多,当国破家亡之时也只剩“城春草木深”的凄凉景象。

子嗣稀薄

努尔哈赤带清兵入关之后,清代皇族无一不重视血脉纯正,但为保这个纯正血统最好的办法就是近亲联姻,亲上加亲在清朝早已是司空见惯。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当然古代的皇家即使拥有在当时最好的医师和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但他们依旧不知道近亲联姻带来的严重后果。

即使是在康乾盛世,也依旧存在不少王子皇孙带有先天的疾病或者遗传疾病,甚至有的人因此早早夭折。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任帝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末代皇帝,他甚至一生没有过子嗣。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他的弟弟溥杰就比他幸运,与日本贵族之女嵯峨浩孕育有三个女儿,虽不是男孩,但这也爱新觉罗家族最后的香火。

并且这对于没有子嗣的溥仪来说,这更是一件大喜之事。之所以为喜,这得和清朝制度有关。

正常情况,子承父业是理所应当,皇家亦是如此。对于王位的继承,大概溥仪也害怕失去这一切,毕竟因他个人原因,他就算有一个端庄贤淑的皇后婉容和一个貌美如花的妃子文秀,那也只能是一个摆设。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这样的守着的活寡也成为了压垮婉容的导火索,而文秀则在伪满洲国的建立后决绝的与其离了婚并远走他乡。这也成为了溥仪一生的痛。

也正是如此,当他得知弟媳嵯峨浩怀孕之时,他的心情既激动又担忧,溥杰知道哥哥的焦虑,这也让他为难。

最后也只能等到孩子出生,确定了是一个女孩这才让他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同时也打破了日军想让流有日本皇族血脉的男子,顺利登上皇位的美梦。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可是就当时情况而言,清政府的消灭已成为必然,而伪满洲国的摧毁也是迟早之事。溥仪想要继续复兴清政府,继续做皇帝的美梦也只是美梦。

朝代发展的必然性让他注定消亡,就算他有自己的子嗣,也只是回天乏术,无能为力,只不过多了一个日军控制大清王朝的傀儡甚至是一个无辜的牺牲者。

我想,溥仪也是知道结局会是如此,可是他也会无奈,他也为他的无法改变而懊恼,祖业在他手上破灭他也汗颜。

历史必然

如果说是近亲联姻导致皇家子嗣不是减少就是遗传更甚至早夭。那么历史上也有王朝是不会选择近亲联姻的,那就是明朝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大家只知道明朝是一个宁愿与外寇迎战也不愿选择远嫁公主联姻求和的朝代,即使战到最后也依旧宁死不屈。

可是也就这样的一个朝代,也在统治了276年后结束了它从起初辉煌到最后萧条的时代。其实当明朝最后一任帝王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接受这份国家事业时,这个朝代已经千疮百孔了。

他也曾想试图重现昔日荣耀,于是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另一方面,他却疑心重重并且还频繁更换、滥杀大臣,最后以至于众叛亲离,最终这位比前朝几代皇帝都要贤明的君主,自缢在煤山的清风明月之下。正所谓:“非亡国之君,担亡国之运。”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同样的,朱由检在亡国自缢之前,为了不想让自己的妃嫔公主在亡国之后受辱,便自己拿剑一一刺死。

当然,死去的大都是女子家眷,而男子则肩负复国大任,他也对此抱有一丝希望和侥幸。他一生共生育七个儿子,但是要么也如同其他王朝一样,孩子早夭,要么就是在亡国大乱中四散,没了踪迹。

虽然之后的几年之间,屡次出现反清复明”的党羽,不少人也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试图复兴大明,但是直到康熙末年随着永王全家被杀,崇祯帝最后的子嗣也终于断绝。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至此,这位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再也没有了直系的后代。而那些大明前朝的党羽也就此消退减弱。其实大明也早就在攻破皇城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结局,

子孙后代再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创造,也无济于事。时代的发展只会向前不可能出现重现和倒退,而明朝皇帝朱由检的梦无疑是白日做梦罢了。

今昔对比

如今的时代虽然没有如封建王朝一样的统治者,也没有什么皇室子弟、皇亲国戚。但是历史的脚步也在促使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刻在了每个国人的心中,只有发展起来,才能跟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然而,这个发展不是说随随便便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找寻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并在这条路上不断调整、不断替换。

没有什么是一尘不变的,国家的发展犹如一个孩童的成长,时代的发展就犹如这个孩童所要走的方向。

相比起封建王朝,虽然每个王朝都有鼎盛繁华的时候,子嗣也都有繁荣昌盛的时期。但仅仅眼前繁华远远不够,只有和如今一般国人们同心协力、步调一致、万众一心。

为何在明清时期,王公贵胄的子嗣,会随着朝代的没落而越发稀少? - 天天要闻

大家都在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所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才能使这个时代越来越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技术越来越纯熟。

长辈常说: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是年轻的一代也是幸福的一代。诚然,这句话是不可否认的。哪怕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人也有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在困扰着百姓。更何况是在封建社会的时代,所以王侯贵胄的落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事件。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时15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王祖耆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5至1948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2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后于美国西北大学任助教;1955年9月与钱学森同船回国...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 天天要闻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1936年北平一个冬夜,大作家沈从文失魂落魄地敲响了总布胡同三号的大门。开门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门外这位文坛好友,只见他一米六几的个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脸上满是泪痕。能让写出《边城》这般纯净文字的男人,哭成这样,一定是天塌下来了。林徽因
外国船只插五星红旗避祸,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 天天要闻

外国船只插五星红旗避祸,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最近中东海域上演了一出"换旗求生"的戏码,在霍尔木兹海峡这片火药桶般的水域,外国商船们突然集体玩起了"变装秀"——清一色挂上中国五星红旗。 (在霍尔木兹海峡,大量外国船只悬挂五星红旗以避免....
郭永红任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 - 天天要闻

郭永红任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

7月9日,天津市委组织部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主持会议,宣布中央有关任职通知和市委关于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任职的决定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严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