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2022年07月15日15:22:10 历史 185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试问从古至今又有几位皇帝是真正做到的。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开放,迂腐。君王不临朝,党争不停歇。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属于明朝最后的光辉在一点点消散,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黑夜。明朝的灭亡非一日之过,整个朝堂从上到下都是贪污腐败。这样的王朝又怎能不亡。

明朝后期除了掌握朝政大权的宦官,还有一个被后人称作“东林党”的党系。事实上,“东林党”在明朝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在朝堂一手遮天,为了铲除异己,他给那群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安上了一个名字“东林党”。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那时的明朝内忧外患,试问一个真正的想有所作为的臣子又怎么会一手拉起个东林党呢?可是“东林党”还是出现了,没人敢从源头开始,只能对破败的大明修修补补。

贬义词的“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组成的官僚政治派系。这个名字源于东林书院一切事物建立的开始都是踌躇满志的。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他设立的初衷是要成立一个类似于“稷下学宫”一样的书院,从思想上改变天下读书人和为官者的思想。

想拯救摇摇欲坠的大明,就要改革,想要一改朝堂的污浊之气,就要培养一批清正廉明,敢于纳言,敢于和阉党抗争的人。

但新思想想要融入一个腐朽的环境,想要不被污染是不可能的。导致明朝衰败的原因太多。不思进取的君主,只手遮天的阉党,国家政策的不完善,无视民间百姓的现状。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想要拯救一个日薄西山的王朝不是单单的党争就能改变的。顾宪成是个敢于纳谏的人,但皇帝不想听又有什么办法呢?

但他敢于和阉党叫板的态度吸引了一批有志之士。更是这批有志之士,开启了在明朝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活动。

这些文人大都来自江南,所以连带着江南的有钱人都将宝压在这些官员身上,想要从中获利。这群人,既有权,又有钱,很快在朝堂拧成一股绳。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这批人在朝廷之上声势浩大,天天嚷着要改革,皇帝想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如意的。被吵得烦了,又不能随意责罚朝廷命官。这时候,皇帝开始提拔阉党来制衡这批人。

被提拔的这个阉党,就是魏忠贤。当然,朝堂之上不可能只有两股敌对的势力。但阉党和东林党成了最大的两股可以互相制衡的势力。

纸上谈兵,误国误民

有时候,书读得太多,也未必是好事。把书读得太过迂腐的,也不止一个。东林党遭人诟病的,就是他们原本拥有好的初衷,最后却办了坏事。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他们拒绝空想家。追求实事求是的理念,开放言路,反对宦官。他们也结党营私,不允许有和他们不同的声音出现。被他们残害的官员也不少。

东林党是一群矛盾的人,他们力求改变社稷现状,为此不择手段,他们和传统观念作斗争,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要求和批判每一个人

身在政治漩涡,他们渐渐也变成了自己想要铲除的那批人的样子。虚伪,杀戮,不该出现在朝堂之上的血腥也是在他们手里溢出的。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原本心中的清明理想扭曲成了偏执。党争愈演愈烈,没人想要停下来,也停不下来了。他们逐渐变成了第二个魏忠贤。

因为工商税的事情,两派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魏忠贤曾想告老还乡,但现实不允许他全身而退。

明朝还算是中规中矩地执行着老祖宗的政策。重农抑商作为最重要的决策,却被东林党搅得乌烟瘴气。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崇祯帝上台之后,尤其的厌恶阉党,所以便联合东林党除掉了魏忠贤。东林党没有了对手,自然可以放开手脚了。

可是他们在魏忠贤死后都做了什么?首先,他们停止了征收工商税。这让本就艰苦的民间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江南的富商越来越有钱,百姓却越来越穷。这导致明朝的财政出现了很大的漏洞。但商人是永远不会嫌钱多的,明朝渐渐被江南富绅和朝廷官员蛀空了。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更何况,给他们撑腰的,可是东林党。魏忠贤死后的东林党,甚至可以撼动皇权。官员的升迁和罢黜都是他们说了算的。

最讽刺的是,所谓的清流,却个个腰缠万贯。曾有皇帝想在民间筹措一百万两银子都收不上来,却在查没大臣家产时搜出几千万两白银。明朝最清廉的官,只有海瑞一人罢了。

东林党的末日

清军入关之后,无奈的崇祯皇帝只能上吊,而那些每日喊着要兴复大明的东林党早已跪到清军脚下投降去了。所谓的清流,也只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明朝从根源上就是不完善的,后人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曾经支起改革大旗的张居正,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他死后,他的家里搜出的金银珠宝都不是他这个级别所能拥有的财富。

东林党一手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一群侃侃而谈的文官,真正对家国有用的实质性改革一样都没有做到,满脑子只剩下怎么除掉政敌。

清朝建立之后,东林党再没出现过。清朝对于这群顽固不化的书生,当然是弃之不用。满洲人建立的政权,是轮不到前朝的官员来指手画脚的。

为何东林党在明朝时,嚣张跋扈左右朝政,在清朝却变得顺从与屈服 - 天天要闻

这些江南富绅习惯了自己掌控游戏规则。他们试图和清朝抗衡,想和清朝谈条件。但他们忘了,满洲人不是明朝那些无能的主君。

清朝人对汉人向来没什么好感。能吸引清政府的,除了江南富绅的财力,还有什么呢?清朝对这些势力进行了大清扫。

江南富商乡绅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人大多都被清军杀害。那些投降清朝的官员当时是得不到重用的,不仅不会重用你,还时不时地嘲笑你,敲打你。

东林党误国,是毋庸置疑的。一切不以百姓利益为先的政策都是慢性毒药。明朝的灭亡就是党争带来的蝴蝶效应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 天天要闻

清宫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争论之谜!

皇太极驾崩后的1644年,大清帝国迎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各拥重兵,八旗中半数的支持使得二人势均力敌。然而历史的天平最终却倾向了年仅六岁的福临。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 天天要闻

战争上无力,道德上无敌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龙颜大悦 耶律德光)辽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来信之后,他的心情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开心坏了。自己的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打遍草原大漠无敌手,可只要南下,总是吃亏,很大一部分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 天天要闻

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日入3万/河南昨日最高气温43.2℃/日本教材污蔑卢沟桥事变中方先开枪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近日发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学苑、航港南苑、经开苑、文华苑、永盛苑、广惠苑6个院区,3543套房源。详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心)▼⊙卢洛高速卢氏段即将通车!节省约1小时车程卢洛高速(卢氏...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 天天要闻

原创首发七言诗•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三)

文/孙野借刀杀人小周郎,假请诸葛去劫粮。强中更有强中手,毒辣奸计变黄粱。注:黄粱——这里是引申义,即黄粱梦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维孔明,说他足智多谋,请他去带兵偷袭曹操粮草。曹操向来是偷袭别人粮草的主,肯定戒备森严,这不是让诸葛亮白白送死吗!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 天天要闻

盛七小姐打官司(欧阳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爱颐,是清末首富盛宣怀的第七个女儿。盛宣怀官做得大,以帮助李鸿章办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时已经官居邮传部尚书,生意做得更大。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