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2022年07月15日04:13:32 历史 1620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一组题为《农家耕田图册》记录了中国古代浸种、耕地、插秧、施肥、收获、入仓等一套“全流程”。春夏秋冬四季农耕年华的全过程

 第一张图中,(是古人最早沿用雪水浸种的原始方法,这项技术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汜胜之书》中就有记载;浸种前需要进行晒种,浸种后要放置到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催芽),着黄衣的男子欲用篾制的容器装好稻种,放到流动的水池或沟渠,种子充分吸足水。“这过程就是浸种。浸种时长约为三个昼夜,等种子发芽齐整,(原理是种子吸水后,种子酶的活性开始上升,在酶活性作用下胚乳淀粉逐步溶解成糖,释放出供胚根、胚芽和胚轴所需要的养分。在缺氧条件下还可以杀死虫卵和病毒)”。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汉代时古人就重视施肥,管施肥叫做“淤荫”宋元时期开始加强合理施肥,施肥就如同用药。

明清时期施肥非常精细,清代·杨屾在《知本提纲》中提出施肥三原则—时宜、土宜、物宜。”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古代的灌溉工具:宋元以来,南方常用的灌溉工具有翻车、筒车、水转翻车、牛转翻车、筒轮、高转筒车、水转高车、戽斗、拨车、桔槔(吊杆)等。

画中展示了两种类型的灌溉工具。一种始于汉代,由三国时期机械发明家马钧完善,多人踩踏的工具就是龙骨翻车。另一种用杠杆原理浇田的工具叫桔槔,俗称“吊杆”〔把一根木杆横挂在水边架子(木柱或树干)上,一头悬挂巨石等重物,一头用绳子悬挂水桶,使两端上下平衡运动以汲水。“桔槔”书名“颉皋”早见于《墨子》〕。

庄子》中曾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推广这一工具的故事。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前龙纹封面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一犁耕松土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之二犁地深粉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三犁地浅平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四均匀磨平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五水法浸种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六撒播施肥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七观苗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八灌溉幼苗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九分苗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插秧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一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二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三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四灌溉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五收割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六堆放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七暴晒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八粘打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十九扬麸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二十归仓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二一窜皮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二二交公粮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农家耕田图册’之二三祈福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后龙纹封面

《耕织图》是古代官府劝民勤农的重要方式,用图像系统表现农桑过程,出现在五代,在宋·仁宗赵祯曾将农业生产图像绘在延春阁上,南宋·高宗皇帝赵构幼时于延春阁摹批此图册。“清代帝王也都重农尚农,兼通书画的形式发展推农,宣传农务。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康熙28年(1689),康熙南巡时有南方士子呈进楼璹的《耕织图诗》,深得康熙喜爱。康熙35年(1696),康熙命画家焦秉贞据此重新绘制《耕织图》。当时为雍亲王胤禛也曾命人以《御制耕织图》为蓝本,绘制《耕织46图》。”胤禛对这组图非常重视,不仅在每幅图上亲题五言诗一首,更是亲自出任“农民”,图中的男女农耕形象就是他自己和福晋们的操作。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这一题为《农家耕田图》册画”是以康熙、雍正《耕织图》中的“耕图”为蓝本绘制,主题构图均相同。可以了解中国耕种情况,”


清末·《农家耕田图册》23幅,再现历史的农业农耕 - 天天要闻

网络图文·整理不易·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