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景宗的王妃—宣懿王后鱼氏

2022年07月14日09:19:02 历史 1972

大家好,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朝鲜景宗,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正是景宗的王妃,宣懿王后鱼氏,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

朝鲜景宗的王妃—宣懿王后鱼氏 - 天天要闻

鱼氏出身名门,她的伯父鱼有凤是朝鲜王朝英祖时期的巨儒,而她的父亲鱼有龟后来也官至咸原府院君。说起鱼氏母亲的家世,那更是了不得,她的母亲出身全州李氏,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全州李氏。全州李氏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著名世族,也是李氏朝鲜王族的一个分支,鱼氏的母亲是朝鲜中宗的第六世孙。所以鱼氏从小便是在全家人的宠爱下长大的,衣食无忧。鱼氏渐渐地长大成人,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奉命与王世子李昀成婚。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鱼氏并不是李昀的第一任妻子,李昀的第一任王妃姓沈,是朝臣沈浩之女,但后来却因病逝世了。在沈氏去世的同年,鱼氏便嫁给了世子李昀。成婚之后,鱼氏便获封王世子嫔。在鱼氏嫁给李昀的第三年,朝鲜肃宗便因病逝世了。王世子李昀登基,即朝鲜景宗,鱼氏也顺势当上了王妃。

朝鲜景宗的王妃—宣懿王后鱼氏 - 天天要闻

因为朝鲜景宗体质孱弱,所以他一直没有孩子。据说宣懿王后曾经想从宗室旁支中挑选一个年幼且品行端正的孩子过继给自己,但是不知为什么这件事一直没有办成。由于朝鲜景宗在年少之时受到过沉重打击(朝鲜景宗自幼便在朋党之争的漩涡中长大,他好不容易长到了成年,他的生母张禧嫔还因使用巫蛊之术被肃宗所杀),所以他不仅体质孱弱,而且行为举止异于常人。根据景宗朝的实录与记载来看,景宗根本不能独自处理政务,就连参加大臣议事,基本上也只能回答“唯”,“允”或“依”。所以在景宗元年,大臣们便纷纷上疏请求景宗立储。在群臣上疏的当晚,老论派的大臣们便决定当面向景宗和仁元王后请求立储,而老论派属意的人选正是朝鲜景宗的弟弟,延礽君李昑,也就是以后的朝鲜英祖。然而大臣们在殿外等了一个通宵也没有任何消息,直到第二天黎明时分,殿外的大臣派人去催,景宗才同意见面,并向这些大臣出示了立延礽君李昑为世子的旨意。

朝鲜景宗的王妃—宣懿王后鱼氏 - 天天要闻

据说这件事之所以拖了一个晚上,是因为宣懿王后从中作梗。宣懿王后不希望立延礽君李昑为世子,便将写好的懿旨藏了起来,不让景宗宣读旨意。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当天晚上,宣懿王后在看见懿旨之后十分生气,将其撕毁,但是景宗对此不闻不问,反而去睡觉。直到第二天此事惊动了仁元王后(虽然仁元王后出身少论派,但是她却支持老论派的观点,即同意立延礽君李昑为王世子),由仁元王后亲自出面,此事才得以妥善处理。其实宣懿王后的家族也属于老论派,但是老论派却从来不与鱼家共事,再加上这次立储之事在事先也没有与鱼有龟商量,因此鱼有龟对此十分不满。在立延礽君李昑为世子的次年,老论派与少论派之间的冲突突然激化,最后竟化做了牢狱之灾。在这次政变中,大批老论派被害入狱。但是鱼家却袖手旁观,甚至被人怀疑与少论派勾结,不过鱼家并不是事事无为,这次政变中鱼家在暗中保护了延礽君李昑。

朝鲜景宗的王妃—宣懿王后鱼氏 - 天天要闻

在景宗四年,朝鲜景宗因病逝世,世子延礽君李昑登基,即朝鲜英祖。朝鲜英祖登基之后,尊鱼氏为敬纯王大妃。据说敬纯王大妃十分思念景宗,在景宗去世后,她再也不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而且每逢朝鲜景宗去世的八月,敬纯王大妃从初一就开始不食常用的膳食。在朝鲜英祖六年,大妃突然染了重疾,并且已经到了说胡话的地步,在第二天敬纯王大妃便去世了,年仅二十六岁,与朝鲜景宗合葬于懿陵。

由于我没有找到宣懿王后鱼氏的剧照,所以文中使用的配图是韩国古装电视剧《恋慕》中的世子嫔的剧照。在剧中,这个世子嫔自小被父兄照顾的很好,是一个笨蛋美人。

创作不易,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就请大家点点赞,点点关注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小楼静静矗立,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芳华依旧。回望一百多年前,旧中国风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殚精竭虑,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拼版图片:左图为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右图为中共一大会址原址房间内部(中共一大纪念...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 天天要闻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庆市开州区人,享年71岁。幼时读私塾,13岁时父亲因琐事纠纷被当地恶霸打死后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开始给人家放牛。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 天天要闻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答案,说的是为什么多尔衮被后人捧得那么高?这答案给我看乐了!说多尔衮有一项功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他以开国皇帝之实力,挫骨扬灰的悲惨结果,告诉了后世:带着孩子的盘不能接,别人的儿子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施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旧文《施平:一只理想主义的“土拨鼠”》(原载于2015年4月11日《文汇报》),以飨读者。百岁施平,摄于2010年9月。“我是一只土拨鼠。”施平在自传里这样写...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 天天要闻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一张老照片,珍贵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拍摄于1947年,拍摄地点在陕北小河村,这是毛主席与机要科人员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合影和罕见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此时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样蹲在地上,也没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并不影响他的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 天天要闻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哥走的是怀念,还有伤感兵驻庆远期间爆发的“万里回朝”事件,对石达开的打击是致命的,除了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此事带来的感情伤害。石达开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那些曾经无限拥戴自己的兄弟们,为什么都会选择离我而去,难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