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秀:是“民国第一女杀手”,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女律师

2019年12月24日15:30:08 历史 1025

杀手和博士、律师,这听起来似乎是风马牛不及的职业,很少有人将这些联系到一起,更何况是一个女性。

然而我们此次要说的这位,不仅号称当时“民国第一女杀手”,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民国政府时期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和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如此多的第一集中在一位女性身上,她就是郑毓秀。

郑毓秀:是“民国第一女杀手”,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女律师 - 天天要闻

从小叛逆,大家闺秀化身“刺客”

1891年,郑毓秀出生在广东广州府新安县西乡乡屋下村一个封建官吏家庭,他的父亲是郑文治,清末户部的一名官吏。郑毓秀从小聪明伶俐,她的母亲常常教她诵读经文。然而,从小叛逆的她对“三从四德”那些规训就非常不屑,当时女人都要裹脚,可年仅五六岁的郑毓秀死活不肯,父母也拿他没办法,只好作罢。

不仅如此,当郑毓秀十三岁的时候,得知了祖母曾在她幼时为她和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定了婚约,这让她很不高兴,竟然亲笔写信给南方,自行解除这个婚约,可也为此惹出了麻烦,郑毓秀只好离家出走。

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郑毓秀在天津一所教会学校“崇实女塾”接受了西式的教育,两年后,她随姐姐东渡日本,在那里,她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熏陶,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制,才能救中国。在廖仲恺的介绍下,她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回国从事革命活动。

为了推翻清政府,革命党组织了多次暗杀,郑毓秀参与其中,她的首次暗杀活动是由汪精卫组织的,目标是刺杀清政府的高官,而郑毓秀凭借着机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郑毓秀:是“民国第一女杀手”,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女律师 - 天天要闻

被逼留学,成就了中国第一位女博士

清末民初的中国此时正值多事之秋,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为挽回时局,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为了消除革命的真正阻碍,郑毓秀参与到了刺杀袁世凯的行动中,并差一点成功,只是后来传来最新的消息,南北议和的真正阻力来自良弼,而不是袁世凯,刺杀的目标也转成了良弼,郑毓秀等人接到任务后,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最终刺杀良弼成功。

然而,郑毓秀的身份最后还是暴露了,1914年,有消息称袁世凯计划暗杀郑毓秀,在紧急关头,为了保护她,同盟会安排郑毓秀到法国留学,这为她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郑毓秀也认识到,救国救民,仅靠热情还不够,必须具备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在法国期间,她取名苏梅,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学专业。

1917年,经过3年的苦读,郑毓秀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并开始继续攻读博士。1919年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郑毓秀因为精通英、法语言,成为了中国代表团中的一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

当时西方列强操纵下,相关的条约对中国不利,国内局势紧张,政府将签字与否的责任推给了代表团团长陆征祥,陆征祥左右为难,正准备按照政府示意在和约上签字的时候,作为代表来和陆征祥谈判的郑毓秀急中生智,从园中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袖口,顶住陆征祥说,你要是签字,我这支枪不会放过你。陆征祥不敢去凡尔赛宫签字,最终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

1924年,郑毓秀获得了巴黎大学法学博士的学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士。

郑毓秀:是“民国第一女杀手”,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女律师 - 天天要闻

退出政治舞台,惨淡收场

1926年,郑毓秀回国后和同学魏道明博士结为了夫妇,并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了一个律师事务所,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女律师。因为其才能卓越,并且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郑毓秀此后在国民政府里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1927年,郑毓秀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发行院院长。

1928年,郑毓秀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出任国民党立法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并在抗战期间任教育部次长。

然而,当时的政治时局波谲云诡,郑毓秀夫妇最终脱离了政治舞台。为了安身立命,他们前往巴西从事商业活动,但经营不善,最终复返美国,一直过着旅居生活。此时的他们,犹如被遗弃的浮萍,不能回大陆,也回不去台湾。

1954年,郑毓秀左臂发现癌变,被迫切除,这对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这对郑毓秀来说度日如年。1959年12月,郑毓秀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8岁。

作为一名女性,郑毓秀倡导女权运动,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出色的革命家。她的传奇一生,令人钦佩。她不认命、不屈就、不盲从的独有品格哪怕在今天,也值得女性同胞们借鉴和思考。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