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覆灭后,突厥为何秘密扶持“后隋”政权?

2025年06月03日18:04:04 历史 1384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宫变中殒命,隋朝轰然崩塌。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片废墟中,竟悄然生长出一个名为“后隋”的政权。它偏居突厥庇护之下,延续了隋朝的血脉与国号,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令人唏嘘的“续章”。这段故事,不仅关乎一个王朝的余晖,更折射出权力博弈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隋朝的灭亡,常被视作“二世而亡”的典型。但翻开史书,隋朝宗室的命运远比想象中曲折。李渊攻入长安后,并未将杨氏赶尽杀绝,而是先后拥立杨侑杨浩等傀儡皇帝,借隋室之名巩固自身合法性。然而,真正的“后隋”却诞生于千里之外的突厥草原。

隋朝覆灭后,突厥为何秘密扶持“后隋”政权? - 天天要闻

窦建德起义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关键人物——杨政道。他是隋炀帝之孙、齐王杨暕的遗孤,血脉纯正的隋室后裔。窦建德将这对孤儿寡母送至突厥,突厥处罗可汗竟以“报恩”为由,划出一片土地供其建国。原来,处罗可汗之父启民可汗曾受隋文帝庇护夺回汗位,这份恩情最终化作对杨政道的庇护。突厥人不仅提供军事保护,更允许“后隋”沿用隋朝制度,俨然一个缩微版的流亡政权。

这一举动背后,藏着突厥的深谋远虑。隋末乱局中,突厥早已成为左右中原的重要势力。他们扶持“后隋”,既是对隋朝旧恩的偿还,更是对新兴唐朝的牵制。每当李渊要求遣返杨政道时,突厥总以“恐其遭害”为由拒绝,实则借此向唐朝施压,攫取更多利益。

隋朝覆灭后,突厥为何秘密扶持“后隋”政权? - 天天要闻

杨政道的存在,成了隋朝旧臣心中一根隐秘的刺。当李世民李靖奇袭定襄、终结突厥威胁时,杨政道与萧太后被迫归降长安。这场投降本应成为历史注脚,却意外掀起轩然大波——突厥降臣爆料:许多唐朝高官曾暗中与“后隋”通信!

朝堂瞬间沸腾。中书舍人杨文主张彻查,以绝后患。但李世民的反应令人意外:“既往之罪,何须问也!”他不仅未追究,反而以皇家礼仪迎接萧太后,封杨政道为员外散骑侍郎。这番举动,恰似楚庄王的“绝缨之宴”——当年楚庄王宽容调戏王妃的臣子,换得战场上的誓死效忠;而李世民的大度,则让隋朝旧臣卸下心防,为初建的唐朝凝聚人心。

隋朝覆灭后,突厥为何秘密扶持“后隋”政权? - 天天要闻

更深层的算计藏在李世民的帝王术中。彼时突厥虽败,但门阀势力盘根错节,若贸然清算“通敌”旧案,必将引发朝局震荡。与其纠缠过往,不如以怀柔之策将隋室遗脉纳入体系,既彰显新朝气度,又消解复辟隐患。正如他所说:“今天下已安,既往之罪,何须问也!”

回望这段历史,“后隋”的存在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乱世中权力游戏的真相。对突厥而言,它是制衡中原的棋子;对旧臣而言,它是情感寄托的符号;对李世民而言,它则是彰显胸襟的工具。当杨政道最终融入唐朝官僚体系时,“后隋”的幻影也彻底消散,只留下史书中的寥寥数笔。

但正是这昙花一现的政权,让我们窥见历史的另一重可能:王朝的更迭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断裂,而是利益、情感与权谋交织的绵延。那些被刻意遗忘的名字,那些被宽容掩盖的暗流,共同编织成华夏大地上最真实的政治图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