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2022年07月04日15:12:02 历史 1144

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一段历史,都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岁月!后人看到这些照片时,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宝贵体验!


如今,在珠海市档案馆,珍藏着一张珍贵的照片。它是1963年12月周总理视察万山要塞时与要塞干部的合影(见下图)。

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 天天要闻

照片中的周总理身穿中山装,微笑地站在众多身穿军服的部队干部中间,身旁则是身穿深色中山装的张治中。


这是历史留下的唯一一张周总理在珠海的照片,但却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


经过后人的多方查找,人们发现这张看似普通的照片弥足珍贵,它不仅记录了周总理视察珠海这一史实,更重要的是在它的背后还珍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它佐证了周总理在上世纪60年代,在广东边境进行秘密会晤的一段史实。

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 天天要闻

周总理

照片中,站在周总理身边穿着深色中山装的男子,就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政协常委等要职的张治中。


张治中,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政府官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进行过多次和谈,有“三到延安”之举和“和平将军”之美称。


1950年,经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在台湾有众多的旧部和好友的张治中被挑选从事对台工作。


此后,张治中多次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中共的对台主张。1952年,受周总理的委托,他以个人名义给蒋介石写信,劝其放弃“反共”立场。


1954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张治中作题为《告在台湾的人们》的广播,号召逃往台湾的故旧“弃暗投明”。


1956年,张治中接受《团结报》记者的采访,高度评价周总理的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方针,并表示期待第三次国共合作。


1958年10月,张治中撰写《台湾应主动抛弃美帝》的短文,号召在台故旧抛弃美帝,回到祖国的怀抱等等。


此外,张治中还多次在民革会议上强调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正确性,并利用各种时机,奔走呼吁。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加紧推行“两个中国”政策。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周总理与张治中、傅作义、李济深、邵力子、章士钊等民主人士,分头寻找线索和渠道,把中共和谈的诚意和信息传递给台湾高层。


受周总理的委托,张治中多次致信蒋介石、蒋经国陈诚等人,明确阐述中共对台的方针和具体政策。


陈诚拒绝美国的拉拢后,张治中又向蒋氏父子和陈诚致信,说明美国的侵略本质。


1962年,周总理邀请张治中、傅作义、屈武等在钓鱼台吃饭,席间谈到台湾问题时,周总理希望他们写信给台湾当局,告诉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后来,张治中给蒋经国、陈诚分别写了信,转达了周总理的意思。

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 天天要闻

周总理(右)与张治中

1963年12月,周总理携同陈毅、张治中等人,秘密视察珠江口。也就是在这次视察过程中,周总理来到万山要塞防区,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已故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生前有一篇回忆文章,讲述了1963年他为周总理进行的一次秘密护航行动。


据吴瑞林回忆,1963年底, 时任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的罗青长来到吴瑞林的房间,向他传达了周总理和两位首长要去视察珠江口的重要任务,并说明了此行的重要性及保密要求。


南海舰队立即对此事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为了给周总理视察珠江口保驾护航,舰队安排了一艘大型登陆舰先到内零丁洋等岛进行训练,一艘中型登陆舰到三灶岛进行训练。


另外,他们还安排了两艘扫雷舰、两艘猎潜艇和一艘巡逻艇,做好出海的一切准备工作。


吴瑞林还加宽了舰舱寝室的床铺,更换了卫生间的马桶,以便周总理等首长休息时使用。


到了第五天,周总理携同陈毅、张治中等人到达黄埔,并从黄埔出发,乘坐南海舰队846号舰,驶往珠江口。


天黑时,舰艇在零丁洋锚地抛锚。次日早餐后,周总理等人上岸到了万山要塞防区,直至晚上返回舰艇。


当时的万山要塞防区,下辖正团级守备区5个,建制团1个,担负着万山群岛的守备、国防施工和训练等任务。


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 天天要闻

要塞卫士

由于万山要塞防区属于陆军管辖,要塞的司令员、政委等领导同志全部到码头上迎接周总理等人,吴瑞林并未陪同周总理上岸视察。周总理携同张治中与万山要塞干部们的这张合影,清楚地展示了周总理上岸后的情景。


当晚回到舰艇后,周总理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参观了南海舰队执行任务的5艘舰艇,并登上舰艇指挥塔,观看了香港、澳门的夜景。


周总理还在舰上向吴瑞林传达了毛主席援越抗美的指示:要南海舰队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援越抗美高潮的任务;并就南海舰队全面备战和舰队搬家的问题,向吴瑞林做了详细的指示。


对于周总理视察万山要塞的这张照片,罗青长在为韩兢著的《隐形将军》一书的序文中也曾提及过,内容如下:

“韩兢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也向我提供过有关资料:周恩来总理、张治中副委员长(实为常委,次年才当选副委员长)1963年在珠江口秘密会见客人的行动是我安排的,但我没有留下当时的照片,他在珠海警备区找到一张‘周总理与万山要塞区直属队校官合影’的照片,充实了我的史料。”

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 天天要闻

要塞营房遗址

其实,就连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也不知道此次周恩来视察珠江口的目的。直到31年后的1995年春节,罗青长在与吴瑞林见面时才透露了周总理这次绝密之行的目的。


原来,当时周总理与张治中到广东省边境,与“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进行秘密会晤。


在这次秘密会晤的几天里,南海舰队承担了在附近海域里进行小分队军事演习的任务,以掩护会晤的顺利进行,同时确保周总理一行的安全。


这段回忆出自罗青长的文章《他曾为周总理护航——回忆吴瑞林同志二三事》。


其实,在该书出版的前一年,香港的报纸杂志已就周总理、张治中的这次秘密会晤进行过报道,并且做了诸多推理和猜测,甚至推断周总理会晤的人士为蒋经国、陈诚。


罗青长的文章发表后,证实了当时周总理与张治中的确在广东省边境,与“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进行过秘密会晤。但具体是谁,并未点明。


在文章中,罗青长还写到,检阅完南海舰队部分官兵后,“周总理、 张治中委员长(时任人大常委,次年才当选为人大副委员长)登上了海军的一艘护卫舰,开始了秘密航行”。

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 天天要闻

“红色间谍之父”罗青长

从广州到边境的预定会晤地点,共计一天多的行程,为了方便周总理休息,吴瑞林命令护卫舰低速行驶,使发动机噪音减小到最低程度。


这天晚上,风平浪静。第二天上午9点钟左右,周总理还没有醒来。童小鹏主任说:“可以叫总理起床了,总理已经多睡了一个小时啦。”


周总理醒来后,看了看手表,高兴地说:“我多年来都没有睡过这么多个小时啊。”


罗青长的文章还对这次会晤的成效做了阐述:“这次会晤沟通了当时的台湾当局(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与大陆,在都主张只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上,事实上达成了默契,使国共两党有了一定基础的共识。”


8年后的2005年,资深记者、著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李立所著的大型纪实文学《目击台海风云》一书出版,该书写到:

1963年底, 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期间绕道广东,会见去台湾的有关人士,希望他转告陈诚及台湾当局,美国正采取更多的行动,要把台湾变成一个独立政治单位,而国共两而国共两党可以在反对“两个中国”问题上形成统一战线……我们是从民族大义出发,是从祖国统一大业出发。今天祖国的四周边界问题已解决,唯独东南一隅尚未完满,这个统一大业应该共同来完成。”


至于此次会晤的对象,尽管猜测颇多,但一直未有权威人士予以证实。

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 天天要闻

要塞风光

2009年4月28日,凤凰卫视腾飞中国》播出了《蒋介石的两岸统一方案》 ,其中提到:“1963年底,在绝密的情况下,周恩来和张治中副委员长来到广东省边境,与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张稚群秘密会晤,从而沟通了台湾当局与大陆,双方在只有一个中国的问题上达成默契”从而将周总理此次秘密会晤的人士锁定在张稚群身上。


无独有偶,章含之在回忆中美建交过程时也提到:

据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回忆,周恩来此次会见的这位“能沟通国共两党关系的人”,是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张稚群。


但不知为何,目前关于张稚群的资料少之又少。


我们期待有更多新史料的出现,更加完整地还原这段历史。

一张照片揭秘一段历史:佐证了1963年周恩来进行的一次秘密会晤 - 天天要闻

周总理用餐


主要参考文献:

①罗青长:《他曾为周总理护航——回忆吴瑞林同志二三事》,载于《最可爱的人》,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出版。

②窦应泰:《周恩来密赴南海会见国民党要人》,载于《党史博览》,2004年第7期。

③李立:《日击台海风云》,华艺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④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张治中回忆录》、《张治中将军》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 天天要闻

原来它与荔枝是早有世仇啊

都在说长安的荔枝,我大吴越的杨梅表示不服。 当真不服。明朝的李东阳称杨梅“价比隋珠”,因为在京城想吃到它实在不易——荔枝运到京城,不过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