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朝代的古人一年能放多少假呢?提到假期,不少朋友可能以为休假制度是到了现代社会才出现的,其实不然。即使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中,也有假期这一说法。
我国早在汉代便有了完整的休假制度,每年到了夏至、冬至,朝廷都要给官员放几天假。此外,官员每上五天班就可以轮休一天,并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做休沐。也就是说,每隔五天朝廷就放假一次,准许官员回家洗澡沐浴,所以叫休沐。而到了唐朝时期,休假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每年的传统节日节令,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夏至等,国家都要给官员们放假。其中,春节和冬至会放整整七天假,所以唐朝时期的人们可以享受两个黄金周。另外唐朝时期每月的上中下旬也各有一天休息,称为旬休。和我们现在的周末休息日有些许的相似。不仅如此,唐朝官员们还享有田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等休假福利。林林总总得算下来,唐朝官员每年的休息时间至少在100天以上。
那是不是唐朝就是放假最多的朝代呢?其实不然。节假日天数能够与唐朝媲美的还有宋朝。在宋仁淑文昌杂录中,就对北宋中前期官员休假制度有着详细的介绍。其中介绍到北宋有一个朝廷机构,名字叫做祠部,就相当于现在的国家节假日办公室专门管放假的事儿。
北宋的法定节假日主要分为两大类。首先就是春节、寒食、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以及冬至、立春、清明这些节令节气。第二大类呢就是天庆节先天节等,这是官方设立的政治性的节日。像我们刚刚提到的,比如元宵、寒食节等传统节假日,各休息七天,合计是35天。夏至春节等几个节日,各休三天,合计21天。立春、七夕、秋分等节日各休一天,合计是21天。您可能会发现说,为什么夏至休三天而立,春只休一天呢?这是因为在北宋时期,夏至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气,而是具有节日意义的一个日子。所以夏至的休假时间就多了两天。除了咱们刚刚说的一大堆节日,宋朝和唐朝一样,官员们每个月还有三天的旬假,一年合计就是36天。再加上刚刚咱们算的各种节气节令的假日,宋朝时期的人们一年下来也有一百多天的休假时间。
而且宋朝还规定,如果父母住在3000里外,那么官员每三年可以有30天的探亲假。另外呢还有婚丧嫁娶之类的假期。所以宋朝时期人们的假期比现在还要多很多。刚才咱们说的都是那些朝廷官员们可以享受到的假期。那么寻常的市民百姓也有休假的权利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宋朝的手工业房城中,雇佣工人也是有休假的,包括各种节日和旬休,大概一年有60天左右。工匠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大约是十个小时。到了炎炎夏日,五月初1到8月初一,这三个月之内,每天工作量还会减半,只工作五个小时左右。
这也可以变相地成为一个小暑假。而到了元朝,法定节假日就锐减了许多,只有52天,像春节、寒食节等节日只有三天假,每个月只放一天假。皇帝的生辰官员们也只有两天的假期。后来到了明朝,这节假日就变得更少了,只有元宵、冬至、元旦这三个节日放假一共才18天,连每月的旬休也被取消了。明朝的假期如此之少,可能与朱元璋自小清贫苦寒有关。他认为,安逸会使人堕落,所以取消了大部分的假期。而清朝的休假制度与明朝相差无几,假期也是少得可怜。直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才开始在一些西式学堂开始使用星期日休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