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刘惠民,牵头创办多所中医医院和学校,人称“人民医生”

2022年07月03日15:11:06 历史 1982

刘惠民1900出生于山东,为人十分聪敏,舅父是当地非常有名的郎中,自幼耳濡目染,立志学医救人。为学十分勤奋,加上痴迷中医,因此,总是手不释卷,空余时间都用来读中医典籍。

1916年,他正式拜本村的名中医李步鳌为师,由于悟性极高、勤奋刻苦,深得李师垂爱,于是倾囊相授,医技日精。几年后即可独立行医。但是,他深感知识之不足,于是边行医积累经验,边刻苦深研中医历朝历代典籍。

著名中医刘惠民,牵头创办多所中医医院和学校,人称“人民医生” - 天天要闻

后来听说上海有位名医叫丁甘仁先生,于是特意到上海拜师,几年后再拜沈阳名医张锡纯为师,张先生对他非常赏识,将其安排到“奉天立达医院”工作。四年后,考入“上海中西医药专门学校”深造。毕业后,回到家乡继续行医,很快成为当地的名医。

1931年,他在沂水县办起了“沂水县乡村医药研究所”,广招学员,自编教材,亲自授课,培养中医专业人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立即参加八路军,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医务处主任。

著名中医刘惠民,牵头创办多所中医医院和学校,人称“人民医生” - 天天要闻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回到沂水县工作,在沂水县创办“山东大药房”(新华制药厂前身),为抗日根据地军民和群众医伤治病,后来担任山东卫生总局临沂卫生合作社社长、鲁中南新鲁制药厂经理等职,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他先后主导建立了济南市中医院和山东省中医医院,并创办了山东中医药大学

刘惠民不仅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治病救人的医术也非常高超,甚至达到了神奇的地步。由于名气很大,他多次给国家领导人治病,甚至最高首长第一次出访苏联时都是随行保健。

著名中医刘惠民,牵头创办多所中医医院和学校,人称“人民医生” - 天天要闻

刘老治病不拘一格,而是根据病情来开方下药,该用大方时就开大方,该用小方时就用小方,不受古方和时方的限制,甚至很多时候采用民间小方。他在学医的过程中,除了刻苦钻研祖国医学典籍外,还特别注意调查、收集和研究民间实用单方和中草药。例如沂水一带有用洋金花制成药烟来平喘的单方,他反复研究验证后,查明原理,扩大了适应症范围,并规定了一般用量,将这味民间常用的草药发扬光大,在治疗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著名中医刘惠民,牵头创办多所中医医院和学校,人称“人民医生” - 天天要闻

刘惠民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60年,精于中医内、外、妇、儿各科,特别是对治疗神经衰弱、乙型脑炎后遗症、风湿病等疑难病症有独特的办法。他医德高尚,谦虚和蔼,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真正的人民医生”。

刘惠民一生勤奋著述,留下大量的学术专著。主要有《伤科学读本》《中西药物学概要》《中西诊断学概要》《麻疹和肺炎的防治》和《刘惠民医案》等,是中医从业者或者中医爱好者非常好的实用书籍。

注: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 天天要闻

1942年敌军中将送给粟裕一包香烟,粟裕看后大怒:处决电报科长

1942年,新四军指挥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烟盒,脸色平静,接连下达了多道重要命令:全军保持无线电静默,派骑兵,火速追上高级干部,让他们紧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个新四军的指挥体系,可能就被日军给一锅端了。粟裕将军究竟在香烟盒上看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 天天要闻

泉州一地发现一座清代古桥!

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资区普查队发现两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桥——梅岭惠安桥和上仑石塔及水尾桥。它们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节点,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间传说。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 天天要闻

85年前大学毕业证书成“传家宝”,无偿捐赠入藏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7月3日,一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家国情怀的捐赠仪式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举行。捐赠人王晓思先生将其父亲——老战士、老党员、著名文艺工作者王云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贵抗战文物及史料,无偿捐赠给该馆永久收藏。把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变为社会记忆王云同志(1920-1980)是一位经历丰富、贡献卓著的老战士和文艺工作者。...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 天天要闻

香港培侨中学喜迎北京天安门国旗

7月4日,香港培侨中学在校内举行活动,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据了解,培侨中学在2025年7月1日组织60名师生代表团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升旗仪式,并获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编号2023-0205号)。图为迎国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7月4日,香...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 天天要闻

宝成铁路电气化50年:铁轨上的传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龙门阵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电气化迎来开通50周年。这条穿越秦巴山脉的钢铁巨龙,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几代人的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一个关于父女与宝成线的故事,也在这蜿蜒的铁轨上,清晰回响。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 天天要闻

讲述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 | 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梳理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9月3日晚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晚会根据中央安排,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