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说的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很多人喜欢听四川人吹龙门阵。 他们不理解也没关系。 他们想要的那种感觉。 尤其是广东人来四川,肯定会凑凑热闹,因为还有一种带着土味的粤语。
说这话的祖先是湖广填川时扎根巴蜀的客家人,包括江西老表、福建大佬、广东梅州、韶关老乡等。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史的湖广填川。
从历史上看,战争、自然灾害和流行病是人口急剧下降的三大根本因素。
有两种情况会导致人口大规模迁移。 一类是天灾人祸地区的人,逃亡到天灾人祸较少的地方,如五胡乱华时期北方人南迁或者向四川迁移等。
唐代安史之乱时的中原人。 搬迁或迁徙到四川等,都是天灾人祸造成的。
另一个是政府行为。 当世界稳定时,有些地方地广人稀,不得不开荒耕种,恢复生产。 统治者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或强迫或鼓励人们迁移。 湖广灌四川属于后一种情况。
再说说“湖广填川”。 明末清初,因战乱,人口锐减。 大家都知道“张献忠屠川”,
历史上的确如此。
当然,他所杀的人,并没有《明史》里那么可怕。 史书上说,他杀了六亿人,六亿人,四川人几乎全被屠杀。 有人说是笔误,应该是600万,小编看可能几十万差不多。
要知道张献忠手下的人只有十万人。 怎么可能杀了这么多人,而且都是平民。 他杀了那么多人,怎么补充兵力,肯定是被清朝故意抹黑了。
张献忠屠杀的人基本集中在成都和他活跃的几个城市里,四川也很大。 不可能说所有都杀害完的。
张献忠毕竟是农民起义,是对统治者的威胁。 清朝不黑张献忠,万一有人跟风怎么办。 反正,把他写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会让百姓胆战心惊,远离造反军,达到恐吓的效果。
以前四川地广人稀, 人口上来说是没有多少人的。 明末清初受战乱影响。 人们死了,然后该逃的逃跑了。 土地荒芜,人口严重不足。 因此,清朝将湖广人口迁往四川定居开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川”。
据晚清《成都通览》记载,“今成都人皆外省人”。
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 ,甘肃5%。
湖广填川始于康熙年间,一直持续到乾隆晚期,到乾隆晚期,四川人口增加到800万以上,基本恢复了宋朝的繁荣。
湖广填四川的开垦,是由朝廷进行的。 它促进了全国人口的合理分配,开垦了大片荒废的耕地,很好地恢复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