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2022年07月02日12:46:02 历史 1436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里,苏联的国家实力和影响力达到了鼎盛期,然而这种繁荣和鼎盛透支的是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攒下的家底。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带领下逐步进入死胡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体制也陷于僵硬,官僚主义甚是盛行。

在这虚假繁荣的盛世背后,其实是在自掘坟墓,何时下葬也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纵观勃列日涅夫的一生,此人堪称有大气运之人。

没有付出任何代价,没有什么钻营取巧,也没有遭受过任何打压迫害,就这样像喝水一样跻身苏联权力中心。

执政11年的赫鲁晓夫是勃列日涅夫的恩人。

正是“钳工”对勃列日涅夫的不抛弃、不放弃,一路提拔,让他的仕途一帆风顺。

按理说,面对恩重如山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不说肝脑涂地、以身相许的话,也得敬重有加。

勃列日涅夫说不。

他选择的报恩方式是——取而代之。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说起“钳工”赫鲁晓夫的第一反应就是:莽夫、没文化、素质低、愚昧无知、粗鲁蛮横。

“钳工”真的有这么不堪吗?

这么不堪能得到斯大林的重用?

这么不堪能干掉贝利亚、打压马林科夫成为红色帝国第三任掌门人?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赫鲁晓夫确实文化水平不高,性格也是易燃易爆炸,但他绝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愚昧无知的傻子。

相反他有敢作敢为的政治魄力、敏锐的政治嗅觉、狡猾的阴谋手腕。

甚至可以说他是个厚道人,是个宽容的统治者。

因为相对于前任大林子动不动就对政敌施展“肉体毁灭术”的处事作风,赫鲁晓夫对待政敌的手段就温柔多了。

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罢免官职和发配到偏远地区任职。

从来没有斩尽杀绝,斩草除根。

据赫鲁晓夫身边的人回忆,这个举止粗鲁的矮胖“钳工”,内心实则是一个难得的厚道人。

很遗憾,厚道人往往没有好下场。

特别是在权力场上。

政治无关善恶,关乎治乱。

赫鲁晓夫的厚道,换来的是小弟勃列日涅夫的取而代之。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赫鲁晓夫上台后,全面否定了斯大林,更是直接对斯大林建立的特权腐败制度说了“NO”。

他命令取消官僚特权,实行干部任期制和轮换制,这是苏联首次对腐败行为宣战。

从这点来看,赫鲁晓夫给苏联带来了久违的新鲜空气。

但空气太浑浊,水太深,强如赫鲁晓夫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因为没有控制好改革力度,赫鲁晓夫的行为彻底侵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他们如同一股暗流,在帝国的阴影里酝酿阴谋。

这伙人围在一起:“要不废了他吧。”

但有个问题摆在这伙人面前,废了赫鲁晓夫谁来当老大。

一番撕逼后也没争出个结果。

这时一个大聪明灵机一动说:咱们找个代言人呗,扶植他上台,我们当幕后大佬,想想就很酷。

于是,前半辈子都是一个听话的平庸干部、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想好好活着、不争也不抢的勃列日涅夫成为了苏联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要不怎么说又大气运傍身呢。

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土豆大镖客、玉米成瘾者、三农问题专家、核弹发烧友被迫退休,每月500卢布退休金。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58岁的勃列日涅夫意外登上了苏联权力之巅,成为这个红色帝国的第四任掌门人。

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无欲无求的“傀儡代言人”却意外爆发了高超的权斗技能。

我可以不争不抢,但我也不是傻子。

老子可是在斯大林那个年代活下来的人,之前确实不争不抢、无欲无求,可现在我是老大了,你们凭什么跟我抢。

利益集团的两位大佬,灰衣主教苏斯洛夫克格勃主席谢列平以为可以安心在幕后当“太上皇”时,直接被勃列日涅夫KO出局。

勃列日涅夫的聪明之处在于,KO了掣肘他权力的两位大佬,也不忘给利益集团发糖。

他宣布继承斯大林模式,废除赫鲁晓夫的改革,恢复斯大林时期的官员职务任命制和终身制。

满意了吧?

你们让我好好活着,我也让你们吃好喝好,大家相安无事,共享天下太平。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安抚完利益集团,勃列日涅夫也开始了一连串的经济改革,如1966年推出的“新经济体制”。

主要是减少指令性计划经济指标、改革管理体制、减轻农民税赋,提高采购价,免除农庄债务等等。

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辅之经济手段管理经济。

但这个新经济体制并没有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排斥学习西方,认为只有坚守斯大林模式才能维护他们的利益。

因此这个“新经济体制”改革被终止。

但就是这个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让苏联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国家综合实力达到巅峰。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不得不承认的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人民的幸福指数在苏联历史中是最高的。

1965年勃列日涅夫刚上台时,苏联人平均工资是96.5卢布,到了其执政后期涨到了170卢布。

70-80年代,全世界范围内:

只有苏联没有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

只有苏联有全民免费医疗。

只有苏联有全民免费教育,书本免费,吃住免费。

只有苏联有全民住房免费,自来水和供暖全部免费,苏联人一度不知道“水表”为何物。

只有苏联有平价疗养院,毕竟列太祖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勃列日涅夫用了10年时间,让苏联农村实现了电气化、煤气化和公路网络化,改变了苏联农村破败不堪的落后面貌。

勃列日涅夫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没有列宁的才能、没有斯大林的心黑手辣、没有赫鲁晓夫的率性而为,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

所以坚定不移地沿着斯大林模式走,不求无功但求无过。

他用了18年,把斯大林模式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造就出了一个“繁荣盛世”。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这番盛世,苏联人民的生活看似令人神往,但代价是相当大的,根本无法一直持续下去。

这种欧美都不具有的高福利,需要的是钱啊,大把大把的砸钱才能维持。

苏联的经济什么水平大家都知道,外面还要和美国冷战对抗,里面官员贪腐成风,人民还要有高福利。

勃列日涅夫靠的是什么?

是石油。

在当政的18年里,勃列日涅夫最喜欢的就是去勘察油田和天然气

以苏联的地大物博,这些油田和天然气是这个红色帝国正常运转的能量源泉——钞能力。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每年要用30%的黄金储备来购买粮食。

由于1977-1980连续三年的粮食减产,1980年购买粮食的黄金已经高达156吨。

为什么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繁荣是虚假的盛世? - 天天要闻

地下无数的石油,换来大把大把的美元和黄金、换来大量粮食和轻工业产品。

经济腾飞、举国“盛世”,足以掩盖斯大林模式的一切弊端。

在这虚假“盛世”的背后,是苏联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是斯大林模式的僵硬,是官僚主义盛行。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苏联失去了难得的复兴机会,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尾大不掉。

1982年11月10日,76岁的勃列日涅夫——斯大林喜爱的美男子、油田勘察专家、勋章自颁自戴吉尼斯纪录保持者、强吻爱好者、苏维埃文坛巨匠,在睡梦中死在别墅的卧室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 天天要闻

中国海警5年来海上缴获毒品超8吨、制毒物品超2吨

新京报讯 据中国海警消息,作为海上禁毒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海警局以“净海”“净边”“禁毒两打两控”等缉毒专项行动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为主攻方向,重拳打击惩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动。2019年6月至今,各级海警机构海上缴获毒品8.729吨(冰毒3.066吨、氯胺酮2.136吨、可卡因2.322吨、大麻0.778...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 天天要闻

董卓,曾经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 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无能

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和历史记载中往往被赋予了诸多负面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尤其是《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可以发现董卓早年的形象与性格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单一和极端。
痛打“落水狗”:揭穿买办文人胡锡进的花言巧语 - 天天要闻

痛打“落水狗”:揭穿买办文人胡锡进的花言巧语

6月22日,胡西晋在网上发文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与稀释体制下的资本家有着本质不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从根本上说也都是劳动者,普通人的利益与民营企业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双向的,而绝非对立的。然而胡西晋的这一言论值得引起警惕和深思。胡西晋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