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2022年06月30日23:32:26 历史 1101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到今年7月1日正好25周年。每每看到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总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邓小平

作为推动香港回归的主要人物,他无疑是居功至伟的。而香港回归无疑又在当代的中国树立起了和平统一的典范,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历史都是作出了重大贡献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然而谈到香港回归,总会想起昔日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思,还有会见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那场惊心动魄的交锋。

如今再让我们一窥伟人英姿,道一句:邓公千古!

香港近代历史是中国一部丧失主权的耻辱史。

自晚清政府以来,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国家积贫积弱、累遭列强欺凌。在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相继签下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至于香港落入英国之手。

1840年6月至1860年,清政府相继两次战败,先后于1842年8月于英国签下《南京条约》,丢了香港岛及鸭脷洲;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失去九龙半岛、T限街以南及昂船洲的管治权。后又于1898年与英国签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新界”土地全部租借给英国,并定下租期99年。自此,中国完全丧失了香港的主权。

此后多年,中国迷失在了寻求出路的道路上,又陷于战争的泥沼,直到红太阳在东方神起。就中国领土完整问题,也被提上了国家议程。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香港回归问题,中国表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而纵观中英就香港问题谈判的整个过程,可看出,正是由于邓小平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守,致使英方彻底丢掉了对香港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邓小平首次介入香港问题始于1974年5月25日。再次复出的邓小平在欢迎前英国首相希思的宴会上发表了讲话,其中提及了中英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香港问题。

邓小平表示:

“该问题应当在适当的时候予以解决!尽管中英两国国家制度不同,但我们完全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交朋友、发展关系嘛!”

此时虽还未提及“一国两制”的思想,但也已经出现了苗头。适时向英国前首相希思提及香港问题,其实也是提前敲响警钟。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果不其然,70年代末,英国政府。便让港督麦理浩前来北京“投石问路”,自此也拉开了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序幕。

邓小平很清楚,麦理浩前来不过是试探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底牌。邓小平会见了麦理浩,便提前堵住了他的嘴,他表示:“香港是中国的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

麦理浩脸色难看,随后邓小平又说到:“中国也会着重香港特殊地位,即使到时会做出某种政治解决,也不会伤害在港投资人的利益。”

也就是说此时,邓小平已经构思出了“一国两制”的思想。也就是不然香港继续沦为英国殖民地的情况下,又要保持香港的特殊地位,保证他的繁荣昌盛。

其实这种思想在中美建交时,邓小平就和平统一祖国的问题提到过。当时是与外宾谈及台湾问题,邓小平就表示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此时已经开始从最初的“武统”“一国一制”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转变。

1981年,我国便公开阐明了台湾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政策,其中就明确提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两制”的概念也算是正式形成。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对于香港回归问题,邓小平当时考虑的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恢复香港主权;第二,香港回归后,如何保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为此,邓小平亲自与香港人士进行交流,其实包括费彝民、王宽诚、金庸等人,并且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到香港实地考察。而正因为有这些努力,“一国两制”的思路更加明晰

1982年,英国前首相第四次访华,双方就考虑处理香港问题时候的问题达成了一致。不久后经研讨决定,正式公布了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并恢复行使主权;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保证香港经济和稳定,并给出了16字方针:“收回主权、保持繁荣、制度不变、港人治港。”

至此“一国两制”的政策已经基本完善。中英双方就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显然已经成熟,1982年,中国政府向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发出了访华邀请。

撒切尔夫人人称“铁娘子”,当时正好带着英国在马岛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的嚣张气焰于这年的9月来到了中国。

她认为以说服或是压制的方式,就可以让中国不回收香港;再者就是让香港独立,成为新加坡第二;最不济就是“以主权换治权”,名义上将主权还给中国,但要让英国继续管治香港。

然而这不过是撒切尔夫人在英国经过一番讨论后,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

9月22日下午,撒切尔夫人乘坐专机来到北京,马岛战争的胜利,在她他脸上依旧洋溢着自信。她坚信可以在香港问题上获得最大利益。

在两天的休整后,9月24日上午9点,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提前来到大会堂,先是来到了新疆厅,与邓颖超见了一面,后才来到富建厅。刚一走进大门,邓小平就笑容可掬地走了过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

撒切尔夫人说到:“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邓小平从容地回答到:“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

两人随后步入福建厅就坐,然后简单寒暄了一番。几分钟后,记者被请出场,会谈闭门进行。会场一度变得严肃起来

撒切尔夫人先发制人:

“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这是不可抹去的事实。既然条约依旧存在,那就要遵守。”

坚持三个条约仍有效地主张,以此妄图让邓小平作出退步。随后又“威胁”到:

“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

显然,撒切尔夫人在会议一开始就抛出了此前的准备好的牌,也就是“以主权换治权”。

面对撒切尔夫人抛出的“重磅炸弹”,邓小平回应到:

“我们对香港立场问题是明确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二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管理香港,保持香港的繁荣;三是,中英两国整蛊要妥善协商好如何保证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不出大的波动。”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随后对三个问题,表明了态度,给出了解决方法。

对于主权问题,邓小平言辞激烈: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必须收回香港,这个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如果1997年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如果不收回,中国政府就成了晚清政府。那人民就没有理由在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退出政治舞台。”

最后他表示:“不迟于一两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也就说中国会在1983年之前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对于第二点,邓小平表示并不担心。他指出:

“保持香港的繁荣,可以和英国进行合作,但不是说保持香港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下才能实现。根本问题是香港回归后,中国需要在香港实行适合香港的政策。”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对此,邓小平补充道:“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包括部分法律都可保留。但有些需要改革的还的改革,只保留适合香港的制度。”

对于第三点,邓小平更是毫不掩饰:

“我担心的是今后15年的过渡期如何过渡好,担心在这期间人为制造混乱,这里面可能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要英国制造混乱是很也容易的。”

此话一出,当头给撒切尔夫人来了一棒子,敲了警钟。随后又强硬地表示:“如果这中间出现了混乱,届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做考虑。”

这实则已经是软硬兼施了。

随后邓小平将谈判问题转移到了中英双方的共同点上:“那就是在香港回归的前提下,保证这15年过渡期过渡好以及15年后香港继续保持繁荣。”

最终也就是引入了“一国两制”的政策来解决香港问题,撒切尔夫人当时对此表示接受。

在谈判最后,邓小平郑重表示:

“希望能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以两年为期,如果两年内无法谈拢,中方会单方面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如果在过渡期出现了大的动乱,那中方就会在另外的时间采取另外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等不到‘九七’来解决了,也不会是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了。”

字字句句,可谓是掷地有声。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此次访谈结束后,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一直在秘密磋商。但一直到1983年初,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这年1月,邓小平发出了“最后通牒”:

“如果中英谈判无法正常进行,中方将在不迟于1984年9月以前,单方面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并且再次声明;“如果在过渡期中出现大的波动,中方将不得考虑改变收回香港的方式和时间!”

“最后通牒”一经发出,两个月后,撒切尔夫人作出回应,表示只要政策得当,准备向议会建议,让整个香港的主权回归中国。

至此,中英谈判走上正轨。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访华,签订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标志着谈判达成了一致。

时任撒切尔夫人外交与国防政策顾问的鲍威尔后来回忆到:

“两人再次会面,气氛与第一次完全不同,两人兴致很高,领袖们的成功感,可以从他们互相祝贺中看得出来。”

协议后于1985年5月27日正式生效,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圆满结束,香港正式进入12年的过渡期。

对此邓小平明确指示到:“在过渡期内,要保证不出现大的波动、大的曲折,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要创造条件,使香港人顺利接管政府。”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为了巩固香港回归这一胜利成果,邓小平在此后主抓的一件事就是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而正是因为这部基本法的制定,为香港和平、安稳的回归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此后香港回归的各项准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997年7月1日那辉煌的一刻,也正在倒计时中。

鲍威尔后来回忆到:“我记得,在两位领导人第二次会面时,他们两人相约1997在香港相见,相约到香港出席交接庆典。”

然而这一约定,因为邓小平的缺席最终没能实现。邓小平也曾多次表示:“就我个人而言,我愿意活到1997年,亲眼看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他还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到1997年,因为那时香港回归,我还想去看看!”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南巡,他登上了国贸大厦,隔河眺望香港,或许她还在想:如果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邓小平南巡,登上国贸大厦,隔河眺望:我能活到1997年就好了 - 天天要闻

但可惜的是,最终他还是没能等到7月1日,于1997年2月19日逝世了。133天后,香港回归祖国。

邓小平曾说:“我所做的事,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愿望!”他将自己放的很低,把人民和中产党抬得那么高,仅仅就是因为他对这个党、人民、国家爱的深沉!

谨以此文,致敬邓公,邓公千古!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