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2022年06月29日09:26:33 历史 1897

现今讨论清朝皇帝,多数读者都会说:清朝无昏君!”

的确,清朝十二位皇帝没有出现一位传统认知上的昏君。

清朝十二位皇帝,有好大喜功的乾隆,有庸庸碌碌的道光,有沦为傀儡的光绪......

唯独没有出现昏君。

纵使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道光皇帝,你说他庸可以,你说他无能也可以,但你说他昏,这着实有些说不去。

就个人品行而言,道光在清朝乃至中国历代帝王中,绝非昏君,更非是贪暴、淫逸之君,相反其“俭德”为史学家所津津称道,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为节俭的皇帝之一,治理朝政长也称得上勤奋,若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标准来衡量道光,道光也大概不失为一位有德之君。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后来的光绪皇帝,虽然自登基的那刻就被慈禧太后彻底架空,沦落为傀儡皇帝。

但是,他从未放弃自强之心,每日都在想着如何中兴大清,而非沉湎于酒色之中,每日按时学习治国之道,批阅可有可无的奏折(重要奏折都交由慈禧批阅)。

亲政后,光绪立刻起用维新人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傀儡皇帝能做到光绪这样,几十年没有放弃过自强,几十年如一日履行着皇帝的责任,世所罕见。

很多人都会很疑惑,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昏君?

看看清朝皇帝每日的工作安排,其实就能知道清朝十二帝为什么没有出现昏君的原因。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寅时(3—5点)起床

清代皇帝的生活起居延续入关前满族的习惯,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最早3点,清朝皇帝就得从暖和的被窝中爬起来,在女仆和太监的服侍下梳洗打扮,根据之后要参加的活动,穿戴好礼服、朝服、常服、雨服或行服等不同的冠服,佩戴不同的服饰,如礼服用于祭祀,朝服用于朝会,然后绑好辫子。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清宫剧中,皇帝的身边会有许多年轻宫女在旁服侍着,事实上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清代皇帝绝大多数时候是不用年轻宫女的,而是用年纪在40-50岁左右的女仆,这些女仆多数具有以下特点:年纪偏大,家中无子女,丧偶。

清朝皇帝之所以不用年轻宫女,其目的就是杜绝皇帝被美色所迷惑,荒废朝政,所以这才用那些年老色衰的女仆。历史证明这个祖制的确很有效,清朝鲜有好色的皇帝。

除此,雍正之前,清朝皇帝多住在乾清宫。雍正之后,因为雍正长住养心殿的缘故,他之后的所有清朝皇帝都不约而同选择在养心殿常住,成为定制。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雍正为什么不愿住在乾清宫,而是选择住在养心殿呢?

一、雍正怕睹物思人,康熙在世时多数时候都常住于乾清宫,雍正住在这里怕于心不忍;

二、乾清宫停放过顺治、康熙二位皇帝的遗体,雍正是一个被汉文化影响很深的皇帝,住在停放过遗体的房间,心中不免有些芥蒂;

三、住在养心殿比住在乾清宫要方便太多。

养心殿位于内廷区南缘西侧,北与西六宫(皇帝妻妾居所,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和启祥宫)相连,南侧紧邻御膳房、库房,东面隔街是通往乾清宫的月华门,与外朝三大殿(太和、中和和保和殿)、慈宁宫(皇太后居所)紧密联通,来去方便。

雍正后,作为清朝的权力中心——军机处,它也设在养心殿南侧的内右门外,近在咫尺。

可以这么说,清帝住在养心殿,无论是生活,还是在理政,都要比住在乾清宫方便很多。

从乾清宫或养心殿醒来后,在女仆和太监服侍下,清帝穿戴齐整后,迎接他们的就是早膳。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卯正(6点)早膳

康熙之前,由于上早朝的时间最早是5点,所以康熙之前的皇帝早上是不吃早餐的,直接就去上早朝,肚子若是饿了,就喝一碗羹汤,暂时填下肚子。

康熙之后,由于上早朝时间改到7点到8点,所以之后皇帝便有时间可以吃早膳,再去上朝。

与我们现在一天吃早中晚三餐不同,清代皇帝每天是两顿正餐,上午6点早餐,下午2点晚餐,中午的时候如果肚子饿了,就叫人准备一些茶水和小点心。

除此,晚上睡觉前,如果肚子饿了,也可以吃些茶点。

同样,关于清帝吃饭的问题,现如今的清宫剧也有错误的地方,最明显的错误就是皇帝吃饭时,饭桌上总会出现妃嫔或是皇子皇女,事实上清朝皇帝吃饭从来都是一个人在桌子上吃。

清朝祖制,不管是早还是晚,清帝每餐连菜带主食一共48道,一半是看食,一半是自己吃。

看食,就是拿来看却不吃的,比如用来祭祀的“寄神肉”,就是每天杀两头猪,切一盘肉片,这道菜多数时候是只看不吃的,摆在那里只是为了让皇帝知道一餐一饭不忘祖先创业艰难。

皇帝吃的那一半,多数都是一些滋补的肉和季节性的时令菜,所有的菜与宫外用的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精致些,但味道可能还没有宫外好。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包括鱼,由于清朝皇帝是满族人,虽然入关后被汉化,但是在饮食上仍然保留着浓重的关外特色,喜欢吃野味,像鹿肉、狍子肉、野鸡野鸭这些。

家畜肉类以羊肉居多,牛肉次之,猪肉很少。家禽中以鸭肉最多,鹅肉次之,再次是鸡肉。

当然,在吃饭上,有一位清朝皇帝例外,那就是道光。

道光作为封建时代少见的节俭皇帝,他在位期间就没管什么祖宗成例,下令每顿饭不许超过四个菜,有时甚至只要一碗豆腐烧猪肝。

清朝皇帝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是在吃饭上的规矩也很多,因为是祖制的关系,他们也不太敢反抗,只能是老老实实听从。

每次吃饭,清朝皇帝的身边都会出现侍膳的太监,这些太监除了帮皇帝夹菜,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一旦皇帝对某个菜连夹两次,就要立刻将它撤掉,决不允许皇帝贪食。

清朝皇帝之所以立下这样组制,其一是害怕皇帝被人下毒,毕竟如果被人知道皇帝特别喜欢吃一道菜,那么别有用心之人只要往这道菜动手脚,皇帝就很危险;

其二是防止皇帝贪食,吃多了容易伤身体,皇帝的健康可是事关江山社稷。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因为清朝祖制对皇帝的正餐控制极其严格,所以常常出现年幼的皇帝吃不饱的情况。

溥仪他就在《我的前半生》说:饿得到太监屋里抢东西吃,抓起一个肘子就拼命往嘴里塞。

除此,清朝皇帝的菜谱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代代相传,基本没啥改变,无非是47种主食,47种热锅,59种热菜,26种汤,烹调方法也基本一致。

如此,如果皇帝吃腻了,就只能是自己单点。

都说“王天下者,食天下”,在很多人的脑海中,皇帝肯定是无所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世间有的他都能得到,其实也不尽然。

道光皇帝曾经想单点一道叫“面片汤”的菜肴,却愣是没吃上。

道光把想单点“面片汤”的想法告诉内务府,内务府回话,如果道光想吃面片汤,那就得先在御膳房添建专门的片汤灶,需银6万两,后再请专门做片汤的师傅等费用1万5千两,合银至少要花费近8万两。

道光作为最“抠门”的皇帝之一,一听居然要这么贵,就说不用这么费事,直接命太监去前门外饭馆花40文买一大碗就可以。谁料,太监没有买,反而是说那家卖面片汤的饭店关门了。

关不关门不知道,但是道光肯定是没有面片汤吃了,要想吃只能花重金在御膳房请师傅做,但对于道光来说,花这钱他实在是很心疼,所以道光注定吃不上面片汤。

道光对此那也是毫无脾气,只能是对天感叹:“朕向来不为口腹之欲滥费国帑,但朕贵为天子,而思食一汤不能得,可叹也。”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辰时(7点—9点)御门听政、进讲经书

现在清宫剧,一提到上早朝,就是皇帝坐在乾清宫的大殿上,然后与朝中重臣商讨国事。

然而,事实上影视剧中演绎得都是错误的,完全就是戏说,清朝皇帝上早朝可不是在乾清宫,而是另有去处。

清朝皇帝上早朝有一个专业名词——御门听政。

清朝“御门听政”最初的地点在太和门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

但是,因为太和门距离清朝初期几位皇帝居住的乾清宫较远,来往费时费力,实在是很不方便,所以康熙时改在干清门(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后面就是帝后寝宫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居住生活区域),始成定制。

因此御门听政,也被人称为“干清门听政”。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最初,御门听政开始的时间,初为卯时,即早上5点到7点。

对大臣们来说,从家里出来,或骑马,或坐轿,或走路,到午门外集合等候宣召,再步行至干清门,家里离紫禁城近的最快也要2个多小时,离得远的,3个多小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也就是说官员们要想准点到达干清门,最迟3点钟就得起床,不然绝对不可能赶得到干清门上早朝,封建时代,上早朝要是迟到,那可是重罪。

二三点起床,若是夏天还好,要是冬天那可就是很受罪了,大冷天的,还要二三点起床,对于年轻官员来说都是一种煎熬,更别说是老年官员。

如此,颇能体谅臣子的康熙,他不忍自己的臣子如此受累,便下了一道很是人性化的谕旨:

“朕御朝太早,各官于四五鼓趋赴朝会,殊为劳瘁,自后,每日御朝听政,春夏以辰初刻,秋冬以辰正刻。”

意思就是从今天开始,春夏两季上朝时间推迟一个小时,改为7点。秋冬两季上朝时间推出二个小时,改为8点。自此,御门听政的时间就被确定在7到8点。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当然,虽然时间被推迟,但是在干清门听政仍然是一件“苦差事”。在敞开的门洞里听政,夏天还好说,顶多就是热一些,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冬天可就十分不好过。

到了冬天,滴水成冰,皇帝坐在洞内被冷风吹得那是冷飕飕的,虽然御座后面会拉起一道布幔来抵挡住寒风,前面也会放上两个炭火盒,可该冷还是冷,炭火盒和布幔根本没啥用处。

当时,为避免皇帝批字的墨汁冻住,内务府还特意给皇帝制作了一方暖砚,砚台下面是一个景泰蓝的铁盒,注入开水给砚台加温,避免墨汁结冰,拉不开笔。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说完上朝的这些事,很多人肯定有这么一个疑问:

清朝皇帝上早朝,说的是满语,还是汉语?

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清朝皇帝是满族人,而清朝大臣绝大多数是满族和汉族人。

清朝早期,由于够资格上朝的朝廷官员多数是满族人,所以在早期,清朝皇帝上朝时说的是满语,少数有资格上朝的汉族官员也必须学会说满语。

顺治入关后,随着汉族官员逐渐在朝堂上占据大多数,加之清朝要想以少数统治多数就必须要主动融入汉文化中,所以汉语逐渐成为清朝皇帝上朝的专用语言。

至雍正朝,清朝上下在上朝的时候就多是说汉语,只有在私下召见时,皇帝才会对人下菜,需要说满语就说满语,需要说汉语就说汉语,主要是根据官员的身份和所奏的内容来决定。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因为统治的需要,自顺治入关后,清朝的每一位皇帝都需要同时掌握满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清朝的每一位皇子从小就接受满汉两种教育,既有满族师傅,也有汉族师傅。

满族师傅主要教满语和武功骑射,汉族师傅则是教汉语和文化课。

这里额外提下,清朝的皇子教育是中国封建时代最严格的,清朝皇子的教育制度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入学年龄早,皇子虚岁六岁便要入尚书房(上书房)读书;

二、上课时间早,皇子每日寅时(3—5点)便要准时出现在书房,开始早读;

三、学习内容多,除儒家典籍外,还要学习汉语、蒙古语、满语及骑射、琴棋书画等;

四、严格要求,清朝皇帝会随时突击检查皇子学习情况,一旦不合格,或斥责,或责罚。

正如清人赵翼所说:“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

清朝皇帝能不出昏君,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

严格的教育,虽不能完全保证每代清朝皇帝的能力都很强,但基本还是可以确保皇帝能力的下限,即至少不昏,能正常处理朝政,当一个守成之君。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御门听政结束后,接下来迎接清朝皇帝的就是学习。

清朝的皇帝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学习最刻苦的皇帝。

没有当皇帝前,身为皇子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学习,当了皇帝还是不能松懈,要继续学习,此谓之“经筵日讲”。

自康熙后,清帝每日都要选内臣御前进讲汉儒经学典籍,隔数月,就要举行大典交流进讲。

连当了皇帝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学习,也难怪清朝的皇帝没有出现胡作非为不理政事的昏君。

巳时(9—11点)太皇太后、皇太后处问安

去长辈处问安,这是清朝皇帝每天必做的功课,有时一天还要去问两次安。

若是说能力,清朝皇帝可能有很多比不上其他王朝的皇帝,但若是说孝顺,历朝历代没有几位皇帝能与清朝皇帝相比。

比如康熙皇帝,每次陪同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外出,无论是乘车乘轿,还是晴天雨天,只要遇到山路崎岖或是道路泥泞,康熙必定下来亲自扶着孝庄车桥的车辕或是轿杆而行。

同时,康熙对自己的嫡母孝惠皇太后也是关怀备至,大到个人生活,小到抬轿子的人选,康熙都是亲力亲为。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再比如乾隆,乾隆对自己的母亲崇庆皇太后那是有言必遵,有一次崇庆偶然对身边的人提及顺天府东有一座废寺应当重修。乾隆得知此事后,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太后身边的太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

除此,乾隆四次南巡,四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二次诣盛京,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让崇庆皇太后同行,那是形影不离,时时刻刻在旁尽孝。每年遇崇庆太后生日,乾隆也必定亲率王公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未正(14点)晚膳

晚膳与早膳大致相当,没有什么大区别,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餐桌上的食物与早膳不一样。

值得一说的是,清朝皇帝也有吃年夜饭的传统,也就是在除夕这天会有一顿不一样的晚膳。因为要准备年夜饭的关系,除夕这顿晚膳会推迟到正申时(16点)正式开吃。

清朝的年夜饭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皇帝一人一桌,桌子与皇帝宝座之间摆着一张长条几,桌子上摆着皇帝御用的菜点,皇帝用膳时由侍膳太监把菜点取到长条几上,供皇帝用膳。

清朝年夜饭上的食物大多都是满族传统食物,所用食材也多是清朝祖地东北所产,比如关东鹅、野猪肉、鹿尾、鹿肉、野鸡等。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除了皇帝这一桌,还会有太后、妃嫔、皇子皇女陪着皇帝吃年夜饭。

与皇帝那桌63道冷热菜相比,这些人的桌上要少很多,比如乾隆朝只有24道冷热菜,其他时候虽有加减,但相差无几,也就是二十几道。

宴席开始后,侍膳太监会先用对盒给皇帝盛上汤和饭,皇帝的对盒有两对,左边一对装着燕窝红白鸭子腰汤、粳米干饭,右边一对装着燕窝鸭腰汤、鸭子豆腐汤

接着,侍膳太监会按等级给妃嫔们送汤和饭,妃嫔们所用对盒为一对,装着粳米饭和羊肉卧蛋粉汤。宴席过后,还有酒宴,就是边看表演边喝酒。清朝皇帝酒膳一桌分5路共40道菜,妃嫔们的酒膳每桌降为15道菜。

酒宴过后会再进果茶,之后年夜饭结束。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申时(15—17点)理政、读书、娱乐

吃完晚膳后,接下来的时间就任由皇帝自己安排,可以批阅奏折,可以读书,也可以娱乐。

因爱好不同,所以清朝皇帝在这个点干的事情也不一样。

比如康熙,他就喜欢在这个点读书:“朕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披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康熙曾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只知道我学识丰厚,但不知我在背后下了多大的功夫,下朝以后,我把全部空余的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学习。

比如雍正,他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勤政皇帝,与被誉为工作狂的明太祖朱元璋不相上下。下朝后,除了请安、用膳,雍正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办公、批阅奏折。

雍正时期,雍正为了加强皇权,将康熙朝允许上密折的人数从130余人扩大到1000多人,如此他每天要批阅的奏章少则二十三件,多者五六十件,对于这些密折,雍正从来不假手于人,都是亲力亲为,亲自批阅。

更让人颇有些敬佩的是,雍正批阅密折不是随便看看,随便批示几个字,他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批语有时候甚至比密折本身的文字还多,有时候多达几百上千个字。

清朝皇帝的一天怎么过的?3点起床,7点上朝,9点请安,14点晚膳 - 天天要闻

再比如乾隆,在康熙、雍正打下的盛世基础后,国库充盈的乾隆在闲暇时更注重于娱乐,写字、画画、做佛事、看戏、钓鱼、打猎、养狗,生活惬意无比,比康熙、雍正舒服多了。

戌初(20点)睡觉

清朝皇帝喜欢早睡早起,所以到20点差不多就是睡觉的时间,当然像雍正这样的工作狂,他是时常通宵批阅奏折的,但清朝多数皇帝都在这时就寝。

依惯例,清帝用完晚膳后,敬事房太监就会送来摆放着许多妃嫔名字的托盘,让皇帝选择。

如果皇帝有兴趣,就可以选一个妃子在就寝前与自己共赴巫山,如果没有,那就是直接拒绝翻牌,之后就直接在20点左右于养心殿睡下。

皇帝选了妃子后,20点左右,敬事房太监就会把妃子送到皇帝寝宫侍寝。

以上就是清朝皇帝的一天,由此可见,清朝没有昏君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一个对皇子教育那么重视,又十分讲孝道的王朝,培养出来的皇帝再怎样也差不到哪里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庆余年2》被范闲扇飞的那只小虫,才是他必须冒死进宫的原因! - 天天要闻

《庆余年2》被范闲扇飞的那只小虫,才是他必须冒死进宫的原因!

范闲的死讯传到京城时,庆帝气得直跺脚,传召陈萍萍赶紧进宫,其目的应该是责问他保护不力或者是查看事情是否有蹊跷;陈萍萍得到消息后,先是惊得滚下轮椅,后来在面圣时,还想随时触动轮椅上的机关,让有关人员给范闲陪葬;名义上的父亲范建更是不顾君臣礼数,嚷嚷着要皇帝把儿子还给他。
突发!他已阵亡 - 天天要闻

突发!他已阵亡

据俄新社当地时间5月18日援引乌克兰“社会”电视频道消息称,乌克兰武装部队第831战术航空兵旅航空大队第一副队长丹尼斯·瓦西柳克在“执行战斗任务”时死亡。据报道,这名军人是乌克兰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也是乌克兰“勇气勋章”的持有者。另据塔斯社报道,第831战术航空兵旅航空大队尚未具体说明瓦西柳克的死亡情况,仅...
《庆余年》原著:难怪林相不怀疑范闲杀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 - 天天要闻

《庆余年》原著:难怪林相不怀疑范闲杀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

《庆余年》原著:难怪林相不怀疑范闲杀了二公子,他不知道五竹范闲要娶林婉儿,林婉儿从小在宫中长大,被皇帝封为了郡主,虽然她的出身不光彩,但她深受宫中嫔妃喜欢,大家都知道她是长公主的女儿,即便只是宰相的私生女,她的身份也是高贵的,林婉儿和范闲,一个私生女,一个私生子,也算是“门当户对
明确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径超越“楚大鼎”! - 天天要闻

明确了,88.9厘米!武王墩出土大鼎口径超越“楚大鼎”!

安徽博物院的夏商周展厅,铸客大鼎异常醒目,它也叫楚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圆鼎。而此前,“武王墩”墓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5月18日,央视“穿过历史找到你”直播了这口铜鼎顺利出土进入实验室的过程,19日,经过一天的清理和保护工作,武王墩考古实验室...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的珍贵合影,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 天天要闻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的珍贵合影,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2006年,毛主席四个女儿,祝贺毛岸青83岁寿辰时的合影照,朋友们,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左边第一位是李讷,她是主席与江青的女儿,1940年生于延安,当时主席根据《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为女儿取名为“讷”,兄弟姐妹中,李讷是最幸福的一个,因为她是唯一一个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的主席儿女。
《庆余年2》:二皇子为何不愿娶叶灵儿? - 天天要闻

《庆余年2》:二皇子为何不愿娶叶灵儿?

大皇子回京,范闲出使归来,庆帝举行家宴让范闲也参加(范闲是庆帝和叶轻眉的私生子),席间范闲再次举报二皇子和长公主私通北齐,结果被庆帝以无证据驳回,二皇子不甘示弱提议让范若若嫁给靖王世子李弘成,庆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