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艾黎纪念馆感受大爱情怀 两万多件文物资料“讲述”六十载中国情

2022年06月28日23:46:25 历史 1656
山丹艾黎纪念馆感受大爱情怀 两万多件文物资料“讲述”六十载中国情 - 天天要闻山丹艾黎纪念馆感受大爱情怀 两万多件文物资料“讲述”六十载中国情 - 天天要闻

六月的山丹,山花烂漫,青松挺拔。6月28日,“您好!路易·艾黎”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山丹艾黎纪念馆,透过一件件文物感受艾黎精神,讲述艾黎故事。

山丹艾黎纪念馆感受大爱情怀 两万多件文物资料“讲述”六十载中国情 - 天天要闻山丹艾黎纪念馆感受大爱情怀 两万多件文物资料“讲述”六十载中国情 - 天天要闻

山丹艾黎纪念馆前身是1982年甘肃省政府拨款修建的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2014年山丹县委县政府决定新建艾黎纪念馆,2020年7月1日向社会开放。山丹艾黎纪念馆展览分为“艾黎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展和公共互区“艾黎情园”两大区域。一走进纪念馆,记者首先被一张百年前的退伍证吸引:在第一单元的展柜中,有一张略微发黄、有些许内容已丢失的英文文书,内容为艾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证明,签发日期为1919年3月13日,这张一百多年前的证明将时光带回艾黎的青春年代。

据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1916年末,中学尚未毕业的艾黎参军入伍,被编入新西兰远征军派往欧洲作战。在战场上,艾黎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中国的北方人,他“第一次对中国是怎样的国家略有所知”。几年后,艾黎前往中国,一待就是60个春秋。

山丹艾黎纪念馆感受大爱情怀 两万多件文物资料“讲述”六十载中国情 - 天天要闻山丹艾黎纪念馆感受大爱情怀 两万多件文物资料“讲述”六十载中国情 - 天天要闻

在培黎学校单元的展柜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劳动学习工具、物资捐助证明等。据了解,1944年底,培黎工艺学校从陕西凤县双石铺迁往山丹后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时国际社会给予了极大支持,联合国救济总署、公益服务会、工合国际等组织不仅给予学校资金、物资、机器设备、书籍和运输工具等方面的援助,还为学校派来了教师和技术人员,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山丹乃至河西走廊的现代工业、农业和医疗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山丹艾黎纪念馆感受大爱情怀 两万多件文物资料“讲述”六十载中国情 - 天天要闻

走访参观就是瞻仰一种精神。 “艾黎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展由上海岁月、工合运动、培黎学校、情系山丹等十二个部分组成。“艾黎情园”通过快乐少年、参加一战、初到上海等九组玻璃钢雕塑形象展示了艾黎的一生。据了解,艾黎纪念馆目前共征集到图片2万多张、文字资料1800余件、实物资料近1000件、影视资料近150小时。珍贵而丰富的馆藏为挖掘艾黎事迹,讲好艾黎故事,传承艾黎文化,弘扬艾黎精神提供了详实依据,山丹艾黎纪念馆已成为全省红色教育研学站点,是集瞻仰纪念、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全媒体记者 郭云莲)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刘明德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会折在一个太监手里 - 天天要闻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会折在一个太监手里

徐阶的时代过去了,高拱的时代到来,只是他想不到,他靠一个太监(陈洪)的帮助,重新回到内阁,却因为得罪另一个太监,被再次赶回老家,若给中间加个期限,则只有区区三年。虽然时间有点短暂,但并不影响高拱撸起袖子加油干,于是历时三年闻名于世的“隆庆新
“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为高原医学“粉身碎骨” - 天天要闻

“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为高原医学“粉身碎骨”

(健康时报记者 邱越 王艾冰)为了方便学生随时找他,吴天一院士把家安在离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步行仅10分钟的地方。在这个百余平米的屋子里,处处都是各种书籍和资料,“高原医学”的痕迹随处可见。在吴天一书房兼卧室的最显眼处,摆放着那枚代表党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 天天要闻

琉球有权独立!中国将领一句话让全日本集体破防:这是宣战

“琉球不该属于日本!”中国将领一句随口抛出的话,瞬间让日本上下炸开了锅。这话听着平淡,可威力不亚于扔了颗舆论炸弹。日本急了,网友怒了,连官员都坐不住了。琉球这块小岛,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将领的惊人发言一名中国退役将领在某次东亚安全会议上,淡淡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 天天要闻

刚宣布要加入我国,并升起五星红旗,却在3小时后消失的国家

“锡金国王下令升起五星红旗,宣布加入中国!”——1975年4月10日,这条消息短暂传出,震惊周边国家。然而,仅三小时后,印度军队开进锡金首都甘托克,这场“中国梦”瞬间破灭。锡金,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小国,为何会在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定?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闻

库页岛的老百姓,日子有点难,对中国人严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国人的钱,我们想要,可又怕他们把岛‘吞’了。”库页岛一位渔民的话,透着点无奈。曾经的中国东北宝地,如今成了俄罗斯的“后院”,岛上资源多得能闪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却紧巴巴。面对中国伸来的橄榄枝,他们既眼馋又犯怵。严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