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革命家们,他们的家庭生活大多是十分的朴素单调。由于常年的将经历投放到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上,所以对家庭的照顾往往是不够的。这时候作为他们革命伴侣的妻子,对家庭的付出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女性自古以来在婚姻中就是比较弱势的一方。所以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民间说法,如果一个妻子在家中是一个不错的贤内助,那么这个家庭就会显得格外的和谐。伟人在革命前就曾有过这样一个贤内助的妻子。
这个女人是伟人的首任妻子,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伟人的承认。不过她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贤良淑德,让伟人对她产生了敬佩之心,甚至在建国后主席还为她做了破例的事情。
一、叛逆的乡村少年
伟人出生在清朝末年时期,从小生活在湖南韶山的一个小山村里。他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民出身,但却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年幼的伟人就被送去了当地的私塾进行中国传统教育的启蒙。
伟人的父母不但重视子女的校园教育,对待家庭教育他们也是十分严苛的。尤其是伟人的父亲,对伟人一项是以严厉著称的。小时候的伟人在父亲严厉的管家下,十分的乖巧懂事。但随着他接受的教育增多,他自己也有了自己的思维想法。
伟人的父亲是一个受到传统礼教影响很深的人,他认为孩子在未成年之前都要听从家人的安排。特别是要对一家之主的父亲做到言听计从明,只要有一点的叛逆行为就是不孝顺的表现。但他的这一传统思想却引起了少年为人的强烈不满。
经过教育的为人认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所以父亲说的做的也不一定全对。所以每当他觉得父亲说言不对的时候,就会做出叛逆的表现。这种表现很显然是对父亲权威性的挑战,于是为人的父亲就经常的当着众人打骂和嘲讽他。
父亲的这一做法更加加深了伟人的叛逆心里。但伟人的父亲之所以对他如此严厉,也是为了让他能够早日长大好能够接替他成为家里顶梁柱的角色。毕竟知子莫若父,伟人在一些方面还是很像父亲的,因此伟人的父亲也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伟人虽然反感父亲的许多做法,但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比较顺从的。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皮肉之苦,另一方面他也是知道父亲的所作所为是受到他的教育程度以及人生经历而制约的。所以,父亲的行动并不能全部代表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
这一点在伟人的第一段婚姻故事里展现的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值青春期的伟人时长与父亲产生摩擦,父亲的传统观念认为入股为儿子说一门亲事,有一个女人管着自己的儿子他会变得更加的顾家和听话。于是,他为伟人选择了一门亲上加亲的婚事。
二、亲上加亲的婚姻
十四岁的伟人正值青春期,他叛逆的表现越发的频繁。为了能够让他更加安心的照顾家庭,不去弄一些歪门邪道。他的父亲在自己的亲戚中为他选择了一个知书达理、温厚贤良的女子作为妻子。这个女人就是伟人的远房亲戚罗氏家族的女儿罗一秀。
罗一秀与伟人是同乡人,她的祖母与伟人的祖父是兄妹关系,所以她与伟人实际上属于姑表亲。罗一秀从小生活在家境十分不错的家庭中,接受到了很好的传统礼教。她对父母安排的这门亲事并没有其它的想法,在她看来女人就要遵循三从四德礼数。
成为了伟人妻子之后她一方面对伟人照料有加,另一方面孝顺伟人的父母。家中里里外外的事情都被她料理的井井有条,就连比较敏感的妯娌关系也被她处理的非常好。因此,她受到了伟人全家人的喜爱。但唯独就没有得到过伟人的任何认可。
由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叛逆的伟人始终对这桩婚事不予承认。他甚至很明确的向罗一秀表示,他是不会与罗一秀一起生活的。他迟早会离开这个家,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善良的罗一秀听到这些话后并没有感到伤心,反而是更加细心的照料着自己的小丈夫。
罗一秀的隐忍与细心逐渐感化了伟人。其实,伟人心里也清楚他对罗一秀并没有任何的反感,他只不过是将对传统礼教的不满情绪发泄到这个老实本分的女人身上而已。罗一秀在这样的婚姻中走过了她人生中最后几年。婚后三年的罗一秀因为患上了细菌性疟疾而离开了人事。
三、最好的肯定
罗一秀的突然去世并没有让伟人有任何解脱的感觉。他反而开始审视这段短暂的婚姻,审视他与这个可怜女子的关系。他们二人都是传统礼教的受害者,他对待罗一秀的态度也是因为对传统礼教的不满。如果他们二人不是以这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也许他会善待这个女人。
后来伟人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也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认识了被他认可的第一位爱妻杨开慧,他终究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婚姻方式。再婚后的伟人也一直与罗一秀的家人保持着来往,毕竟那个善良的女人在他懵懂的少年时期带个了他许多关爱和温暖。
罗家人看到伟人有了新的幸福生活也十分的开心,当伟人于杨开慧有了孩子之后还时常带到罗家进行玩耍。伟人也尽力的帮助罗家人做一些利索能力及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两家人本来就有亲戚关系,另一方面也许是弥补一些对罗一秀的亏欠之情。
虽然作为伟人第一任妻子的罗一秀,从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过伟人的承认。但新中国成立之后,伟人对罗家人的这一做法还是表现出了他对罗一秀的肯定之情。建国后家乡人民都想到北京看望伟人,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只有罗家人破例得到了他的借鉴。
总结
旧社会时期我国的许多封建传统礼教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比如传统的婚配制度在今天看来就是极其愚昧的规则。那种父母包办的婚姻往往阻碍了婚恋男女的真感情,使得婚姻变得并不幸福。
罗一秀与伟人的不幸婚姻就是在这样的传统礼教下诞生的。罗一秀本可以过上正常婚姻生活,只不过她被传统的规则所束缚。最终造成了她悲惨的婚姻结局。所以,建国后就立刻取消了传统包办婚姻的制度,允许适龄男女追求因爱而生的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