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在这时期,被魏王豹抓去充当了姬妾。不过,薄氏和魏王豹没生活几年,魏王豹就被刘邦击败,而薄氏也自然作为战利品,成了刘邦的女人。不过,此时的刘邦身边美女如云,因此对薄氏也没什么印象。只不过,在十分寂寞的一个夜晚,刘邦和薄氏有了一夜情。
而在这之后不久,薄氏就怀了孩子。按照薄氏的说法,这孩子的父亲是刘邦。不过,至于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人?刘邦其实也不知道真相:毕竟,那个年代也没有DNA技术,刘邦也只能含糊认下薄氏的孩子刘恒是自己的孩子。
数年后,刘邦成为新王朝的皇帝,并开始册封诸侯王。对于刘恒的身世,刘邦有些吃不准:因为刘邦把代国分封给刘恒,让他做代王。
刘邦觉得;如果刘恒是自己的儿子,那么,也算是做了代王,即便不是,也是把最贫穷的代国分给他。可谓两全其美。
2、西汉均衡
刘邦在位期间,力求西汉朝廷处于均衡状态。
在当时的西汉朝廷里,存在三大势力:
第一,是刘家人。话说秦朝时期,宗室力量暗弱,这导致赵高弄权、吕不韦弄权,都找不到制衡的力量。所以刘邦册封刘家人为诸侯。一旦朝廷出现权臣弄权,就可以通过诸侯的力量铲除。
第二,外戚。这里指的是吕家。一来吕家在刘邦创业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二来,即便是战国时期,各国的外戚拥有势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刘邦也知道自己无法避免外戚存在势力,但也不能坐视外戚势力庞大。因此,外戚和刘家人互相牵制,也可以保持稳定。
第三,功臣集团。在刘邦时代,西汉朝廷里还存在庞大的功臣集团。其实刘邦对于功臣也不认可,但是,想要铲除,终究需要很大的“工程量”。刘邦没能活到铲除功臣集团的时候。
不过,大体上,刘家人、外戚、功臣,三方在刘邦去世后,基本上保持了均衡状态。
3、均衡打破
吕后去世后,外戚吕家的势力出现了松动。这让吕家人感到焦虑。与此同时,刘家人和功臣,也都有各自的算盘:功臣考虑另立新君,掌控一个傀儡皇帝。而刘家势力最强的齐王系则考虑取代后少帝朝廷(吕后册立的傀儡朝廷,汉惠帝之子)。于是,功臣集团和刘家人勾搭起来,针对吕家展开了清洗。就这样,西汉历史上第一个外戚势力吕家,彻底出局,成为历史。
不过,功臣集团也知道,如果让势力庞大的齐王系的人做皇帝,功臣集团怕也要面临灭顶之灾。于是,功臣集团拥立了势力最弱的刘恒,来做新的天子。
刘恒上台后,起初对功臣集团还算客气。不过随着刘恒的皇帝宝座坐稳以后,刘恒也通过不动声色的手段,对功臣集团进行清洗——因为功臣们都有封地,因此刘恒将功臣集团分散到各自封地,然后断绝他们的通信来往,就这样,功臣集团陷入瓦解状态。
而刘恒,也成为了西汉史上,真正大权独揽的皇帝。此时的西汉,能制衡皇帝权力的,也只剩下了诸侯王。而经过汉景帝父子的努力,诸侯王的势力也陷入瓦解。
可以说,刘恒对功臣集团的瓦解,影响了西汉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