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婴儿塔这个名字,想来你一定很陌生,只是从名字上觉得和婴儿有关。然而在晚清时代,正是这样一个塔见证了无数新生命的到来,却也同样见证了无数新生儿的离去,它为我们揭开了那个时代的伤疤,也见证了封建阴影下人性的恶。
百年前的老照片,揭开了一段残酷历史
这是一张19世纪末一名英国女摄影师在福州荒郊照下的老照片,而图中的塔正是婴儿塔。接二连三的老照片显示不仅在福州,在国内的其他地区,也曾有多个婴儿塔曾经存在。
婴儿塔,顾名思义,用于存放婴儿,更准确地说,它们是用来丢弃婴儿的塔,而上面的洞口正是投放婴孩的洞口。
一两百年前的华夏大地,封建残余的尾巴在疯狂甩动着,贫困、饥饿、瘟疫、天灾、封建束缚、性别歧视,遍地皆是,而婴儿塔就是那个时代典型的一个缩影。
小小婴儿塔背后的血与泪
外国女作家高登·康宁曾对婴儿塔这样描述道:
玫瑰和月季的芳香不能掩饰两座婴儿塔散发出的阵阵恶臭。
那恶臭的恐怕不只是婴儿塔传来的气味,更是封建时代下泯灭的人性与罪恶。
在人权意识被唤醒的今天,即使是前不久看到的虐猫新闻都让人觉得可恨,更别说是弃婴、虐婴了。可是在一两百年前的过去,被贫困和封建思想冲昏了头脑的人们,却把这漠视生命的罪恶当成寻常之事。
不健康的孩子、残疾的孩子、不要的女婴统统都被扔进婴儿塔听天由命、自生自灭。在那个封建时代,皇室的子女即使再多也可以被封为亲王公主,可穷人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从一出生,他们就有落入婴儿塔的风险。
据说晚清时期曾有一段时间,由于婴儿塔的使用过于频繁,甚至专门有人做婴儿塔的守卫,负责每隔三天对婴儿塔进行一次焚烧处理。
由于婴儿塔本就是民间自发建造,史料在这方面有很大空白,也有学者猜测婴儿塔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走向消亡。
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婴儿塔一词对于我们来说早已非常陌生、非常遥远,可它终究是时代留下的伤疤,提醒着我们那个时代人性的罪恶,也警醒着我们要珍视生命、珍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