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央红军的干部团,不少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不陌生,他成立于红军长征前夕,下辖四个营和一个上干队,总兵力一千多人。干部团的主要任务就是担任军委纵队的前卫,负责沿途警戒和掩护,因此又被称为军委纵队的“御林军”。
虽然人数不算多,但干部团的级别却很高,最普通的战士都是排长及以上级别,放眼全军,这样的团也只有一个。正是因为干部团的级别很高,所以他的团长和政委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当时干部团的团长是陈赓,后来成了开国大将,政委是宋任穷,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干部团当中,级别最高的当属上干队,这里每一个战士都是营级以上级别。那么当时上干队的队长和政委都是谁呢?当时上干队的队长是萧劲光。1903年1月4日,萧劲光出生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的赵洲港,这里的人家大多以摆渡为生。萧劲光两岁的时候,父亲和祖父相继病逝,母亲带着6个儿女艰难谋生。
萧劲光在家中排行老六,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为了维持生计,哥哥们每天都要上山砍柴,然后挑到橘子洲去换米。两个姐姐则跟着母亲帮别人绣花,赚零钱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萧劲光将军后来回忆这段日子时称“家中从来没有过隔夜粮”。不久后萧劲光的大哥和三哥都去镇子上当了学徒,出师后成了厨师,家中的生活才慢慢好了起来,萧劲光也因此才得以读书。
1920年夏天,萧劲光赶赴上海学习俄语并接受革命教育,一年后和任弼时等人一起前往苏联学习,1924年秋天回国。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萧劲光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6师担任党代表,军衔为中将,这个起点在所有的开国大将中是最高的,他后来曾笑称自己“一辈子只升过两级(中将到大将)”。大革命失败后,萧劲光再次前往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担任过红5军团和红7军团的政委。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由于李德的错误指挥,黎川失守。李德不仅不检讨自己的错误,还把责任都推给了萧劲光,并撤了他的职务。军委干部团成立后,萧劲光出任上干队队长,遵义会议后,萧劲光调任红三军团参谋长。之后萧劲光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海军司令,为我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萧劲光被授予大将军衔。
当时在上干队中和萧劲光搭档的政委是余泽鸿。余泽鸿是四川宜宾人,出生于1903年2月,19岁参加革命,先后在上海、湖北和天津等地从事地方工作。1934年,余泽鸿来到中央苏区,进入红军大学任教,上干队成立后,他出任政委。红军长征到达扎西后,余泽鸿被派往川南从事游击战争。1935年12月15日,由于叛徒告密,余泽鸿带领的游击队被敌人重重包围,他本人不幸在战斗中牺牲,年仅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