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啊咱们来聊一个好玩的话题,这一直有一个疑问呢,就是汉高祖刘邦。
自己当了皇帝也就算了,这为什么当初的他那些乡下朋友都能够成为帝国的顶级人才呢?
首先说刘邦,刘邦是个文盲加酒色之徒,哎,这不是老王说的呀,这是司马迁给他定的信。史书记载啊,刘邦出身农家。
这个典型的农家子弟,但是又很少像他父亲,像他哥哥那样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参加农业劳动。所以啊按照当时乡亲们的看法。
刘邦也不是个本分人,整天是吊儿郎当,惹是生非,这吃白食钻寡妇门的事儿没少干。
因此啊很多人很看不起他,包括他老父亲刘老太公多次骂他,骂他什么呢?好吃懒做,无事生非,纯属无赖。
后来呀有一次这个刘邦人品大爆发,这个通过考试当上了当时的一个最基层的公务员。泗水亭长就相当于。
呃,就跟现在的乡派出所派出所所长差不多。
当了亭长以后啊,这刘邦更是游手好闲,啥也不干了。这开点萨克道俩枣的工资也都和那些狐朋狗友胡花了啊。不过啊那句老话说的好,财聚人散。
财散人聚。正是因为刘邦有这个有点儿不抠门,愿意给朋友花钱,这每天啊都在酒馆里吃吃喝喝,这才让这些朋友都觉得啊刘邦这人不错,和他在一起有饭吃。
当然了,刘邦当时钱也不够啊,所以啊这吃吃喝喝的时候也经常在酒馆赊账。其实啊刘邦也是干了活的,也不算是在酒馆吃白食。
你看毕竟是身为派出所长,你至少照顾照顾人家酒馆生意啊,保证酒馆没人闹事儿啊,让刘邦还是能帮上忙的。
这就说到了刘邦当年在沛县的这些朋友了,后来和他一块打天下的这些朋友,你可以挨个看。这些人呢是性格迥异,职业也是五花八门。
啊,贫富也更是不均衡,但是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围绕在刘邦身边,认可刘邦这个人。
这些朋友里面地位最高的应该就是萧何了。这萧何当时在县政府当官啊,当一个什么官呢?主力院就相当于院呢,就是附属的意思啊。
这个主力苑这个职位啊,老王理解就基本上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你看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个官了,是吧?这基本上也相当于公务员了。那在这一群人里面,萧何是属于有文化的那种人,至少萧何是个文化人。而且。
有稳定工作,在政府机关上班,也懂得人情世故,平时出出主意啥的,那就靠他了。所以啊当初刘邦闹事儿起义的时候,他的媳妇儿被政府给抓了,全靠萧何在?
从中周旋,这才算把他媳妇儿给救下来。你看平时的酒没白喝是吧,也是为人很仗义啊。
这身边还有饭筷,饭筷饭块很有名啊,杀狗的屠夫这样说起来,现在那些爱狗人士估计会非常痛恨的。
但是饭快呀,力大无穷,能征善战。虽然他是一个非常勇猛的莽夫,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就是听话。这个直心眼这一心对刘邦好,那是生死与共的。
所以啊他跟在刘邦身边,包括项羽设下鸿门宴,招待刘邦的时候,他就冲进去去救刘邦。当时把项羽都给镇住了,这全凭一股子猛劲儿。
还有周勃,周勃也很有名啊,周勃当年干嘛呢?在沛县是敢吹鼓手的啊,音乐爱好者,算是半个音乐家是吧?
就是谁家不管有什么婚丧嫁娶的事儿,他就去吹喇叭赚钱。但是啊周博据说过日子还是一把好手,平时除了吹吹喇叭以外啊。
给家里啊还养养蚕呢,还编点东西啊,卖点钱,这过了小日子还不错。
周博之所以后来也能够成为一员大将,是因为他原本就比较喜欢骑马射箭,功夫不错,算是这伙人里面比较有底蕴的一个。
还有冠英,冠英是卖布的布贩子,平时在市场上卖点什么针织品啊,卖点布什么的。他跟刘邦的时候啊,他就是一个。
伺候刘邦的人,每天主要工作就是扫扫地小小花啊,是一名内务工作者。因为当时刘邦已经自称沛公了嘛,沛县出自沛县,叫沛公。
还有夏侯婴,夏侯婴也是一员大将啊,夏侯婴原来是干什么的呢?就是司机,就是车夫。
当时叫车夫,这小子喜欢刘邦,总是喜欢和刘邦聊天啊,每次这个开完车啊,当时不是比较开车,驾车驾车送完客人没啥事儿了。
就跑去找刘邦去聊天啊,扯淡,一来二去啊就和刘邦处的特别好了。
对了,还有一个曹参也必须得说,也是初次沛县的,也算是一个公务员啊,虽然比不上萧何,但是这身份当时最起码比刘邦要高。
他是管理监狱的一个小官啊,算是一个这个县看守所的所长啊,或者说所长算不上吧,副所长差不多。
虽然说是一个小吏,但是其实比刘邦牛啊,包括刘邦押送犯人的时候,还当过曹参的下属。曹参呢和萧何关系好,他们又和刘邦关系好。
就有人说了,这刘邦当时名气不好啊,刘邦名声臭啊,就是个臭流氓是吧?但是你看人家萧何曹参明显那么好,还愿意跟他。
那是刘邦的服务器。
但是后来刘邦成功以后,那他们就都成了王侯将相了,就成了他们的福气了。
这里面啊老王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并不是在于他们这些人能力有多强,而是刘邦太厉害了,恰恰是刘邦这个当时。
很多人都看不起了流氓是吧?这个身为一个流氓领导,身上的素质还是很优秀的。就是因为刘邦才让他身边的这些人。
都成了一代名人载入史册。
那就说到刘邦的优点了,那刘邦有什么优点呢?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刘邦知人善用。刘邦这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会用人。
你看他让萧何搞后勤,让后来认识了张良,搞策划,还有提拔的韩信搞军事。他呢哎他自己就管好这三个人就行了说。
他的领导吗?所谓人才,就是要把人放对了位置,而饭快那些人呢跟着刘邦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儿,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而且刘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重用身边的人。你看因为刘邦和这些人平时都是好朋友,很信任他们。
所以刘邦在办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的时候,首先就会先想到这些人重用他们。这样的话他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那这些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当然了也有失败的时候,不可能一帆风顺。
但是刘邦会给他们机会继续信任他们。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呀,这些人也在一次次的磨练里面,也就慢慢成长起来了。最终每个人也都成了独挡一面的人物。
包括刘邦自己在内也是如此。
刘邦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同时是宽以待人,再加上自己胆子很大。所以到最后啊自己就成了大事。
这么一来啊,当年他在乡下结交的那帮穷朋友啊,那些贩夫走卒屠狗之辈,也都激发出了巨大的潜力。到最后啊都摇身一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大人物。
其实在历史上啊,像这种事儿特别多,不仅刘邦身边的这些人跟着刘邦一个个都鸡犬升天,成了不得了的人物。历朝历代的开国君王的身边啊。
都有这样的一些人都是跟着老大的身边就成了英雄。
比如最有名的三国的时候,刘备身边都是什么人呢?是吧关羽、张飞这出身都不怎么地,包括后来挟持的诸葛亮以及赵云。
小云当年也只是一个低级小军官。
但是这些人跟着刘备也都成事儿了。你包括曹操,曹操那个时候身边也有啊,夏侯淳、夏侯渊、曹仁、曹虹也都是他的。好多亲戚朋友,平时也不怎么样,也都跟着他起来了。
更别说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身边徐达汤和邓愈、李文忠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贫民子弟出身。
所以啊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就说过这么一句话,说尔等碌碌,因人成事是吧?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
为了我们遇见刘邦了,所以我们就才成了事。
他这话说的特别对,其实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啊基本上都差不多,智商基本上都差不多,没有谁特别聪明,也没有谁特别笨。
这唯一有时候之所以能够成事,就是有人能够赶上好的机遇。
咱不如拿现在打个比方,打个比方说,你看比如说阿里巴巴的马云是吧?马云在最初创业的时候租了一处民房,他最初的团队呢也就那十几个人。
正是这十几个人,如今被称为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啊,个个都是身家过亿,多了十几亿,几十亿。
这些人当然都是现代社会的成功人士啊,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如果当年。
没有马云的带领,或者说他们当初如果没有跟着马云,我可以肯定他们绝大多数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碰见了马云。
针对了人,这人这才出来。
所以说啊有那么一句老话,老王觉得说的不太对什么呢?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你觉得说的对吗?不一定吧,比如说真的是块金子。
你扔到烂泥里,你扔到池塘里面,你扔到看不见的地方,它能发什么光啊?
它唯一能够发光的时候,就是你把它给擦干净了,拿出来放在太阳地儿底下,这光线照上来。嘿,这金子就能够发出强光。
别的东西都发不出光的时候,就有它的,光是最亮的,这才叫是金子总能发光。
但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这金子啊,他得碰上阳光才行。
所以说啊自古以来努力当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跟对了人。
因此说啊刘邦身边的人之所以会被认为是顶级人才,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后人美化的结果。但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
就是因为他们跟对了人。
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