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烈士
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我党有一位名叫李白的发报人牺牲了。他与一位古代的大诗人同名,虽无那般人尽皆知,却是一个“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烈士。
追查残害他的真凶,成为一件重要的大事,出动了几位精英,抽丝剥茧,几番苦思,终于洞察了真相。
最后的电波
1948年12月30日,一向谨慎工作的上海地下电台峰台,忽然开始频频向延安党中央发送消息。
负责接收电报的工作人员有些惊讶,因为这并不是对方平时发报的速度,不详的预感在心中漫开。直到将近凌晨两点的时候,最后一通电报中途发出了“等一等”的消息,停顿片刻,紧接着发出了意味着“再见”的电波信息。此后,再也没有任何音讯。
在中央连续多日试图构建与峰台的联系未果之后,只能放弃了这个电台。最终,负责峰台的领导人员递交报告,峰台确实已遭破坏,发报人李白被逮捕。
李白是我党一名无线电情报工作者,在上海做秘密潜伏工作,为峰台工作,一直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直到峰台泄露,李白在发送电报的过程中被国民党发现行踪并带走审讯,几番折磨,却怎么也不肯屈服。
1949年的五月,李白同志被残忍伤害,年仅39岁。之前发出的“再见”电报已成绝笔,成为他在世上最后自由的声音。
李白烈士的牺牲,已是事实,但是绝不能轻易揭过。上海解放之后,新任市长陈毅就接到中央的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委派,要找到李白烈士的遗体下落,追捕杀害李白烈士的真凶。
陈毅向上海公安局下达命令,务必高度重视,完成任务。不久,一位老警察提供了线索,称他在5月7日傍晚巡逻时,亲眼见到符合李白烈士相貌特征的人被押送上囚车,据说是开向了浦东地区。
辗转追查之后,终于确定国民党当日曾经在浦东破败的戚家庙附近,秘密处决了多名我党地下工作人员。
6月,上海公安局派出人手,前往戚家庙寻找李白烈士的行踪,并最终挖出了十二具伤痕累累,双手反绑的烈士遗体。
这些烈士多半都是我党的情报人员,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因为消息泄露才被逮捕。李白同志的妻子还在人世,前来认领了自己丈夫的尸体,确认李白同志,也在其中。
李白一家
遗体已经找到,众人心中的情绪却不能平息。李白同志,是被人残害才牺牲的。陈毅下令,必须要找出凶手,让他血债血偿。
上海公安局紧急成立了副局长杨帆负责的追凶专案组,立志侦破案件。只是案子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相关线索又少,尽管专案组人员努力翻阅档案、查探案情,也迟迟没有进展。
8月末的时候,杨帆才终于接到了一通令他欣喜的电话,原来是吴家湾分局局长吴萍,在翻阅当地旧警察局档案的时候,发现了与李白烈士遇害相关的线索。
吴萍的发现,是两份文件。一份文件是奖励通报:巡官史致礼、警士强元贵参加行动,各自记功一次。这本来没有什么,但另一份写了二人名字的文件,则标注他们的功劳是曾经“协助破获电台”。
李白烈士正是在为峰台工作时被捕的,莫非就是他们害了李白烈士?收到了吴萍报告之后,杨帆立刻抓紧这个线索,询问报告上的巡官史致礼、警士强元贵下落,展开调查。
吴萍报告,两人此时都被留用下来,仍在吴家湾分局工作,杨帆下令控制住他们后,就立刻派人将他们带回了上海公安局。
在义正辞严的审讯之下,史致礼、强元贵两人仓惶不已,很快就交代了自己参与破坏电台的来龙去脉。令人意外的是,两人对于李白烈士的所在毫无所知,他们破坏的是上海另一座秘密地下电台,秦鸿均、张因斋烈士所在电台。
秦鸿钧同样是被派往上海工作的无线电情报人员,是在1949年3月在住处被捕的。特务蹲守在秦鸿钧的住处,第二天还逮捕了电台的领导张因斋。
秦鸿钧
5月7日,秦鸿钧、张因斋被敌人押上囚车,送至杨思地区戚家庙附近,与李白同志等人一同遇害。杀害李白烈士凶手的人没有找到,但是却破获了秦鸿钧、张因斋两位烈士的案子,有了一桩收获。
杨帆相信,只要有这种抽丝剥茧的耐心,李白同志的案子也一定会真相大白的。但是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案子悬在心头也令人感到忧虑。
抽丝剥茧寻真相
1950年3月30日末,事件终于有了转机。上午时分,上海的公安部门忽然收到了货物税局沪北稽征所一名税务员的报告,在一名纳税人员的皮箱里发现了军用通讯器材。
开始,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但仍派出了两名公安人员来到沪北稽征所,了解具体情况。皮箱的主人叫李树林,言行可疑,开始还含糊其辞,但在被严厉审讯之后,终于交代了自己的过去。
李树林曾经为军统工作过,还在上海经营过一个私人的商业电台。交代过程中,他提到自己认识曾经的上海电监科人员唐跨凤,两人后来又为国民党组织工作过。
唐跨凤的身份,引起了审讯人员的注意。根据李树林的线索,很快就在上海码头发现了唐跨凤,逮捕之后针对他又进行了一番审讯。
原来1948年,唐跨凤所在的上海电讯监察科进口了更先进的无线电侦测仪,开始监听全上海所有电台,以此发现了几个我党安排的地下电台。
李白、秦鸿钧的电台,就是这样暴露的。但相关的具体信息都是机密,唐跨凤的级别较低,并不清楚太多内情。但他给出一个人名:徐鸣秋。
至此,沉寂已久的李白烈士遇害一案终于再次活泛起来,有了追查的线索。杨帆得知消息之后,开始追查起相关的敌特组织档案,寻找徐鸣秋活动的蛛丝马迹。
专案组人员翻找出了徐鸣秋的旧档案,上面记录了他在上海解放之前的详细住址:虹口区公平路14号。
尽管徐鸣秋很大可能已经搬离,专案组同志还是派出人手前去了解情况。果不其然,徐鸣秋早就带着家眷离开了,现在所住的是另一户人家。
但在和新住户进行一番谈话之后,专案组人员得到了一些新的信息:新住户说,他们搬来的时候,先前人家并不姓徐,而是姓欧阳,已经搬到万航渡路松茂里一带了。
专案组同志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万航渡路松茂里一带,再次挨家挨户进行排查,终于找到了之前的欧阳家住户。欧阳家的住户又提供了消息,说他们之前的人家姓徐,已经搬到榆林区龙江路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徐鸣秋的消息。专案组在榆林区龙江路不断排查,当晚就将毫无准备的徐鸣秋押回了警局。
徐鸣秋没想到自己以前做的事会被查到,面色发白,问什么答什么。他承认自己参与了对李白烈士的审讯,并表示赶到电台的时候李白烈士就已经销毁了密码本,无论怎样折磨,李白烈士也没有屈服。
徐鸣秋也终于说出了破坏李白电台的主要负责人的名字,也就是专案组的最后目标:叶丹秋。
1948年,毛人凤成立了上海电讯监察科,叶丹秋就是代科长。正是他的行动,破坏了党的地下秘密电台,杀害了多名地下情报人员。
毛人凤
有了名字,就有方向。不久,专案组在他人的举报之下,抓捕了一个名叫陈宗琛的人,经过一番审讯,得出了一个重要线索,那就是他曾是电监科叶丹秋的一个手下。
问起李白烈士,陈宗琛交代自己曾经参与过破坏李白烈士等人电台的行动,而叶丹秋正是主谋,手上沾满了烈士们的鲜血。至于叶丹秋的下落,陈宗琛最后得到的消息是:叶丹秋有一个相好,是一个唱评弹的女戏子,艺名“赛牡丹”,两人一起逃到苏州老家避难去了。
真凶落网
多日来的奔忙终于有了结果,杨帆派出人手前去抓捕叶丹秋。原来,“赛牡丹”真名董素芬,三十岁上下,相貌风流,叶丹秋此时正住在她家里,住址是苏州金台街珍珠巷1号。
为免打草惊蛇,办案人员住进了董素芬家对面的一家旅馆,等待着叶丹秋现身。但几天过去了,叶丹秋一点影儿都没有。
办案人员决定主动出击,于是乔装成一个敌特分子,提着水果点心,敲响了董素芳的门。开始的时候,办案人员刚提出自己是来找叶丹秋的,董素芬就立刻警惕起来,死不承认自己认识叶丹秋。
办案人员灵机一动,想起陈宗琛刚被抓到,一定还没消息传出来,于是假托他的名字笑道:“是陈宗琛先生派我来的。如果叶科长不在,我改天再来。”
董素芬还是说不认识,关上了门,催他快走,但语气已经和缓下来。办案人员见状,就放下了水果点心,假装转身走了,但却躲了起来偷偷观察着董素芬的动向。没过多久,董素芬才开了门,探头看了半天,又开心地弯腰捡起地上的水果点心回去了。
这下子,办案人员断定,董素芬一定知道叶丹秋的下落。董素芬虽然警惕,但防范意识并不很强,连水果点心的便宜都占,很难抵御诱惑。这样一来,办案人员心生一计。
过了几天,办案人员又提着一个上了锁的精致木盒上了门,木盒里装的东西并不值钱,但办案人员却对着看直了眼的董素芬笑眯眯地摇了摇,说木盒里是叶丹秋之前留下来的一些金银首饰,他想当面交给叶丹秋。
董素芬这才让他进了门,一改之前的说辞,盯着他手里的小木盒,难掩贪婪地说:“你说的叶先生……我认识。你早说有东西给他啊,也不会吃闭门羹了。这样吧,你把东西交给我,等他回来我再交给他。”
办案人员却遗憾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行啊,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过几天,我就走了,如果走之前见不到叶先生,我就不能放心把东西交出去。”
董素芬听他这么说,不由得拧起了眉头,思索了一会儿,“这样吧,你过两天再来,我叫他来见你。”
眼看鱼儿上钩,办案人员大喜过望,表面上却只是点点头,“好,我改天再来。”说完,像没看到董素芬直勾勾的眼神一样,把木盒收进了怀里,转身走了。
其余的办案人员加紧了对董素芬的监控,只见她为了钱财果真豁得出去,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就去苏州火车站买上海的票。
叶丹秋不在苏州,还在上海?办案人员跟踪着董素芬买票,也一起回到了上海。她下了火车站,就去附近一家旅馆住了下来。办案人员一面盯紧,一面向上级报告,只见董素芬在旅馆的前台打了一个电话,就回了房间,再也没有出来。
直到凌晨时分,过了十二点,董素芬才悄悄出了旅馆。她在门口站着,显然是在等人。她不知道的是,此时上海公安局已经在小旅馆附近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叶丹秋出现了。
董素芬等了一会儿,忽然面色一喜,原来远处驶来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她连忙笑逐颜开地迎上去,显然还在做着将要得财的美梦。只见一个中年男人下了车,穿着得体的白色西装,一面走一面和董素芬说着什么。
之前,办案人员已经取得了叶丹秋的照片,认出了这名男子正是他们多日来费尽心血寻找踪迹的叶丹秋。
只见带头的办案人员一挥手,一群同事就围扑了过去,牢牢控制住了这两个人,尤其是叶丹秋。叶丹秋大惊失色,用力挣扎。但办案人员全都怀着对他的仇恨,哪里肯给他一丝一毫的可乘之机,叶丹秋被摁在地上动弹不得,只能颓然地被铐了起来,带回了公安局。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逍遥法外一年多的杀害李白烈士的凶手,终于被缉捕归案。面对审判的目光,如山的证据,重重的指认,叶丹秋再也无力狡辩,终于如实交代了自己监听上海地下电报,杀害李白、秦鸿均等烈士的全部过程。
秦鸿均与妻子韩慧如
叶丹秋以为自己交代清楚,说不定会被放过,还特别咬出了其他几个残害烈士的刽子手。但是他犯下的罪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洗清。1951年,叶丹秋被下令处决,告慰了烈士们的英灵。
1957年,中央情报部的部长向中央提议,拍摄以李白同志为主角的电影。李白同志曾经在上海被捕,辗转得救以后却又再次投入了上海的情报工作,直到被捕之前的最后一刻还在发送电报,那声“再见”里,包含多么复杂的情绪啊!
这部电影后来拍了出来,就是经典的《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面英勇牺牲的李侠同志,就是以李白和秦鸿均等烈士为原型的角色,深入人心,一直令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