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2021年09月09日20:20:14 历史 1997

家庭是个好东西。

——邓小平

邓小平是一代伟人,经历“三落三起”,尝遍世间冷暖,其子女也随他经受许多磨难。

好在邓小平和夫人卓琳有极强的家庭观念,既不对孩子做过高的期望,又对孩子的品、学严格要求,孩子们都早早独立。

他们的5个孩子,4个考上北大有的官至副国级、正部级,也有成名的美术家、科学家,可谓一门栋梁。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一、长女邓林:经抗战洗礼,受疾病折磨,终成人民艺术家

大女儿邓林生于1941年9月,当时正值抗战,日寇疯狂扫荡,卓琳在行军中诞下了一个女儿。

那时邓小平已经37岁了,老来得女,不可谓不兴奋,邓小平取了夫妇两人的名字,为女儿取名邓琳(后改为邓林)。

可是前线战情吃紧,卓琳的身体状况也很差,连奶水也没有。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带着10斤小米,把邓林寄养在当地的老乡家中。

2年后,当邓小平夫妇再次找到那位老乡,邓林几乎奄奄一息:极度地营养不良,还得上许多不知名的疾病,连驱赶苍蝇的力气都没有。

做母亲的卓琳,怎么能看着骨肉沦落至此。一向顾大局的她流着泪对邓小平说:“老兄(邓小平的昵称),砍了脑袋也得带着孩子走。”

4岁时,邓林口腔长了瘤子,连续开刀很多次;年龄大一些,又得了十二指肠溃疡,内分泌障碍严重。

解放后,邓林跟着父母辗转上海、四川和北京,邓小平千方百计为她治病,才让邓林身上的病好得七七八八。

邓小平和卓琳还经常给邓林鼓劲,用许多革命时的故事启发她克服困难,像父母一样,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人。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邓林在父母的影响下,养成了朴实敦厚的性格,在学习上一直名列前茅,后面考入中央美院的国画系,后来成为国家一级画师,在艺术领域为革命做贡献。

她的经典作品《远古的回音》还参加了著名的“亚细亚现代美术展”,获得金奖;她还经常为井冈山、延安等地作画,为革命精神做宣传。

邓林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一句话:“许多人一辈子都得不上的病,我可能得了好多种,爸爸妈妈给了我新生活,我要更多回报社会。”

身为邓小平的长女,她身患疾病不曾气馁,而是把兴趣变为事业,成为了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二、长子邓朴方:身残志坚,成为残联的创始人

1944年4月,邓朴方出生于太行山中,他降生于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

因此邓小平想给孩子取名“邓太行”,纪念这个地方的斗争。谁知刘伯承已经生了一个“刘太行”,邓小平只得为长子取名“朴方”,有“朴实方正”的意思。

有了邓林的“教训”,邓朴方跟随父母南征北战,中间只在农户家寄养了1年多。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邓小平、卓琳和邓林(左)邓朴方(中)邓楠(右)

在四处奔波的环境下,邓朴方坚强、有韧性,性格免不了有点“野”。当时卓琳开了一个学校,专门招收军人子女,邓朴方成了“孩子王”。

每当学生们淘气,卓琳必定先拿邓朴方“开刀”,不听话便揪耳朵、捂嘴巴,一点不留情面。

大家见“卓老师”对自己的孩子都这么狠,也都不敢顽皮。

但另一方面,卓琳也非常注意孩子的培养,她自己就是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平常没事便给他们讲授物理知识,什么是核聚变、连锁反应等等。

有父母的帮助,邓朴方学习进步很快。邓小平一家人搬到北京后,邓朴方也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

那时候,他想继承卓琳在北大时的梦想,成为一个科技人才,以科技事业回报祖国。

可时局没有给邓朴方这个机会。

1968年,他从北大物理系教学大楼3楼摔下,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只是做了一个“保命”的手术,落下双腿残疾,只能躺在床上。

还是1年以后,在江西下放的邓小平夫妇才得知邓朴方的情况,给毛主席写信将邓朴方接到身边。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看着儿子从北大高材生变成残疾人,学业也无法完成,60多岁的邓小平深感痛心。但他也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轻言放弃。

邓朴方的态度也很积极,对邓小平表示:不仅要争取康复,还要“做出贡献”!

从此邓小平还承担起照顾长子的工作,他每天固定地为邓朴方翻身、擦身、打痱子粉。

为了邓朴方,极少求人的邓小平向许多老朋友,包括时任中办主任的汪东兴写过许多“求助信”。

他终于找到加拿大的著名脊椎外科专家,通过加拿大总理特批,来到中国帮邓朴方治疗。但他们想尽了办法,也就只能帮邓朴方顺利坐上轮椅,不可能重新走路。

对劫后余生的邓朴方来说,这样就已经足够了。他选择从自己的身体状况出发,致力于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创办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帮无数残疾人获得正常生活。

退休前,邓朴方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是副国级的职务,也是他多年奋斗于帮助残疾人事业的结果。

邓朴方继承了邓小平的精气神,即使身体被轮椅“困住”,依然要作出一番事业,对其他人有帮助。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三、次女邓楠:继承母亲和兄长志向,为科学做贡献

邓楠出生于1945年,也是抗战胜利的一年。可接下来的解放战争,刘邓大军作为战略反攻的核心,千里跃进大别山

邓小平前线战情紧急,平时全靠卓琳一个人照顾和引导孩子,而邓楠在几个孩子中,是比较像卓琳的,即使身处战乱,也从小热情可爱,喜欢学习。

解放后,邓小平带着全家老小到北京,邓楠很高兴地问父亲:“爸爸,平常时候,人家叫你首长,那到了北京以后你是什么呀?”邓小平笑着回答:“脚掌。”

在邓小平这种低调务实的作风下,邓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知道父亲的地位,也不知道他的官位有多大。

上学的时候,邓楠都跟着哥哥姐姐们,乘坐公共汽车到学校寄宿,沉浸在学习中,在家里呆的时间都不长。

邓小平对孩子实行“启发式”教育,他从不说教,而是把每个孩子的情况了解好,性格、特长、优缺点都了然于胸。

他经常看着孩子们的记分册,根据分数和老师的评语,跟孩子们分析问题,怎么改进学习。

邓小平负责“指方向”,卓琳负责“教学”。1969年,邓楠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考上北大物理系。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可惜她也被时局所影响,下放到陕西插队。一个未来的科学家,无奈到黄土高坡成为一个农民。

她知道这与父亲有关系,但从未抱怨过,反倒更加努力。旁人孤立她,她就利用农闲时间学习,找任何能找到的书来读。

她还给远在江西的邓小平写信:“我一切都好,只盼望有时间去探望!”因为她深深知道,父亲此刻的困难远比自己要大,比自己更需要支持。

后来回到北京,邓楠一直在科技领域工作,担任中科院、科技部的多个职务,为祖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可以说,她是继承了母亲卓琳,和兄长邓朴方的志向,认真在科技领域做贡献。

四、小女儿邓榕: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最长,继承邓小平遗愿

邓榕出生在1950年,邓小平的5个子女中,邓榕最得邓小平的疼爱。

那个时候国家已经解放,生活也渐趋稳定,邓榕从小活泼机灵,为人踏实,可以说是和平、安定与发展的见证者。

邓小平在忙碌工作之余,最喜欢逗逗这个小女儿,有时候将她高高抱起,玩闹一番,给心灵放松,然后回到紧张的工作中。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邓榕(右一)和父母

在邓榕心中,邓小平更多以一个“慈父”的形象出现,她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最久,感触也很深。

1975年,邓榕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先后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人大办公厅工作。

尤其在卓琳身体不好之后,就是邓榕经常陪伴在邓小平左右,担任保姆和秘书,一边负责老爷子的健康,一边支持他工作。

1992年,邓小平南巡,就是邓榕在路上照顾他的起居,记录邓小平的言行,这些内容后来都成为重要的指示精神。

晚年邓小平身体不好,也是邓榕始终陪伴在父亲左右,保证他的身体健康。

细腻的邓榕将跟随父亲的经历写成了书籍,即著名的《我的父亲邓小平》,这本书情感真挚,广受好评。

在书里,邓榕引出了邓小平的经典语录: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尽管她的仕途前景很好,但她最终没有从政。她曾说:“我家出了“2个主席2个部长”,我就不凑热闹了,我做实在事罢!”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2个主席”指父亲邓小平和哥哥邓朴方,“2个部长”指姐姐邓楠和姑姑邓先群。

因此邓榕也被称为邓小平的“史官”,为我们缅怀、学习、纪念伟人提供了很大帮助。

五、小儿子邓质方:低调却颇有争议的孩子,第一代“下海”人

邓质方生于1952年,受母亲影响,他也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并且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留学潮”,携妻子刘小元到美国纽约的罗彻斯特大学,攻读量子物理学博士。

1985年,邓质方与妻子在美国生下儿子邓卓棣。按照美国的法律:邓卓棣也应该是美国公民。

这件事在国内引起一些议论: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开创了诸多伟大事业,唯一的孙子却是美国国籍,似乎有些不妥。

邓小平听到这些议论,明确表示:“谁说我孙子是美国公民,他回中国就是中国公民。”

后来事实证明,邓卓棣的确在美国出生,但并没有拿美国护照,而是在第一时间,通过中国大使馆申请中国护照。在他出生后,邓质方和刘小元很快将他带回了国内。

对邓家人来说,为国家贡献是最基本的。

邓质方回国后,加入了中信集团担任工程师,后来又成了分公司的董事长,是改革开放后的“弄潮儿”。

邓小平的5个子女:4个考北大,大儿子官至副国级,小女继承遗志 - 天天要闻

而邓小平的孙子邓卓棣学习也很努力,后来考上北大法学院,毕业后到美国进修。

回国之后,邓卓棣到了广西基层工作。这里是邓小平当年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地方,邓卓棣还担任过平果县县长,沿着先辈的足迹给老百姓干实事。

总得来说,邓小平的5个子女在他和卓琳的引导下,个个都成长成才。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而且都尽力维持邓家的传统,为国家做贡献。

邓小平虽然身居高位,但从未用权力为孩子们谋私利,反而对他们严格要求,善加引导。

孩子们受到他的牵连,人生轨迹被改变,他们也从不抱怨,相互之间更加有爱。

晚年邓小平时常感慨:“是我连累了这个家,连累了孩子们,以后一定要对他们更好一点!”

子女们都深知邓小平的苦心,就像他自己说的:首先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再是孩子们的父亲。

而这些孩子们在邓小平和卓琳的言传身教下,自然而然实现自己的事业家庭,人生各有精彩。

他们会将邓小平的精神延续下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