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哈尔滨
前 言
1949年,毛主席在访问苏联的过程中,路过东北,看着车外东北的平原大地,感慨地说:“东北真是个好地方,以前只是听说,今日一见,真是不错啊!”
在前往苏联的时候,毛主席就想着,将来要到哈尔滨的土地上走一走,看看为中国革命贡献巨大的地方,看看在那里工作的同志们,看看那里的人民群众。
1950年2月,毛主席结束了访苏行程,在经过多天的旅程后,终于距离国门越来越近,想到马上就要踏上祖国的土地,进入哈尔滨,他的心情无比激动……
毛主席来到哈尔滨
从苏联访问回来,进入国门的那一刻,毛主席显得格外兴奋,在车厢里喝着茶,抽着烟,笑容满面。
毛主席在哈尔滨车站
毛主席在专列客厅的走廊里来回踱着步,思考着国家大事,过了好一阵,毛主席回座位上,坐了下来。
在火车上,毛主席决定就在哈尔滨下车,去见一见在哈尔滨工作的同志们,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搞一些调查研究。
毛主席点了一支烟,看着车窗外面,自言自语地说:“过去,我听同志们说,东北是个好地方,果真是名不虚传啊!”
突然,毛主席转回头来,看着一旁的李家骥说:“家骥,你看这里的土地多辽阔啊,以后我们在这里好好开发开发,搞几个基地,再开发新疆。这样一来,中国的粮食问题就好解决了。”
接着,毛主席又谈了东北的林业资源和畜牧业的问题,李家骥听着毛主席的话,有一些他也听不大懂。
但是李家骥知道,毛主席和他讲述的,是黑龙江和全国建设的美好蓝图,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心里,人民的事情就是大事。
李家骥见过了许多人,有些人天天把人民放在嘴边,但是像毛主席这样,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让人感动,毛主席是一个,周总理是一个,朱老总也是一个……
李家骥仔细地想着自己能想起来的所有名字,但是毛主席始终排在第一位。
后来,在离开毛主席的时候,李家骥选择到黑龙江大庆工作,这与在毛主席身边耳濡目染,是分不开的。
在专列上,毛主席和李家骥说了很多。有些话,李家骥虽然听不懂,但是他知道,毛主席的话是对的。
而李家骥能做的,就是把毛主席服务好。这样,毛主席就可以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了,想到此,李家骥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说着,李家骥看到毛主席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毛主席把茶杯放到桌子上。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李家骥知道毛主席的茶杯里空了,需要换茶。
于是,李家骥便走到外面,给毛主席换了一杯新茶。
2月27日,下午两点多,毛主席的专列来到哈尔滨站,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列车上下来。
在车站的站台上,毛主席和早已等候在站台上的省市领导张策、李延禄、饶斌等同志,亲切握手。
随后,毛主席等人来到哈尔滨市颐园街,入住到哈尔滨市颐园街1号的小楼里。
这是一栋具有欧洲风格的别致小楼,看着就让人耳目一新。
毛主席坐下后,没有因为长途劳累而休息。他要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便叫工作人员进来,要他们把近期的《东北日报》和《松江日报》找来。
工作人员听了毛主席的话,立即把最近的这两份报纸全部找齐,送到毛主席的案桌上。
毛主席不无旅途疲倦,认真地翻了每一张报纸,寻找着他想知道的民生信息和建设信息。
看完报纸后,毛主席又听取了省委书记张策和哈尔滨市市长饶斌等人的工作汇报。
听着张策和饶斌等领导们的汇报,毛主席特别注意了城市建设和生产发展情况,这两件他老人家十分关心的事情。
毛主席看报纸
毛主席说:“当前城市的中心工作,就是恢复和发展生产。我们进城了,要学会建设城市、管理工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艰巨任务。”
从毛主席的话里,张策和饶斌等人听出了领袖对他们的工作要求,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视察哈尔滨
在听到饶斌讲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时,毛主席感觉兴致勃勃,提出立即前往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到那里去看看。
说干就干,绝不拖延,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习惯。他想看到的,是没有经过精心准备的真实的一面。
于是,在下午3点半的时候,毛主席一行人,来到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
毛主席视察哈尔滨铁路车辆工厂
在这里,毛主席视察了锻冶、机械、机修和机车四个分厂。在每一处,毛主席都会和一线的工人亲切握手,亲切询问他们的生产情况。
毛主席一行人来到机车分厂时,远远地,一个眼睛明亮的老工人便认出了毛主席,他立刻向这边跑过来。
毛主席意识到老工人的举动后,主动迎了上去,紧紧地握住工人老师傅的手,向他说:“你好啊,老师傅!”
这是一位经历过旧社会摧残的手,如今当家作主后,他非常激动。看着伟大的毛主席,一时间,竟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过了半天,这位老师傅才激动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毛主席,您太辛苦了!”
毛主席微笑着,望着满眼闪光的老工人师傅,说:“咱们都是一样。”
稍后,毛主席又问了工人老师傅的名字,年龄,在厂里做什么工作。毛主席还关切地问他身体好不好,家里的人都好吗,生活过得怎么样?
听着毛主席的嘘寒问暖,老工人的心里非常感动,虽然是一问一答,算是说明白了。但是他的心,是激动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在工人老师傅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一个旧社会的受压迫阶层,在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后的激动,那种真挚的感情,流露出来,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毛主席的心,同样激动……
在厂里,毛主席听到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是在1898年建成的,现在的机器,大都是旧有的老设备后,毛主席关心地说:
“这些设备虽然很旧,也很重要,要好好利用、好好保护,你们要管好这个厂。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是靠这个做基础了。越是大厂,越要管好、发挥作用。哈尔滨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这个工厂是哈尔滨最大的工厂,你们要给全国的工厂做出榜样。”
毛主席说完,周恩来总理作了补充,他说:“你们要管好工厂,努力培养人才,出产品、出经验、出干部,为全国机车车辆工厂树立一个好榜样。”
毛主席和周总理
厂党总支书记兼副厂长费立人,向毛主席详细地汇报了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的生产情况。
毛主席想到周恩来总理的话,便问一旁的费立人:“懂管工厂吗?”
费立人实事求是地说:“不懂,是新调来管业务的。”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费立人说:“你要学会管好工厂,不懂的要学习。我们都不懂,都要学习。”
毛主席指着那位工人老师傅,对费立人说:“要向老工人好好学习,学会管理工厂。”
提到学习的时候,毛主席又问工厂办没办职工夜校?
毛主席听说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还没有办职工夜校,只办了一些业余政治学习班时,毛主席强调说:“政治是要学的,但工人也应该学点文化和技术。培养新工人非常重要。”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视察完分厂,回到厂里的办公楼时,在那里,早已聚满了刚下了班的工人。大家都想看一眼伟大领袖毛主席,向他老人家致敬。
毛主席看到热情的工人群众时,显得非常兴奋。他老人家非常喜欢和群众在一起,是不怕见群众的。
看着满院的群众,毛主席非常高兴,微笑着从工人群众面前缓缓走过,频频向热烈欢呼的人民群众,挥手致意。
在院子里,群众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已经泪眼模糊,嗓子变得沙哑,但是还是有节奏地高呼着“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
热情高涨的人们,目送着毛主席离开,依然在那里驻足,仿佛毛主席和他们还在一起……
从哈尔滨机车车辆修理厂出来后,毛主席一行在下午5点多,驱车来到哈尔滨最高的建筑——位于南岗区的国际旅行社。
在这里,毛主席迈着健步,登上五楼的楼顶。在楼顶平台,毛主席感受着哈尔滨的凛冽寒风,伟岸的身躯在楼顶上站立,用眼睛俯瞰着哈尔滨市容。
毛主席
从哈尔滨市市长饶斌的口中,毛主席得知了哈尔滨行政情况:全市60多万人口中,有1万多的外籍人口,这些人来自40多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俄罗斯人。
毛主席听得很认真,当听到哈尔滨市的消费结构,是需求大于生产,有大量外国货物和外地产品在市场上的时候,毛主席说:
“要学会建设和管理城市,多搞些工厂。你们要下决心,把哈尔滨这个消费城市,改造为生产城市。”
在晚上六点,毛主席蔡回到颐园街1号住地,张策和饶斌等人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劳累程度,想让毛主席好好休息一下。
毛主席对大家的关心表示感谢,但还是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建议,决定和周恩来总理一起,听取省、市党政军相关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
随后,哈尔滨市市长饶斌向毛主席汇报了哈尔滨市的经济建设情况,毛主席听后,指出:
“哈尔滨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但它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城市规模还不够大,要把哈尔滨这个消费城市改造为,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生产城市,要尽一切努力做到这一点。”
说是听汇报,但是在毛主席的把握之下,整个汇报就像是聊天一样轻松。
当张策和饶斌等人坚持请毛主席,对他们的工作指明方向的时候,毛主席喝了一口茶,又抽了两口烟,随和地说:
“现在,我们才刚刚建国,首要的任务,就是肃清国民党在我们国家的残余,镇压反革命。同时,我们要集中精力,恢复国家的经济建设。当然,工作还有很多,但这两项是重点。”
说到对当地的工作要求时,毛主席说:
“一定要发挥你们自己的优势,把粮食生产抓上去。东北是个好地方,过去我只听说过。这次,我在火车上亲眼看到后,果然是名不虚传。你们要把这里的自然、地理优势,充分利用起来。特别是这里的天然草原、原始森林和未开发的土地等资源。要把它们改造成为畜牧基地、木材基地和粮食基地。用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这里的面貌改变好,那就非常可观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主席说得兴致勃勃,仿佛看到了东北的一片大好的建设形势。说到这里,毛主席环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领导,问: “你们有没有决心啊?”
张策和饶斌等省、市领导都表示,有决心完成毛主席交代下来的任务,一定要把这里建设好,请毛主席放心。
毛主席说: “对,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这样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接着,周恩来总理对毛主席的话作了补充,他说:“在恢复经济建设的同时,你们要做一个计划,把新的建设统筹,全部考虑进去。”
在座谈会结束后,当地为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以及越南的胡志明准备了晚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离开哈尔滨
晚宴由张策主持,出席的有毛主席、周恩来总理,越南的胡志明,还有饶斌等当地的部分领导。
在看到餐桌上丰盛的菜肴时,毛主席的心里一阵心痛。由于有外宾胡志明在场,毛主席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是不痛快的。
毛主席与越共领袖胡志明的合影
毛主席一边给胡志明夹菜,让他多吃点儿,自己却怎么也吃不下去,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两口素食,外加半碗米饭后,便放下了筷子。
饭后,胡志明等人前去休息。毛主席严肃地对饶斌说:“我们国家还很穷,不能浪费,不能搞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点儿米饭和蔬菜,吃饱就可以了嘛!”
哈尔滨市市长饶斌表示,一定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办。
张策、饶斌等当地的省市领导,不知道毛主席喜欢睡硬板床的习惯,为了能让毛主席休息好,特意给毛主席准备了钢丝床垫和柔软的锦缎被褥,房间里摆设用具也比较豪华。
毛主席来到卧室后,看着漂亮的床褥,感叹地说:“这么漂亮的床啊!”
对此,毛主席知道他们并非故意,就没有责备,而是微笑着摁了一下软绵绵的床铺,对李家骥说:“家骥,还是换我们带来的行李吧。把这些东西让他们拿出去,我睡硬板床。我没这个福气,享受不了这些好东西。”
李家骥
李家骥知道毛主席的习惯,等毛主席出去后,急忙跑到火车上,把毛主席用了多年的两面白的被子、两条灰毛毯和毛巾被,还有荞麦皮枕头,全都抱了过来。
李家骥回来后,让当地的工作人员把毛主席床上的钢丝床垫撤下去,换上硬床板。然后,把毛主席随身带来的这些东西铺上去,把当地为毛主席准备好的锦缎被褥换下来。
毛主席进来后,看着李家骥换好的床铺,高兴地对李家骥说:“家骥,还是我们的好!没必要搞那么好的东西。那么好的东西,我用一次,换下来后别人怎么用,那不是浪费吗?”
后来,毛主席又去看报纸。张策和饶斌等领导担心主席一早就离开,都急切地想让毛主席为当地题词。但是,他们又担心毛主席太累,没好意思直接向毛主席提。
于是,在哈尔滨市市长饶斌看见李家骥后,就凑到李家骥身边,问李家骥能不能请毛主席题词。
李家骥想了一下,说:“这件事,必须让叶子龙单独向毛主席请示,还是可能办到的。”
叶子龙
饶斌市长听了李家骥的建议,马上找到叶子龙,说出了他们的想法。叶子龙又请示了毛主席。
毛主席听了,愉悦地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李家骥见毛主席同意了,连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饶斌。
饶斌让负责这次警卫的哈尔滨市公安局长王化成找了毛笔和宣纸等题词用具。
张策和饶斌等人带着纸笔,在李家骥的带领下,来到毛主席所在的客厅里。毛主席看到张策等人后,让他们坐下。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微笑着问张策,想让写点什么?
张策
张策想了一下,对毛主席说,就请毛主席指明当地今后的工作方向,另外,《松江日报》也想请毛主席题写一个报头……
在毛主席和张策等人交流的时候,李家骥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了一遍,并把宣纸铺好,把毛笔和砚台放成毛主席习惯的样子。
毛主席和张策等人说完后,从沙发上站起来,来到案桌前。
毛主席把桌子上的两只毛笔拿起来,掂了一下,说:“这枝笔太重用不着,就用这一枝大羊毫吧。”
毛主席守卫想了一下,在砚台墨池蘸了蘸笔,就龙飞凤舞地写起来。不一会儿,遒劲的大字,就出现在大家面前。
毛主席给省委题写的是:“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给市委题写的是:“发展生产”;为正在召开的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题写的是: “学习马列主义”,还为 《松江日报》题写了报头。
毛主席题字
张策、饶斌等省、市领导看着毛主席题写的这些珍贵墨宝,都非常高兴,便想再让主席多题几份。
毛主席看了一下这些当地的领导,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微笑着说:“能把这些做好,就很好了嘛!”
随后,张策和饶斌等领导带着毛主席的墨宝,满意地离开了颐园街1号。
当晚,毛主席在灯下看了很久的书,和平常一样,直到很晚才睡着。
2月28日早上,吃饭的时候,桌上的菜肴就简单了许多,毛主席看到后非常满意,笑着吃完了碗里的饭。
毛主席在列车旁
早上8点,毛主席乘专列离开哈尔滨,结束了对哈尔滨的视察。
列车在铁轨上飞速向前,哈尔滨的大地、树木、民房急速向后。毛主席坐在车窗旁,抽着烟,想着祖国的美好前景,人民的幸福生活,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