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从秦朝商鞅变法以来,以后的历代王朝形成重农抑商的政策。把职业分为四个等级,也就是所谓的士、农、工、商。士最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这种思想被历朝历代所沿用。所以,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有能力的人大都去做官,没有能力或者不逢时事的人也大多为农了(毕竟,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上学,平常人家的孩子即使有天赋也不可能天天吟诗作赋,“他首先的活着”)。
封建等级制度
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国古代封建思想的指导:认为商人不从事社会劳动,而再本已经生产好的社会财富中榨取利润很“失德”。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封建社会经济结构。
古代中国商人
农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以大河流域农业文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的社会经济中,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可以从欧洲商船到达中国后形成巨大的贸易逆差中看到,无论是首先来到中国的葡萄牙人还是之后的英国商船在中国的贸易主要获取的是丝绸茶叶等,而从欧洲运来的商品,并不能让当时经济发达的中国产生兴趣。
丝绸
1793年乾隆年间,乾隆在答复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要求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时这样说:“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其实……天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置办物件”。乾隆皇帝的这些话并不是全无道理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这样称赞康熙皇帝“他是如此伟大、人间几乎不可能有的君主,因为他是一个神一样的凡人,点一下头,就能之力一切;不过,他是通过受教育获得美德和智慧,……从而赢得统治权。”
影视剧中的康熙皇帝
在土耳其,皇帝对这些蛮人使者也表现出同样的蔑视“难道我不知道你吗?你是一个邪异教徒(不信安拉的人),是一头猪,一条狗,一个吃粪的家伙。”同样在印度,耶稣会对他们的影响是“基督教是魔鬼的宗教;基督徒时常酗酒、干坏事儿、打人、还时常骂人”。经济上从欧洲带来的毛皮和亚麻布也让印度人提不起兴趣。各亚洲国家之所以在近代处于被动地位,并不是因为经济落后。而是因为早已形成的封建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顽固到难以让这些国家放眼去看世界。
其实当时的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已经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影响的力度已经超过这些统治者的想象,已经不允许他们再像以前那样充耳不闻了。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之后是荷兰人,后来是英国人,他们通过装有强大火炮的军舰强行打开了亚洲这些古老的农业帝国的大门。幡然醒悟的封建帝国才发现,自己早已沦为全球化世界的一部分,并遗憾的没有在先前强大的时候做出行动。
英国商船
对于古代中国经济,还有什么新的爆料,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偶!
最后还是那句: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