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芳礼,18年的颠簸人生,35万元积蓄,书写了大写的小人物

2019年09月15日17:52:51 历史 1831

长河记忆,存留历史的点滴

白芳礼,18年的颠簸人生,35万元积蓄,书写了大写的小人物 - 天天要闻

有些人生而伟大,有些人生而渺小。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啊。

只是这个小人物,平凡的事迹却足够我们殷殷缅怀,放之不下。

这个小人物,叫做白芳礼。

白芳礼,18年的颠簸人生,35万元积蓄,书写了大写的小人物 - 天天要闻

他生于1913年,甚至具体的日期都已经被岁月尘封,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迷,我们只知道他生于1913年。

白芳礼的生活,从小便没有童话,家境贫寒的贫寒,迫使他从13岁便给人打短工,为家里添一份劳动力,而读书这种奢侈的事情,也只能是一种愿景了吧。

但是劳苦的生活带给他的并不是丰裕的收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付出与回报之间,间隔着世事动荡这条鸿沟。

白芳礼,18年的颠簸人生,35万元积蓄,书写了大写的小人物 - 天天要闻

1944年,31岁的他因为生活实在维系不下,只得跑到天津做了个三轮车夫,跟祥子差不多的车夫。

1974年退休。

这是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能找到的寥寥几笔关于白芳礼退休前的点滴,因为他太普通了,普通到即便是捧在手中,都无法辨别他的存在。

此前并无光辉事迹的他,似乎再过几年,这个已经六十岁的老人就要了此余生。

1987年74岁的他决定做这辈子他一直想做的一件事——让贫困孩子能上学。

因为在这个几乎是文盲的老人心里,读书上学是多么神圣和光荣的事情,也是自己这一生中埋藏最深的痛处。

他这么一做就坚持了十八载,不论春夏秋冬。

似乎对于我们来说,十八年似乎也只是文章中或者书本上的一句话而已,但是确实白芳礼老人一秒一秒认认真真度过的岁月。

你若在天津看到一个已经七八十岁老人骑着三轮车,热了就用毛巾擦把脸,那个人就是他。

他就是白方礼,这个名字是他户口本上的正确写法。

白芳礼,18年的颠簸人生,35万元积蓄,书写了大写的小人物 - 天天要闻

其实对于小人物白芳礼的评价,总会有那么一种声音,那就是就算他最后坚持了十八载,也不过是区区三十五万元,三十五万是什么概念?在繁华的天津街头,或许你随便拉一个人,他们也能凑出这笔钱,对如今这个社会来说,一顿饭都能吃几万元,三十五万似乎并不值得拿出来说。

诚然,我们无法反驳,因为这是事实。

值得拿出来说的是年近九十岁的他没有力气再骑三轮车,就替人看车,把一毛两毛钱放到饭盒,存够五百元后捐给学校。

当捐完钱他说: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默默想了许久。

为了让贫困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白方礼老人靠自己的劳动,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那么踩出来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积攒出来的,来之不易,来之艰辛!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老人不仅无须再为别人做什么,倒是完全应该接受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可他没有,不仅丝毫没有,而且还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不过说到底,他依旧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人物,只不过这个小人物,我们这辈子都无法做到罢了。

长河记忆,持续为您推送历史瞬间,欢迎点击关注。

白芳礼,18年的颠簸人生,35万元积蓄,书写了大写的小人物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玄武门之变:性格决定命运 - 天天要闻

玄武门之变:性格决定命运

作者:灵犀一墨提到唐史,我们就不得不提下“玄武门之变”,因为此次之后唐代真正进入了它的典盛一期,一位杰出政治家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用自己的雄才大略,为盛唐的到来做好了最坚实的铺垫。
罗白桦:蒋介石贵池阅兵见闻 - 天天要闻

罗白桦:蒋介石贵池阅兵见闻

引子#本文摘自《贵池文史资料》第三辑(1987年11月),罗白桦口述(原注:政协办公室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原标题《蒋介石贵池阅兵简介》图文无关,仅作示意正文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嗣后,又收买了汪精卫,致宁、汉政府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女子闯红灯撞车受伤被交警定全责/苏联时代航天器坠落印度洋 - 天天要闻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女子闯红灯撞车受伤被交警定全责/苏联时代航天器坠落印度洋

⊙胖东来怕影响居民出行承包周边小区物业费?多方回应近日,一则关于胖东来超市为解决客流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主动承担周边小区物业费的消息在网络引发关注。5月11日下午,经大河报《看见》记者多方核实,该传闻系不实信息。详情(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殷海涛)▼⊙河南存在重旱,西南部等地特旱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黄...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中,华野名将死于三个农民之手,粟裕怒发冲冠

1948年2月的一个寒夜,福建宁德大窝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后脑。他踉跄倒地,三名黑影扑上,棍棒如雨点般落下。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国民党高官,也非日军将领,而是华东野战军第一师政委、闽东革命领袖阮英平。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 天天要闻

人民领袖|母亲的爱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就住在县委大院的办公室里。办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湿,他常把褥子拿出来晒太阳。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 天天要闻

有个滨州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参加“母亲节•母亲河,接来老妈,顺着黄河滨州“活动,头一站是邹平码头梯子坝。在那,我们发现:当地有个农民,曾登上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此人,叫马振西,是个治黄模范。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见,受邀登上天安门。他是邹平市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