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老照片,后宫嫔妃为啥都很丑?那是你没有看见漂亮的

2021年04月09日00:04:39 历史 156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当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他们还躺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让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传入清朝,比如西方红酒和相机。相机的传入为清朝后宫留下了许多老照片。最近清宫戏中的皇后,嫔妃都是风姿绰约,她们的美惊艳了观众朋友,让人眼前一亮。可是清朝妃嫔究竟长得怎样呢,因为那时都是靠画师留下她们的倩影,毕竟是皇宫后妃,如果画师画得太丑,你可以想象画师的后果。

清朝老照片,后宫嫔妃为啥都很丑?那是你没有看见漂亮的 - 天天要闻


然而到清朝晩期,由于西方相机的出现让当时的当权者慈禧太后所喜爱,没事就拉上身边的人去拍照,因此留下许多照片,然而从这些照片中看到的缤妃们却都是很丑,难道清朝女子都长得很丑吗?当然不是,因为你没有看见漂亮的。老照片中的妃嫔都很丑,而且衣着古板,搭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按道理皇宫中的妃嫔们应该是美女才行吧,为何会这么丑呢?

这里就要从清朝的选皇后的标准讲起,一般皇宫选秀都应该是天姿国色,有才华,最后才是家庭出身。可是清朝的选秀与所有王朝有所不同,皇帝在选秀时首先考虑的是家庭出身,清朝皇太极的孝庄皇文太后便是蒙古科尔沁人,清朝皇室的联姻都是强强联手,这样才有利于巩固他们的统治,所以在历代皇太后为她们的儿子选妃时都会从满洲八旗中选举,而且她们首先考虑的是家庭背景,只要根正苗红不管长得丑不丑。

清朝老照片,后宫嫔妃为啥都很丑?那是你没有看见漂亮的 - 天天要闻


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太后便是因为她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才被选为皇后,光绪皇帝看都不朝她看,因为她长得太丑。然而慈禧太后喜欢,是她亲侄女又还比她丑。因为清朝的皇后,妃嫔都是从八旗之中所选,八旗能有多少美女吗,况且作为皇太后为儿子选妃时的标准是第一必须是满八旗人中权力最大者,第二才是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三便是不能太漂高,因为他们认为红颜祸水,会魅惑皇上,大臣也不同意。

清朝老照片,后宫嫔妃为啥都很丑?那是你没有看见漂亮的 - 天天要闻


所以清朝后宫妃嫔名义上是向全国选秀,实际上只在满八旗中选来选去,稍稍漂亮点的直接便淘汰,为了巩固政权往往都是亲戚联姻,可想而知一代比不上一代,因为她们特殊的身份,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整天都是搭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末代皇帝薄仪和皇后婉容,皇妃文绣曾流传下许多照片,婉容还算可以,文绣的颜值让人翻胃。实际上婉容和文绣并没有那么丑,到民国时她们两人留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她们的发型,衣着的改变,让整个人都有了改变。后宫妃嫔的照片都很丑,那是因为你没有看见漂亮的。

清朝老照片,后宫嫔妃为啥都很丑?那是你没有看见漂亮的 - 天天要闻


当时能够照相的也只是皇宫中的女人,普通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有照相这玩意儿,即使民间有大美女后人也无法看到。民国和清朝相差不远,为什么民国时就有许多风华绝代的美女呢?不仅是照相技术有所提高,女人的思想也得到解放,不像清朝时那些皇宫中的后妃们,目光空洞,神情冷漠无所寄托,就像一具行尸走肉的尸体一样,哪里能谈得上好看呢?

清朝老照片,后宫嫔妃为啥都很丑?那是你没有看见漂亮的 - 天天要闻


清朝时期民间女子没有机会拍照,所以即使有漂亮的女子,我们也看不到,以致于产生误解,认为清朝的女子都很丑。而皇室中的选妃标准又限定在少数八旗子弟当中,他们之间的女子可以说是沧海一粟,来来回回在里面挑,不丑才怪呢,当然后宫妃嫔那古板的旗装也影响了她们的颜值,所以说清朝妃嫔都很丑,是因为你没有看见漂亮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 天天要闻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你要求人办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拍马屁往往特别管用。 江湖上有一个人,那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特别喜欢别人拍马屁,因为他属于威权型人格,特别享受那种君临天....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