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2021年02月28日06:48:04 历史 1028


汉武帝,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都很熟悉,毕竟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以及其他一些正史书上都对他有积极的评价。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他也是第一个做到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帝王,其更是成为今天我们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不得不说汉武帝确实干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北定匈奴,南平百越,西通西域,东征朝鲜。每件事单独说起来都能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然而,其背后的权利争斗,朝堂上的尔虞我诈,皇权与相权,皇权与外戚乃至和自己儿子的矛盾,通通被他玩在鼓掌之间。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他不像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明目张胆的去杀功臣,但是他比刘朱二人更隐秘更狠。

可以说汉武帝一朝,除了东方朔和卫青外,没有一个宠臣善终。几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过程:有才华被赏识--被重用--被利用玩价值--被杀害。就连太子和皇后都不例外。

说到这里下面我们详细说说汉武帝成就一代帝王背后的血与泪的故事。

金屋藏娇--幼年的汉武帝就开始了自己的欺诈之路

这事还得从汉文帝时期说起,窦皇后的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生下了二男一女,而这个女儿便是日后的陈皇后(历史并未留下她的名字)只称呼她为啊娇。长公主心性甚高,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但是结果却不遂她的意。

当时后宫受宠幸的美人大都是因为长公主的缘故,而太子的母亲栗姬恰巧不是她们中的一员,因此她便将自己的恨意转移到了长公主的身上。所以,当长公主提出要结儿女之亲时,栗姬就拒绝了她。被拒的长公主心中愤愤,之后向汉景帝(当时的皇帝)提出各种谗言,最终将刘荣的太子之位废除,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这一切变故也正趁长公主的心意,她向刘彻母亲王夫人提出婚约,王夫人一口应下。一日,长公主问刘彻长大了要不要讨媳妇,刘彻说要,长公主便指着宫女侍女百多人让刘彻挑选,而王夫人偷偷给刘彻暗示,聪明的刘彻得到示意就说都不要。长公主转而又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那阿娇好不好呢?”王夫人轻轻点头,刘彻看了阿娇一眼,便笑着说:“好啊!若得阿娇,当作金屋让她住。”长公主很是开心,之后苦苦哀求景帝,最终促成了这一段姻缘。

然而,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阿娇也如长公主的愿以太子妃的身份立为皇后。因为刘彻当武帝,长公主出了力,所以陈皇后也恃宠而骄,蛮横尊贵,而长公主更是自恃有功,向武帝无穷尽的索取财物。即便心中有感谢,然而对于无尽的索取这般,心中也会厌烦,所以武帝对于长公主早已厌恶,而阿娇,爱屋及乌,同样的道理,他也是心中不喜了。

一开始,武帝对阿娇念及旧情分,也独宠于她。而阿娇却始终没有生育。后来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为其进献了一个歌女,她就是卫子夫。阿娇的命运被彻底改写,渐渐被疏远直至打入冷宫。

武帝留了阿娇一命,却还不如不留她这一命。陈皇后居皇后之位11年终被罢黜,自此独自一人居住在长门宫,再也不能争夺圣宠,再也不会蛮横待人。阿娇一辈子都活在虚荣之中,她要争,她要胜,可屡屡的失败让她在河边行走,最终湿了脚。但是,最后孤独的几年生活,对阿娇来说,还有意义吗?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金屋藏娇

虽说阿娇百般不好,但武帝上位全靠她的帮忙,她又是武帝的第一任妻子。古人云:糟糠之妻不下堂。她对于刘彻来说也只是一个利用的棋子罢了。一旦目的达到,就会被更好新人取代。

爱情,何为爱情?对于陈阿娇和刘彻来说,便是金屋藏娇的虚假罢。后面的卫子夫何尝不是如此呢。

伴君如伴虎—杀窦英

窦婴,今河北衡水人。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后因病免职。景帝即位之初,任詹事,就是掌管皇后和太子家事的官员。窦婴因在一次酒宴上反对景帝日后把帝位传给弟弟——梁孝王刘武而遭到窦太后记恨。刘武是汉景帝的同母兄弟,深得母亲窦太后的宠爱。当景帝说百年之后要把帝位传给刘武时,窦太后非常高兴,没想到却遭到侄子窦婴的坚决反对。太后一怒之下,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不准他进宫朝见。于是窦婴就借口生病辞职回家了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汉景帝任命窦婴为大将军,驻守荥阳,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动向。七国之乱平定后,窦婴因功被封为魏其侯,名声大振,游士、宾客争相归附。朝廷议事,没有人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这是因为七国之乱事关景帝朝的安稳,而平定这次叛乱的两大功臣便是周亚夫和窦婴

后来到武帝一朝,窦太后驾崩,窦英渐渐的受武帝冷落,窦婴的宾客也渐渐离去,窦婴整天闷闷不乐,唯独灌夫一人对窦婴一如既往。

元光四年(前131年),灌夫因在酒席中对汉武帝的舅舅——丞相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但得罪了田蚡和王太后,自己也逮捕入狱。窦婴以曾受景帝遗诏为名,请求汉武帝召见。但王太后抢先一步把景帝遗诏在宫中的副本烧毁了,这样一来窦婴就是“伪造诏书“的死罪。汉武帝拿着景帝遗诏的正本,明知道窦婴是被人陷害,但最后还是狠心地将窦婴在渭城大街上斩首示众。因为此时的窦英已经对他毫无用处,三朝元老的窦英说被抛弃就被抛弃。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窦英

逼死张汤

张汤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他之所以残酷是因为汉武帝给了他这个权利,所以他是帮汉武帝背负了骂名。张汤不仅帮助汉武帝查处了陈皇后诅咒卫子夫和淮南、衡山谋反等大事件,还助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打击富商、剪除豪强的政策。张汤一度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但因此也招致了权贵的怨恨。元鼎二年(公元前116年),张汤遭到了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的诬陷,被汉武帝免官治罪。汉武帝三番四次派使臣责备张汤,逼着张汤认罪,张汤为了证明自己清白,自杀身亡。张汤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由此可见,他为官清廉俭朴,是为好官。

灭族主父偃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文臣中的大功臣,是他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也是他向汉武帝建议颁行推恩令,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最终加强了中央集权,彻底消除了诸侯国势力隐患。主父偃也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一年中升迁四次,最后官至中大夫。但后来主父偃因为揭发燕王犯罪的事情,得罪了赵王,于是赵王派人告发主父偃曾收受诸侯们财物,还诬陷主父偃逼死了齐王。汉武帝听后大怒,借此为由,将主父偃逮捕下狱,并将其灭族。汉武帝借他人之手消灭功臣的手段真是高,对主父偃也是典型的用完则弃!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主父偃

倒霉的李广和卫青的儿子

一说起飞将军李广,大家就会为他至死不被封侯鸣冤,向谁鸣冤呢?就是向汉武帝!李广和匈奴打了一辈子的仗,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在文帝和景帝时期,因为汉朝和匈奴的和亲政策,李广的战功主要是防御匈奴。好不容易等到了汉武帝时期可以主动出击匈奴了,汉武帝却又只重用卫青和霍去病等皇亲将领。霍去病英年早逝,暂且不说。卫青因为功劳太大是军队士兵的精神支柱。武帝不敢动他怕动摇军心。然而后面的巫蛊之乱卫青的儿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卫青二子卫不疑和三子卫登,在前112年因为没有响应朝廷号召参军,被汉武帝夺去爵位。卫青长子卫伉在前91年,因受巫蛊之祸的牵连被处死刑。之后就没有卫青儿子的记载了。按照汉武帝用人的原则,用完则弃,不管你功劳大小,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人们怀疑,霍去病和卫青的死也很可能和汉武帝有关,只是太过于隐蔽,当时人不知道,我们今人也不知道!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巫蛊之祸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

实际上也只是武帝为遮其暴行,而聊表一点虚假之意。就跟鳄鱼进完食留下的鳄鱼泪一样。如果从来的话武帝依然会杀死太子,这或许就是帝王的境界吧。

杀钩弋夫人

武帝后期专宠钩弋夫人,太子死后,就想着手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但当时自己年事已高,命不久矣。而子弱母强是武帝最不愿看到的。联想到自己在位时期的窦太后和王皇后的专权跋扈,为了替自己儿子铺平道路,以立刘弗陵为太子为缘由就逼着其母钩弋夫人自杀。这也是后来汉昭帝思念其母,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吧。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从阿娇到卫子夫,再到钩弋夫人。没有一个受宠的妃子逃过武帝的魔爪。

综上所述,汉武帝诛杀功臣的招数大多是借刀杀人,且不留一丝痕迹。这也是我们只记得刘邦、朱元璋是诛杀功臣的暴君,但是经常忽略汉武帝也爱杀功臣的原因!汉武帝晚年发动的巫蛊之祸,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大量政治上层人物被杀,国本动摇,有学者认为巫蛊之祸实也是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伟人背后的故事—汉武帝的‘黑暗’一面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