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照片,是毛主席在1959年回韶山时拍的,他用手抚摸的这两个孩子,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他的侄子和侄女,后来都有着成功的人生。
毛主席是在1959年6月25日回到老家的,见到了很多亲戚朋友,毛主席面前这位妇女,就是这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毛主席的弟妹、毛泽连的妻子张玉莲。
毛泽连是毛主席的堂弟,比毛主席小20岁,当毛主席回到家乡宣传革命的时候,毛泽连也积极参加,加入了共产党,成为当地有名的革命者。
但不幸的是,在一次送情报的时候,毛泽连为了甩脱反动派,跳下了悬崖,命虽然保住了,但也留下了残疾,尤其是双眼几乎失明,生活非常艰难。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连去了北京,见到了毛主席,在堂哥的帮助下,毛泽连的一只眼睛恢复了一点视力,能看见一点东西了。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毛泽连娶了一个老婆,就是张玉莲,还生下了三个孩子,分别叫毛岸平、毛小青、毛坚平。
毛主席这次回到韶山,见到的这两个孩子,就是毛小青和毛坚平,当时还只有5岁和4岁。
很多年后,毛小青仍然对这次见面记忆犹新,感慨地说:“伯父见到妈妈、我和弟弟时,深深的父爱洋溢而出。伯父紧紧地搂着我和弟弟,温暖的双手分别在我姐弟俩的头上抚摸着,这都是毛家宝贵的血脉啊!伯父心中感慨万千,他老人家想起了六位牺牲的亲人。他老人家为毛家的人丁兴旺而高兴,为泽连弟的幸福而欣慰。在这张珍贵的照片中,留下了伯父对我们儿女辈前所未有的慈爱和温情,这种温暖的情感,深藏在我的记忆中,始终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是毛小青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可惜她当时年纪太小了,在毛主席面前一句话也不敢说。
直到10年后,毛小青去了北京,第二次见到了毛主席,这次不再紧张了,还大胆地向毛主席提出,说自己想要当兵。
但是,毛主席不同意她这么早就当兵,建议她先完成学业,以后再当兵也不晚。
不过,毛小青很有自己的主见,没有听伯父的建议,还是去当了一名通讯兵。
毛小青退伍后,进入湖南旅游局工作,负责东方宾馆的餐饮部,这也为她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9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兴起了“毛主席热”,与毛主席相关的东西也都成为热门,比如“毛家菜”,就深受大家欢迎。
不过,大多数“毛家菜”都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实际上跟韶山的美食没有什么关系,当时,毛小青的弟弟毛坚平正在北京,就和姐姐说起了这件事,说要不我们就开一家正宗的“毛家菜”吧,让大家吃到正宗的韶山美食。
起初,大家都不同意这个想法,他们毕竟是毛主席的后人,怎么能做生意挣钱呢?
但是,毛小青有着毛主席一样敢想敢干的性格,现在国家提倡发展经济,毛主席的后人为什么不能做生意呢?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的支持,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大家都在下海经商,我们毛家人也要走在前面,我支持你!
就这样,毛小青来到了北京,开了一家“韶山毛家菜”,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和正宗的韶山特色美食,一下子在北京火了起来。
而且,毛小青还联系到了毛主席当年的厨师,请他介绍毛主席喜欢吃的菜,更让毛小青的饭店越来越受欢迎,很快就发展成为连锁餐饮企业,毛小青也成为著名的女企业家。
另外,毛小青还创办了红色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色伟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任过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会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等等职务,极力宣传红色文化。
毛小青的弟弟毛坚平,在毛主席回韶山时还只有4岁,因为太调皮,父母不想带他去,以免惹得毛主席不高兴,结果,毛坚平躺在地上直打滚,非要跟着去,父母只好带着他去了。
毛主席见到毛坚平后,亲切地摸着他的头,毛泽连说,本来不让他来,他打着滚非要来。
毛主席哈哈大笑,说这个孩子知道斗争,将来会有大出息!
确实,毛主席从小就知道斗争之道,经常和父亲斗智斗勇,让他懂得了“斗争才能赢得权利”的道理,所以,他对喜欢斗争的人也是非常欣赏的。
不过,毛坚平后来的人生,好像没有实现毛主席说的“大出息”。
毛坚平长大后,也和姐姐一样去当了兵,不过,他在军营的那几年一直都非常低调,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和毛主席的关系,也没有人知道他竟然是毛主席的侄子。
1980年退伍时,领导去征求毛泽连的意见,问他想让儿子当干部还是当工人,毛泽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人,说当工人就很光荣。
就这样,毛坚平后来当了一辈子工人,始终兢兢业业,以当工人为荣。
对此,毛坚平说:“毛主席那一辈的人艰苦奋斗,方才创造了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环境,对此,我们始终心怀感恩。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这种精神,我们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这就是毛坚平选择的人生,虽然不像他的姐姐那样大富大贵,但谁能说他的人生不也是一种成功呢?
(参考资料:《毛泽东和他的百位亲属》《在毛泽东身边:106位毛泽东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津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