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英雄辈出,蜀汉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更是名震天下。但若刘备真能统一江山,这五人中谁会成为刘备的“心腹大患”?诸葛亮一语点破:马超是“黥、彭之徒”。这话听着像夸人,实则暗藏杀机——黥布、彭越是谁?汉初三大名将,最后全被刘邦剁了!诸葛亮看透不说透,只因马超这人,从根上就写着“造反”俩字。

一、西凉只认马超,不认刘备
马超在西凉的威望,那是刘备拍马都赶不上的。渭南之战,他振臂一呼,十万西凉兵马瞬间集结,连羌人、氐人都听他号令。后来刘备打汉中,还得靠马超去忽悠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来助阵。说白了,西凉的兵只听马超的,刘备算老几?
刘备再仁义也是帝王。帝王最怕啥?怕手下兵权太大、威望太高!韩信怎么死的?彭越怎么死的?马超手握西凉铁骑,又深得羌氐人心,刘备能睡得着觉?诸葛亮心里门儿清:这局面,马超不反,他手下也得逼他反!

二、亲爹都坑,造反是刻在骨子里的
马超这人,狠起来连亲爹都坑。渭南之战时,他爹马腾还在曹操手里当人质呢。结果马超不管不顾,非要造反,气得曹操一刀宰了马腾全家。《后汉书》写得明明白白:马腾“夷三族”,这笔血债马超得背一大半!
亲爹当人质还敢造反,这不是勇,是疯!诸葛亮评价他“雄烈过人”,听着像夸,实则暗指他性格暴烈、不计后果。这种人今天能反曹操,明天就能反刘备——毕竟造反对他而言,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三、前科累累:专坑“救命恩人”
马超的“背叛史”能写本书。先反曹操,被揍趴后投奔张鲁。张鲁收留他,给他兵权,结果呢?马超扭头就密信刘备:“张鲁不靠谱,我跟你混!”《三国志》里这句“密书请降”,直接把“白眼狼”仨字钉他脑门上了。
张鲁帮他,他反手卖张鲁;刘备收留他,他就真忠心?诸葛亮看得透透的:马超眼中只有利益和私仇。曹操杀他全家,他借张鲁的兵报仇;刘备若没利用价值,他照样掀桌造反!

四、诸葛亮为啥装傻?
刘备对马超的戒心,从封官就能看出来:马超名头响亮——“骠骑将军”,实际兵权却少得可怜。诸葛亮更绝,夸他是“一世之杰”,转头又补一刀“黥、彭之徒”。彭越、英布是谁?刘邦的左膀右臂,最后全被剁成肉酱!
诸葛亮不说破,是因时机未到。天下未定,马超还有用——能镇西凉、能唬羌氐。若刘备真统一了,马超的结局只有一个:兔死狗烹。

马超的悲剧,从他手握重兵却不懂帝王心术时就注定了。刘备容得下忠厚的赵云、暴躁的张飞,却容不下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西凉霸主。诸葛亮那句“黥、彭之徒”,既是预言,也是警告:在帝王眼里,功高震主者,从来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