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手麻的经历:趴在桌上小憩后手指发麻、长时间刷手机后指尖刺痛、甚至半夜醒来手掌像有蚂蚁爬过……大多数人甩甩手、揉一揉就了事,认为只是“小毛病”,却忽略了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手麻并非小事,它可能是神经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或慢性疾病的早期表现。若不及时重视,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留下不可逆的损伤。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手麻≠小事!可能是这些疾病的预警
手麻后,不同部位的麻木感可能指向不同的疾病。以下4种情况尤其需要警惕:
1、腕管综合征
这是手麻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偏爱”长期过度使用手腕的人群,如上班族、家庭主妇或需要反复手腕用力的劳动者。
当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桡侧(靠近拇指一侧)半侧出现麻木感,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甚至因麻木从睡梦中醒来时,需高度警惕。这是因为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到压迫,而腕管是手腕处一条狭窄的通道,长期手腕弯曲、反复用力或外伤可能导致腕管内压力升高,进而压迫神经。
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手指麻木,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手部肌肉萎缩、握力下降,连拧瓶盖、系扣子等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自查时,可留意麻木是否局限于上述手指区域,甩手或改变手腕姿势后是否暂时缓解,以及是否长期从事需要手腕反复用力的活动。
缓解方法包括减少手腕过度弯曲,每隔30分钟活动手腕并做“握拳-松开”动作,热敷手腕(温度不超过40℃),或佩戴护腕减轻压力。若麻木持续超过1周不缓解,伴随手指无力或肌肉萎缩,或手腕疼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2、颈椎病
手指麻木伴随颈部僵硬、肩背酸痛,甚至转头时头晕目眩,可能是颈椎病的问题。
现在大家长期低头刷手机、伏案工作,颈椎承受的压力相当于头顶10公斤重物,导致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这种慢性压迫不仅引发手麻,还可能造成脑供血不足,增加中风风险。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走路踩棉花感、大小便失禁等脊髓受损症状。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自查时,需关注麻木是否伴随颈肩痛或头晕,低头或转头时是否加重,以及是否每天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超过4小时。
缓解方法包括保持正确坐姿,使电脑屏幕与眼睛平齐,每30分钟做颈部活动操放松颈椎,避免长时间低头,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保持颈部自然曲线,或急性期用热毛巾敷颈部缓解肌肉紧张。若麻木伴随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或颈部疼痛剧烈影响睡眠,甚至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得赶紧就医不能耽误了。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3、末梢神经炎
手指或脚趾末端出现对称性麻木、刺痛,像戴了“手套”或“袜子”,触碰物体时感觉迟钝或过敏,可能是末梢神经炎的表现。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长期酗酒导致维生素b1缺乏,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等有毒物质也会引发神经炎症。若不及时治疗,末梢神经逐渐坏死,可能导致肢体溃疡、感染,甚至需要截肢。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自查时,需留意麻木是否从手指或脚趾末端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是否患有糖尿病或长期酗酒,以及是否接触过农药、油漆等化学物质。
缓解方法包括严格控制血糖、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1和b12,避免接触过冷或过热的物体防止烫伤或冻伤,避免接触有毒物质。若麻木持续加重并出现肢体溃疡,或伴随疼痛、感觉丧失,以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出现急性并发症,要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4、脑卒中
单侧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伴随口角歪斜、说话含糊、视力模糊,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
脑血管堵塞(缺血性脑卒中)或破裂(出血性脑卒中)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功能迅速丧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吸烟、肥胖人群需格外警惕。脑卒中黄金救治时间仅4.5小时,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残疾或死亡。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自查时,需关注麻木是否仅出现在一侧肢体,是否伴随头痛、呕吐、意识模糊,以及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平躺休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若意识清醒可服用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需遵医嘱。
文章小结
出现手麻,真的不能掉以轻心。如果频繁发作,最好是能详细记录发作时间、部位、活动情况、伴随症状等,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帮助更快找到病因。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