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眯着眼看黑板半年了,可我就是怕他戴上眼镜后度数越涨越快……”在湘乡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候诊区,张女士攥着9岁儿子的验光单眉头紧锁。
诊室里,湘乡爱尔眼科医院小儿与视光科王慧芳主任轻叹:“这是本月第23位因‘眼镜恐惧症’延误矫正的孩子。”
被误解的眼镜:是枷锁还是救生圈?
诊室外宣传屏正播放着科普动画:近视加深的主因是眼轴增长,而非眼镜本身。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中,超三成未及时佩戴合适眼镜,导致视疲劳加剧、度数加速增长。
“眼镜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给眼睛‘减负’的脚手架。”湘乡爱尔眼科医院小儿与视光科王慧芳主任指着诊室内的眼轴监测仪解释,通过定期跟踪眼轴变化,能科学判断近视进展,“就像发烧需要退热药,视力模糊时拒绝光学矫正,反而会让眼睛长期处于‘过劳’状态”。
因此,作为家长,无需恐惧孩子佩戴眼镜后摘不下,需要正确面对眼镜带来的近视防控的效果。
(▲湘乡爱尔眼科医院小儿与视光科王慧芳主任看诊)
撕掉"标签":个性化矫正破除魔咒
13岁的小宇曾是“眼镜抗拒论”的受害者——150度的近视被拖延两年后飙升至400度。
湘乡爱尔眼科医院小儿视光科王慧芳主任为他定制了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的综合防控方案,半年后,小宇的眼轴增速下降60%。
复查时,小宇开心的和王慧芳主任说道:“现在他打球时,就是敞开玩耍,不怕有那种投篮看不清的感觉了。”
湘乡爱尔眼科医院小儿视光科王慧芳主任向小宇妈妈解释道:现代视光医学早已突破“一副眼镜戴终身”的传统模式。
诊室里的对话:当科学照进焦虑
“您看这张眼底照片,”湘乡爱尔眼科医院小儿视光科王慧芳主任将电脑屏幕转向张女士,“孩子已经出现轻微豹纹状改变,这是高度近视的预警信号。”
随着角膜地形图、调节灵活度检测等数据逐一呈现,张女士逐渐明白:科学配镜如同为发育中的眼睛系上“安全带”,而放任模糊视物,相当于让眼睛在“雾里狂奔”。
离院时,男孩鼻梁上已架起浅蓝色镜框。验光师在镜腿贴上卡通提醒贴:“每日户外2小时,20-20-20护眼法则。”即20-20-20的护眼原则:即每用眼20分钟-就远眺至大约20英尺(约6米)的地方-持续注视20秒钟,以放松眼部肌肉。
“家长的心疼我们都懂,但保护视力需要理性之爱。”王慧芳主任望着诊室外“清晰视界,从科学认知开始”的标语感慨。暮色中的视光科依然灯火通明,那些曾经被恐惧笼罩的眼镜,此刻正在孩子们眼前折射出温暖而清晰的光。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湘乡爱尔眼科医院 李嘉豪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