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不是!)
而是,当外卖奶茶无人不知,“轻食”“代餐”等健康饮食风靡一时,又有一批年轻人“另辟蹊径”跟着小学生打卡起了小学门口的路边摊。
一辆顶着大喇叭🎺的推车从此处路过……
不知什么时候起,10后的“小孩哥”“小孩姐”几乎全方位成为了年轻人的人生导师。
在精神层面学习完人情世故、人生态度后,年轻人又开始跟着小学生在校门口吃吃喝喝……
去重温童年校门口那些美味又便宜的“垃圾食品”。
今天,
就让小编带你探探小学门口的“精神食粮” !
01 小学门口的路边摊
都有什么好吃的?
在抖音和小红书上,许多博主发布跟着小学生们“抢”路边摊的体验。
他们顶着和小学生的老师们相仿的年纪和身高,手持着十块二十的零钱,在屏幕前展示今天的“血拼”预算,然后“挤进”一群小学生中,感受着小学门口令人“震惊”的物价。
两块的冰粉自助,一块到四块的寿司,拼起来满满一盒。
三块钱的火鸡面,还可以铺上一层带着绿葱花的狼牙土豆。
五毛、一块、一块五能买好几串的麻辣烫,淋上汤汁满满一杯也不超过五块钱。
三块钱的凉皮,五块钱的炸鸡,装鸡柳的漏斗里飘出五香粉和辣椒的香气,让人回忆起小学时馋得流口水却没钱买的自己……
于是站在校门口的小吃摊前,想起了那句“人长大养的第一个孩子就是自己”,这份鸡柳必须“拿下”(买的可能也不是鸡柳,而是小时候没吃到的遗憾。)
年轻人打卡的这些路边摊大多开在各个小学周边,原本的顾客群体就是放学后的小学生。视频中出现的学校也遍布南北。
南北因为饮食文化不同,“甜口咸口”成了年年都能上榜的大热门话题。
但其实往小学门口溜达一圈就能发现,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小学生,他们的喜好却出奇一致,不外乎是鸡柳鸡腿、麻辣烫、火鸡面、酸辣粉、烤面筋等高油、高糖、高盐、麻辣的食品。
甚至博主“探店”的过程中还会随机触发npc——热心的小学生们。
他们会倾情推荐,将自己“毕生”的美食体验一一奉上:哪家的更好吃,哪家的有点辣,哪家可以拼,“专业”的报价速度甚至超过摊主。
视频弹幕中经常出现“上海一天一顿饭40”“小吃摊财富自由”和“这么便宜!”的感叹。
可以看到无论是拍摄者还是评论者,都被小吃摊的“低价”所打动。
02 在新鲜感与性价比之间
获得双赢
传统的小吃是路边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人怀旧的首选——不同样式的冰糖葫芦,亮晶晶的糯米糕,薄脆和酱料几十年如一日的煎饼果子,红油中漂浮翻滚的各种麻辣烫小吃,都是从小吃到大的美味。
如今小学门口的路边摊也不再只有传统的小吃,火鸡面、章鱼小丸子、关东煮、大福、寿司……也在小学门口的路边摊拥有了一席之地。
甚至为了迎合年轻人喜好,摊贩们还会提升摊位设计、独特包装和食材搭配的创意,推陈出新,满足年轻人如今既追求新鲜感、又追求性价比的消费心态。
而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小学门口的小吃摊也掌握了众所周知的流量密码。
“跟小学生抢吃的”这样的标题,接地气中又透着一丝年轻人特有的“清澈愚蠢”,而“二十元挑战小学门口吃撑”与当下的消费对比中更是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反差,让人不禁好奇点开,看看二十元到底能吃到什么“好东西”。
很多年轻人纷纷尝试起一块钱八个的关东煮、三块钱的火鸡面、一元一杯的冰粉……
二三十元就能吃到不同花样、口味繁多的食物。这样的体验对于年轻一代而言,也是一种“独有风味”的新风潮。
比起动辄百元起价的“围炉煮茶”和每天都排着长队的网红甜品店而言,小学门口的路边摊的确是一个“经济实惠”的打卡选择。
为钱包扁扁、余额少少的年轻人在有限预算下提供了一份愉悦的味觉体验。
小学门口的路边摊以其价格亲民的特色,不仅“数十年如一日”地吸引着一届又一届的小学生,也让“省吃俭用地花了很多钱”的年轻人双眼放光。
网友也纷纷表示,“估计只有小学门口才能有这个价格了”。
03 流水的小学生,
铁打的路边摊
小学门口往往是许多人童年的见证地,成年后回到小学门口,仿佛坐上了哆啦a梦的时光机回到了儿时。
捏着皱皱巴巴的零花钱,一放学就冲到街边摆摊的嬢嬢和大爷身边,排着队咽着口水。
路边的桌子上摆着五毛的辣条,一块钱的烤肠,鸡蛋灌饼加鸡柳,糖葫芦亮晶晶排开……
白色泡沫箱子里,打开冒着白汽的,夏天是小奶糕,冬天是煮玉米。
俺loopy也想尝尝
去小学门口的路边摊“打卡”不仅是对于过去生活的缅怀,更是一种对于儿时无忧无虑、简单而幸福时光的追寻。
流水的小学生,铁打的路边摊。多年以后,当你已经不再穿着校服,踮起脚让老板先收你的钱的时候,阿姨的摊位又围上另一批踮着脚努力的小学生。
他们吃着和你当年差不多的东西,坚持着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纸币交易。阿姨依然穿着围裙袖套,有时摊位固定,有时穿梭于大街小巷……
当然,小学生们一定找得到。
成年后逛的美食街,鸡柳十块,鸡腿八块,随便选选就上了两位数的关东煮甚至不够“垫垫肚子”。
网友锐评“大学生一个价,小学生一个价,原来这就是长大的代价”。
提起学校门口的路边摊,小编最想念的是里脊肉饼。小时候我妈从来不让我吃,都是放学偷偷买了吃完把嘴擦得干干净净再回家,真的是“白月光”的级别。不知道大家的“白月光”小吃都是什么呢~
撰文 | 实习生 马安妮 白悦瑶
统筹 | 林艳 张彬
编辑 | 实习生 石丽佳 徐汉娆
图片丨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