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去超市买酒,只要听说这酒口感好、口碑不错,拎起来就买了;可现在不一样了,一些包装普通、名气不大的酒,根本没人愿意多看一眼。
这是为啥?说到底,以前大家买酒就是为了喝,图个实在。那时候的酒也没啥花哨包装,讲究的就是味道和品质。现在不同了,酒不只是拿来喝的,还被赋予了送礼、收藏、撑场面的意义。喝酒的人也更“讲究”了:这瓶酒拿出去有没有面子?别人会不会觉得我档次不够?于是买酒时想得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复杂,正是这样的观念变迁,让许多曾经火爆一时的白酒逐渐“走下神坛”。
像那款红了1700多年的名酒——女儿红,虽然是黄酒,但历代都被文人墨客追捧,商人收藏,老百姓也认它,曾是家家户户都备着的好酒。可惜后来因为酿造工艺断代、跟不上时代变化、大众口味也变了,慢慢地,它也就从大家的视线里淡出了。
当然也有一些曾经火遍全国的老名酒,虽然不再高调,却始终坚持做一件事——酿好酒。它们放弃了蹭热度、做网红,一门心思守着传统工艺,坚持纯粮酿造,只为守住那一口老味道。下面要说的这三款酒,就是曾经风头无两、如今却在超市角落积灰的“倒霉酒”,真挺可惜的!
第一款:董酒——原料管制,难以发展
这款酒来头可不小,是当年“老八大名酒”之一,曾经可是风光一时。最火的时候,不管是高档宴席还是老百姓的聚会,桌上都少不了它,绝对是白酒圈里的“顶流”。
可这些年,董酒有点跟不上节奏了。董酒最牛的就是酒曲中加入一百多种药材,但是如今药材管理非常严格,很多以前常见的药材都受到了保护,进而影响了董酒的酿造和工艺。加上市场变化太快,新品牌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大家口味也变得更挑了,董酒渐渐没了以前的优势。
虽然酒本身品质还在,但是和老药香董酒还是有些不一样了,加上小众的香型,董酒的名气确实不如从前,现在除了贵州本地人,出了省知道它的人真不多,真是有点可惜。
第二款:国康1935——酒香也怕巷子深
这款酒产自贵州仁怀,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酱香酒大本营。在90年代初,国康还只是个小酒厂,主要给别的品牌供应基酒。虽然当时名气不大,但胜在酒酿得地道、品质过硬。
正因为酒做得好,后来的国康慢慢有了点口碑,结果反而被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的“国康酒”,真假难辨。为了自保,酒厂干脆注册了品牌,正式推出了现在的这款国康1935。
一直以来,这款酒的价格都非常亲民,但品质却一点不含糊。它用的是正宗的“12987”大曲坤沙工艺酿造——一年酿造周期,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整个过程复杂又讲究。
原料也是本地特产的红缨子糯高粱和小麦,新酒窖藏至少五年,最后还要用十年以上的老酒勾调,确保每一口都酱香浓郁、口感醇厚。
本来以为这样的国康应该走进大众视野了,没想到赶上了个“怪时候”——那会儿网上全是“茅台镇9块9酱酒”的广告,很多人误以为便宜才是正宗,而像国康这种没怎么打广告的好酒,反倒被当成假货来看。
于是,国康1935一度成了“酒好没人知”的代表,明明是实打实的纯粮坤沙酒,却因为不会营销,在外地一直没啥存在感,只能在本地默默发光。
第三款:六曲香——被时代遗忘的老味道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在过去,这可是很多老一辈酒友的心头爱!六曲香是山西祁县的特产,以前在当地特别火,属于清香型白酒里的硬核选手。虽然现在名气不如从前,但它依旧是一款有底蕴、有实力的老派白酒。
别看它现在不太被人提起,真喝过的老酒友都知道,这酒的口感干净利落,香味清爽,喝起来特别顺口,味道好极了。只可惜,它生不逢时,赶上了市场飞速变化的年代,被越来越多花里胡哨的新品牌盖过了风头,这确实非常可惜。
对爱喝酒的人来说,没喝过好酒,简直就是一种说不出的遗憾。这三款曾经风光一时、如今却被冷落的好酒,你最想尝哪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