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凉菜时,这6种食材尽量少买,老板:一看就是行家

夏天到了,又到了吃凉菜的时候了,要说凉菜,外面卖的现成的可比自己做划算多了。街边小贩卖的、熟食店里摆的,凉菜种类多得数不过来。各种豆制品、新鲜青菜、凉皮粉丝、卤猪头肉、熏肠,烧鸡,辣鸭脖……满满当当摆一大排,看着就挑花眼。随便选几样,不知不觉就能装一大盒。

但买凉菜也有很多技巧,有些凉菜并不适合购买,下面就介绍6种,你看看有道理吗?

1.泡发过头的木耳、银耳

长时间浸泡的木耳、银耳,表面黏腻有异味,边缘发皱甚至软烂。夏季高温环境下,这些菌菇泡发超过4小时,就可能滋生致命的米酵酸菌。这种毒素堪比砒霜,蒸煮煎炸都杀不死,一旦误食,轻则上吐下泻、头晕乏力,重则引发肝肾衰竭,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如何辨别:

新鲜泡发的菌菇质地脆嫩,没有黏液;若发现表面发黏、颜色暗沉,哪怕只泡了半天也别吃。建议现吃现泡,木耳冷水泡2小时,银耳泡发至完全舒展即可。

2.夹生豆角

凉拌豆角翠绿鲜亮,但入口生硬、带着青涩味。豆角里的皂苷和植物凝集素是“隐藏杀手”,没彻底煮熟就凉拌,这些毒素会刺激肠胃,引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有些摊贩为了卖相好看,只把豆角简单焯水,毒素残留量远超安全标准。

避坑指南:

熟透的豆角颜色发暗,质地软而不烂,闻起来没有豆腥味。购买时不妨掰开一根查看,若截面发白、中心生硬,千万别买。

3.廉价肉类制品

七八块钱一斤的凉拌火腿肠、午餐肉,价格低得离谱。这些肉类很可能用边角料、变质肉制成,为了掩盖异味,会添加大量亚硝酸盐、防腐剂和人工香精。长期食用不仅会增加肝肾负担,还可能诱发癌症。

选购技巧:

正规肉类制品配料表干净,每斤价格至少在15元以上。购买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散装肉制品尽量别碰。

4.散装豆制品

凉拌腐竹、豆干表面发黏,闻起来有刺鼻酸味。豆制品蛋白质含量高,在30℃以上的环境里,存放超过2小时就会大量滋生细菌。有些摊贩用重口味调料掩盖变质味道,吃完容易食物中毒。

安全贴士:

购买豆制品选真空包装的,散装豆制品要当天吃完。若发现表面出现白色霉斑、手感发黏,哪怕刚买也得扔掉。

5.腌制绿叶菜

腌制超过8小时的生菜、菠菜,颜色发黄,口感软烂。这类凉菜不仅维生素C、膳食纤维流失殆尽,还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能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长期食用危害极大。

健康吃法:

凉拌绿叶菜最好现做现吃,用开水快速焯烫后,加蒜泥、柠檬汁调味,既能杀菌又能保留营养。

6.特殊蛋类

皮蛋表面黑斑密布,毛鸡蛋蛋壳破裂、散发腥臭味。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含铅量高,长期食用会损害神经系统;毛鸡蛋在孵化过程中极易被沙门氏菌污染,变蛋若制作工艺不达标,也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正确选择:

认准“无铅工艺”标识的皮蛋,毛鸡蛋、变蛋尽量别吃。食用皮蛋前用醋浸泡5分钟,能有效降低有害物质。

所以凉菜虽然好吃,但朋友们最好还是在家里自己制作,不仅安全健康,卫生有保障,而且在家制作也更加实惠,想要吃得健康放心,在家做凉拌菜时也是要注意一些细节的。

  1. 做凉拌菜之前,一定要把菜刀、案板、碗碟、蔬菜都彻底清洗干净。
  2. 生的和熟的食物一定要分开处理。切生肉和切蔬菜的菜板、刀具也别混用。
  3. 菠菜、苋菜这些蔬菜,含有草酸,四季豆、扁豆这类豆角,含有皂苷和凝集素,都要提前焯水。
  4. 拌凉菜的时候,可以加一些生洋葱、大蒜、折耳根,既能提味,又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5. 现做现吃,凉拌菜最好吃多少做多少,别一次做太多,更别过夜。

以上便是买凉菜和在家自制凉菜的一些小技巧,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感谢各位关注支持!

#头条创作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