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竖屏时代的到来,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视听文艺形态发展迅速,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高达504亿元。5月21日,江苏常州文化产业杭州推介会上,常州市武进区发布《武进区微短剧产业专项政策(试行)》,10条“真金白银”的扶持措施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推广、产业链培育等全流程,全面激活“内容生产—流量赋能—衍生消费”的短剧产业生态闭环,创新构建“全要素保障、全周期响应、全场景覆盖”的协拍服务体系,打造“长三角短剧友好城市”。
全链条扶持,从剧本到播出 “一站式” 激励
据介绍,该政策聚焦微短剧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创作—落地—拍摄—发行—推广”全周期扶持体系。例如,在项目落地上,新建设(改建、扩建)投资超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改造电商直播基地最高补贴100万元,鼓励盘活闲置资源布局新业态。在取景拍摄上,支持拍摄与文旅场景联动,开展特色活动或消费场景更新,单部作品最高奖励20万元,推动“影视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文旅部门推出“武享拍”计划,西太湖碧波辽阔,14公里黄金水岸线等景区免费拍摄;花博园中西式园林、雅集园艺术群落、国际人才公寓、现代办公等景区稀缺场景创新单次收费无限转场任意拍。烯望家园短剧生活基地、西太湖影视公寓等为剧组配套生活服务,食宿成本低至每人每日60元。在出版发行方面,鼓励出版发行,对在头部网络视听平台上线播出的精品微短剧,最高给予50万元的奖励。对票房数据较高的爆火的点播剧,最高给予100万元的奖励。对出海优秀文化作品,最高给予50万元的奖励,鼓励作品“走出去”拓展市场。
记者注意到,该政策首次将“体现武进文化元素”作为剧本扶持的重要标准,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题材且融入武进地域特色的原创剧本,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同时,对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年度推优目录的作品,按国家级、省级荣誉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奖励,从源头强化内容的思想性与地域辨识度。
同时,该政策不仅聚焦单一项目,更注重产业链协同发展与创新能力提升。例如,鼓励网络文学、MCN 机构将IP转化为微短剧,支持电商平台探索“微短剧+消费”模式,推动“内容创作—IP衍生—电商变现”一体化;对运用 AIGC 等新技术开展剧本创作、场景生成的企业,最高扶持 100万元,推动微短剧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等。
生态集群跃升,打造长三角微短剧“梦工厂”
据介绍,早在2006年,武进就布局“国家动画产业西太湖基地”,陆续引进捷成华视网聚、视觉中国等一批上市龙头企业。2015年投资近10亿元打造了江苏省西太湖影视基地,引进世界第二台“ULIGHT 智能光场”数字虚拟摄影棚。剧组入驻率连续8年位列全国同类基地前茅,吸引了《王牌部队》《他从火光中走来》《罚罪》等近400部优秀作品入驻拍摄。如今,西太湖影视基地拥有国内领先近当代场景,可完成年代戏90%的拍摄场景量,还配备直播间、化妆间和人才公寓。今年3月以来,落地各类微短剧企业12家,完成近40部微短剧的创作,预约拍摄剧组近80个。
同时,阿里巴巴国际站、一达通、嗨购等300余家电商企业在此集群,2024年已实现电子商务营收80亿元,为微短剧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多重资源和良好生态,通过发挥“影视创作×电商联动”的乘数效应,让衍生电商产业成为未来微短剧的主要爆发点。
武进区委常委、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徐俊表示,此次专项政策的出台,旨在通过精准扶持与生态构建,打造长三角短剧友好城市,让武进成为微短剧创作的“灵感源”、产业集聚的“强磁场”、市场拓展的“出发地”,携手开启短剧时代的高光时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 陈云龙/文 邹嘉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