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北京市丰台区、杭州市、佛山市三地市监局联合发布《开展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文件三地互认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三地互认办法(试行)》),首次实现跨区域政务协同突破。肯尼亚投资者万亚马成为首个受益者。
日前,万亚马向南海区市场监管局提交材料并在当天领取营业执照。更令他惊喜的是,进军北京市场时,仅凭南海出具的加盖档案证明章的主体资格文件复印件,便直接在北京丰台区完成了新公司的注册。
“原本需要重新公证认证,至少等15天左右。现在从珠三角到京津冀,全程‘无感’通关。在中国成立公司如此便捷高效,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在其看来,新政让企业省去至少15天公证认证时间,成本直降超6成。
根据《三地互认办法(试行)》,境外投资者只需提交一次经公证认证的主体资格文件,即可在三地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用”,彻底告别重复公证认证、反复核验的繁琐流程,显著提升跨省投资效率。这一创新机制不仅为全国政务协同提供了范例,更成为吸引外资、激发经济活力的“强引擎”,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优化外商投资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三地互认如何赋能企业发展?有关负责人介绍,主要从三个维度实现赋能:一是一次提交,三地通用,覆盖企业设立、变更等全流程,主体资格只需一次认证,外商跨区域投资“零重复”;二是一地核验,互信互认,从“各自核验”升级为“一次核验、三地互认”,打破地域限制与制度壁垒;三是成本直降,服务升级,办理周期从最少15天压缩至最快1天,公证认证费用节省超60%,企业开办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南海区市场监管局作为此次政策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创新包容”的态度,持续深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改革,多渠道、全方位提升企业开办服务体验。截至2024年底,全区新设立经营主体达15.1万户,经营主体总量增至73.12万户,均位居全市首位,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随着新政的持续深化,外商跨省布局有望更为高效,有利于催生“北京总部+杭州研发+佛山供应链”的“三圈联动”产业链布局,激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万亿发展潜能。南海区市场监管系统将持续优化企业全周期服务,让外商在南海这片热土“进得来、稳得住、做得大”。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俏婷 通讯员欧俭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