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聚力攻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形成完整的信创产品链条,构建了自主可控、产研一体、软硬协同的信创产业体系。”日前,在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数据局局长邓光华在介绍天津积极开展先行先试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其中关于对信创产业发展的肯定令业界振奋鼓舞。

多年来,天津信创产业从无到有,扎根成长,从不断学习追赶外国技术,到追平行业整体水平,再到业界领跑,天津信创产业链上企业始终奋斗在创新最前沿,在先行先试的不断摸索中努力奔跑。
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其“魂”是自主研发和创新,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早在跨越新千年之初,天津滨海高新区已经播下了信创的“种子”,开始着手谋划布局信创产业链。新一代处理器、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存储、网络安全……信息时代的自主创新,条条赛道都写进了高新区的规划中。

“公司创建之初,高新区华苑产业园就是我们的第一选择。这里是高新技术的聚集区,无论是区位、政策,还是人才、产业配套等都是最优的!”南大通用是天津土生土长的数据库基础软件研发企业,在高新区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董事长丁明峰表示,从最初创立时的20余人几间办公室,发展到现在员工总数700余人,南大通用天津总部办公区超过5000平方米,且还在持续扩张规模。
“南大通用有幸见证了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从无到有的迅速崛起,作为建设者,我们深感自豪与欣慰。同时,作为这片土地发展的一部分,我们同样怀揣着主人翁的憧憬与期待,展望未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丁明峰说。

2021年以来,高新区聚力“中国信创谷”建设,在“补链、强链、延链”工作上久久为功,在项目落地、产业促进、企业和产业服务等方面做好“绣花功夫”,在政策扶持上拿出“真金白银”,吸引产业要素加速聚集。
高新区推出了“信创九条”政策,每年拿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企业培育、企业成长、研发投入、信创人才等发展;以信创基金、新动能基金为主力的13只基金,总规模超过280亿元,在园区构建出了多维度、多层次产业支撑体系;汇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服务机构等在内的130家单位联合成立高新区信创产教联合体,深入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并入围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此外,高新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6家,其中国家级8家,信创海河实验室、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国家应用示范天津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能级不断提高,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成为高新区信创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目前,全球4大整机制造商高新区占有2家、全国4大主流数据库企业高新区有2家、全国2大通用操作系统厂商高新区有1家、全国6大CPU厂商高新区有2家。不仅仅是飞腾、麒麟、曙光、海光、三六零等领军企业,近年来,青禾芯片、中软信创、中资信创、紫光云、金海通、极豪科技、尼卡光学、巽林科技、元旭半导体、华信泰等重点信创企业纷纷选择在这里落户发展。

高新区信创局副局长赵林杉表示,目前,高新区整体信创产业生态企业超过1000家,整体规模超过720亿元,形成了以基础硬件、软件系统、“信创+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链条,以信息安全为保障,以全领域应用为特色的“311信创体系”,成为全市信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信创产业的“生态雨林”越来越鲜活多彩了。
作为高新区信创产业建设者之一,赵林杉对未来发展干劲满满,信心十足。他表示,未来三年将再引育重点企业100家,逐步建成全国创新能力最雄厚、产业链条最完整、产业生态最完善的一流信创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