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省份陆续公布今年前4个月外贸进出口成绩单,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构成的“中三角”进出口总值达到5708.5亿元,民营企业是中三省对外开放“主力军”,东盟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
根据鄂湘赣三省海关部门统计数据,今年前4个月,湖北省进出口总值260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7.5%,高于全国25.1个百分点;湖南省进出口总值1673.1亿元,同比减少221.1亿元;江西省进出口总值1427.6亿元,其中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民营企业成为中三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拉动力量。今年前4个月,湖北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突破700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27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859.9亿元,增长32.1%,占同期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的(下同)71.3%,拉动湖北省进出口整体增长22.1个百分点。
同样,湖南民营企业进出口1278亿元,占比达到76.4%,成为绝对主力。江西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275家,同比增长7.8%。其中,民营企业4748家,进出口1019.2亿元,同比增长2.7%,占全省外贸总值比重71.4%,持续发挥外贸“稳定器”作用。
面对关税战影响,中三省外贸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武汉海关统计,湖北对东盟、欧盟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与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正增长。湖北对东盟、欧盟分别进出口631.3亿、325.4亿元,分别增长71.9%、43.2%,分别占比24.2%、12.5%;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26.3亿元,增长32.2%,占比54.7%;对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分别进出口290.6亿、145.5亿元,分别增长15.2%、36.3%。
近日,中欧班列(武汉)开通跨里海新线路,全程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方式,将一批轻型机械设备、农用车辆、建材等中国产品出口到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国家之一,也是连通欧洲和亚洲的关键通道。此趟班列的开行,不仅为企业出口开辟了新的物流通道,也促进了湖北与格鲁吉亚、土耳其及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
湖南对东盟、非洲、中东出口快速增长。长沙海关统计,前4个月,湖南对东盟、中东国家进出口311.1亿元、124.8亿元,分别增长1.8%、24.3%;对非洲进出口166.6亿元,对欧盟进出口141.3亿元。从单一国别(或地区)来看,对越南、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分别出口57.2亿元、42.9亿元、35.9亿元,分别增长29.9%、53.3%、60%。
江西与东盟、拉美地区的进出口业务增长迅速。南昌海关统计显示,前4个月,江西对东盟进出口317.1亿元,同比增长45.5%,占比22.2%;拉美地区跃升为该省第二大贸易地区,进出口195.5亿元,占比13.7%。
从出口产品来看,三省各具特色。前4个月,湖北省机电产品967.5亿元,增长23.9%,占同期湖北省出口总值的51%。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手机、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分别出口85.3亿、84.6亿、68.3亿、56.7亿元,分别增长10.1%、20.6%、7%、24.9%。
湖南的黄金首饰、钢材、“新三样”出口增长较快。前4个月,湖南出口机电产品567.2亿元,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集成电路分别出口23.5亿元、8.4亿元;蓄电池、汽车分别出口23亿元、92.2亿元,分别增长125%、3.4%。钢材、黄金首饰分别出口83.4亿元、74.5亿元,分别增长37%、57.1%。工程机械、文化产品、“新三样”、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品分别出口111.8亿元、107.9亿元、49.3亿元、4.8亿元,分别增长3.8%、15%、69.2%、46%。
江西的锂电池、烟花爆竹等特色产品出口增长快。前4个月,江西机电产品出口585.2亿元,其中平板显示模组出口120.6亿元,同比增长17.4%;汽车及其零配件出口73.2亿元,同比增长14.4%;铜材出口29.8亿元,同比增长95.6%;锂电池出口18.1亿元,同比增长280%;纺织服装、鞋靴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
专家指出,中部地区外贸在民营企业活力释放、生产型实体支撑及新兴市场开拓的驱动下,展现出较强韧性。然而,全球需求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及汇率变动等因素仍对后续增长构成压力。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巩固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增量,同时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推动外贸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