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suv销量榜,比起谁上榜,更该看谁涨谁跌。榜单不是成绩单,是一场场战役的战报。从model y的“悬崖式下滑”到问界m9的“重启加速”,从cs75 plus的“内斗掉队”到博越的“油车反杀”,这其中每一次波动都不是巧合,而是市场环境、产品节奏、供应链甚至内部战略交织的结果。

先看model y,3月还稳坐冠军宝座,4月直接断崖,从48189辆暴跌到19984辆,蒸发将近六成。这不是销量波动,是节奏彻底崩盘。

特斯拉的问题,从来不只是价格,而是“你给不了我想象力了”。过去model y代表了未来,现在看,它就只是一辆“没有车机,没有智能交互,也没降价”的普通纯电suv。在国产对手们越卷越狠的今天,model y被边缘化,是迟早的事。

而问界m9则是典型的“系统恢复”。3月销量5103辆,4月翻倍重返前20,看起来猛,其实只是回到应有水平。原因也不神秘,就是产能回来了。
此前m8产能优先,m9被压着排产。现在供应链恢复正常,加上m9本身产品力就硬,销量自然顺利释放。与其说它是翻盘,不如说是迟来的兑现。

再看博越,很多人以为它是“意外杀入前十”。其实错了,它一直不弱,只是被新能源话语权压了太久。现在轮到它收复失地。
这一波反杀的核心是:新能源搞得太乱了。年初比亚迪、哪吒、零跑接连爆出各种质疑,消费者开始怀疑10万级新能源到底靠不靠谱。反过来,像博越这种十万出头、配置齐全、品控成熟的燃油车,反而成了“稳妥之选”。
说白了,消费者不是不想电动,而是不敢赌了。特别是三四线市场的家庭用户,一辆车开5年10年没毛病才是硬道理。比起那些“升级一版变傻瓜”的智驾系统,博越的油箱反而更让人踏实。

长安cs75 plus的下滑,则是另一种悲剧。从3月的17559辆到4月的10729辆,表面看像是换代过渡期波动,实际问题更复杂。
一方面,刚上市的第二代枭龙max价格和cs75重叠,但在技术、动力系统、话题度上全面碾压,直接对标就能把cs75用户劫走一半。关键是,它们都姓长安。
另一方面,长安这几年搞太多子品牌,深蓝、启源、uni互相打架。品牌重叠、定价重叠、用户认知重叠,搞得消费者都懵了,选你家车还得先选“你家哪一个”。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头来cs75白白掉队。

总结来说,这份榜单背后,不是销量本身的变化,而是车企之间逻辑、节奏、体系的胜负。model y的败退不是偶然,是旧王退场;m9的反弹不是奇迹,是恢复正轨;博越的逆袭不是侥幸,是市场回归;cs75的失利不是落后,是自乱阵脚。
而这,才是真正该读懂的4月榜单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