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条产业链里的协同创新
——京津冀瓣瓣同心故事(二)
近日,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汽车电子部件。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5月6日,在位于石家庄的河北初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走”下产线的车载麦克风,经过质检、打包、装车后,将发往位于北京的理想汽车。
初光汽车从成立时,就定位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进行配套。该公司已与理想汽车合作多年,其拳头产品车载麦克风,每个月为理想汽车供货二三十万只。
“一季度公司产值较上年同期翻倍。前不久,我们又中标了理想汽车的一款主动降噪传感器项目,还与北汽福田、小米汽车洽谈合作!”初光汽车董事长郑现杰兴奋地说,京津冀联合打造6条产业链,为他们拓展京津冀客户带来极大便捷。
郑现杰所说的6条产业链,是指三地联合打造的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其中河北牵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两条产业链。
京津冀作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示范等方面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正在共铸“一条链”,共造“一辆车”。
“车企一般通过安装隔音棉等被动方式降噪。”郑现杰说,在与理想汽车合作中,他发现客户对汽车主动降噪需求越来越高,即通过技术手段抵消噪音,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舒适体验。
这就需要主动降噪传感器。目前该产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供给很少。
“早布局早主动。”郑现杰说,正因为他们提前布局车载麦克风,如今车载数字麦克风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55%、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6%。未来,主动降噪传感器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初光汽车决定抢抓机遇,上马这一项目。
根据理想汽车发布的产品标准,初光汽车组建团队攻关,成功研发出主动降噪传感器。“这款新产品将应用于理想汽车高端车上,也将成为我们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郑现杰说,2024年公司产值达到3亿元,今年产值预计超4亿元。
三地合力共建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津冀300多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北京汽车供应链。2024年,京津冀地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67.6万辆,同比增长154%。
链上发力,产业才能步步生花。京津冀携手绘制6条产业链图谱,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中实现共赢。
京津冀地区是国内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高地之一。
最近,在全国首家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工厂——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一款快速出餐机器人样机就要下线了。这款机器人是北京科技大学研发、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协同创新的成果,不仅能炒菜还能分餐,适用于大学食堂等场景。
北京科技大学为何选择与唐山合作?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础雄厚,不仅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还有着庞大的研发团队,产业生态完善。尤其是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可一站式满足中小企业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物流、售后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去年,我们为京津冀地区130余家创新主体提供非标零部件研发及加工服务。”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负责人王孟昭说,今年他们已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等京津冀单位协同攻关了多项技术难题。
三地坚持共同编制机器人产业链图谱,在“堵点”招商、“卡点”攻关、撮合对接等方向发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链规模。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省403家机器人企业营收40.0亿元,同比增长17.7%,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4.5%。
“氢”风徐徐,未来可期。
在张家口市主城区,蓝白相间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穿行街头,早已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京津冀三地氢能全产业链基本贯通。在技术协同上,三地共同实现了电堆、空压机的技术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应用,推动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产业化,已实现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等重点产品不低于80%的区域整体配套率。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三地间的“手”越“牵”越紧。
生产在河北,监管属北京。北京斯利安药业在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设立分公司后,生产车间面积增加了两倍,各品种原料药年产量提升了1至3倍。
如今,京津冀三地已经形成了涵盖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BT+IT(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产业的全产业模块和技术研发—临床试验—检测审批—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的全产业流程。
京津冀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产业链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在北京总部研发核心技术,在天津制造关键功能部件,在廊坊组装整机和测试验证,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实现了“一台机床,三地智造”。
三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联动、错位互补,在协同招商、平台搭建、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力,携手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研发制造高地。
在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领域,三地全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上游软硬件支撑、中游核心技术赋能、下游应用需求牵引的全产业链生态。
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物力、智力、资源支持下,位于天津的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飞腾系列国产CPU总销量突破1000万片。
创新“链链相通”、产业“从点到面”,河北立足自身禀赋,携手京津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 见习记者 冯依凡)